我在古代考状元(122)
这倒是。
因着今日之事,文秀才原本打算到致远书店看书的,最后干脆将自己关闭在房间里,每日复习经书之余,也开始猜题作诗。
毕竟是寒门出身,虽然学过作诗,但因为科举考试已经废除了试帖诗,大部分学子都会忽略作诗这一部分,是以文秀才虽会做事,但功力却并不高深,肯定是要先磨磨刀,重新找回一点感觉之余,若是猜题成功,那自是最好不过。
毕竟虽说是当场作诗,但如果你此前便有未曾发表过的诗歌,自也可以当做答案写上去,如此也能为自己多加点分。
文秀才如此,韩时遇就更不敢懈怠了。
好在三年前他便隐隐有此忧虑,是以这三年将这一块短板给补上了,所以勉强也算是写得有模有样。
如此眨眼间,便到了八月初八,乡试第一场的前一天,也正是入场的时间。
第67章
大魏朝有规定,乡试共考三场,八月初九为第一场,十二为第二场,十五为第三场,此三日为乡试正日,但考生需提前一日入场,所以八月初八,十一,十四三日为入场日,初十,十三,十六日则为出场日,是以乡试共计九日。
岭南省虽为小省,但每逢大比之年参加乡试的考生却并不少,少的时候有一千七八百,多的时候两千三四百人,毕竟只要考上了秀才,不管你有没有到府学就读,只要你通过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岁考以及科考,并且取得优良的成绩,就有参加乡试的资格,是以几十年来积攒的秀才也有四五千。
当然,这要是跟江南省这样的科考大省相比,就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传江南省参加乡试人数最多的时候能有五千人,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也怨不得有些人动了歪心思,想要冒籍到岭南省这样贫穷落后的小省参加科举了。
今年岭南省参加乡试的考生不多不少,有两千余人数,若使这些考生全部在同一时间聚集到贡院门口,劳神费时不说,也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塞得下这么多人,更容易出现治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分批进入是必须的。
首批进入贡院的考生需在初八晚凌晨前抵达贡院门口,子正一到,贡院大门打开,而后便开始唱名,被点到名字的考生赶紧的拎着自己的考篮上前,由官员先核实考生身份,再根据报名时学官描写的外面核对外貌,以防有人替考,全部核实过后,考生便可以通过贡院大门进入仪门,这里便是考生进考场的搜检通道。
因为进入考场的搜检工作仔细又费时,所以考生是两百人为一批,每批相隔时间为一个时辰,两千多考生正好分为十批,于初九子正之前能够全部入场。
入场太早和太晚都不好。
入场太早你就得在号室里多待一天,逼仄的号室,再加上已近中秋,夜深露重风寒的,哪里能睡好?若是倒霉一点着了凉,那基本上就完蛋了。
白天倒是出太阳了,但又晒得闷热,叫人一天心情都不好,很影响考试情绪。
但太晚也不好,贡院乃是专门用来进行乡试的地方,只有大比之年才会开启,平时都是关锁着的,任凭风吹雨打雷劈俱都不管。
同样的,为防止有人收买负责打扫卫生的衙役提前将小纸条藏在号室里,主考官抵达监考的省份之后,令人打开贡院,带着副考官等人进入查看号室损毁情况,而后根据情况进行简单修葺,再将地上的杂草铲除,通道清理干净,保证能够通行即可,至于号室里则基本上都是不怎么打扫的,也就是检查一下号板有没有朽烂,若是有朽烂的就换掉撤走,内部卫生得考生进去之后自行打扫,里面布满蜘蛛网灰尘等,有的甚至还可能藏着蛇虫,所以必须要尽早进入号室进行清理,要不然初九正日到了会影响考试发挥的。
韩时遇和文秀才并不是第一批次进入考场的,他们都是在比较偏后的时候,韩时遇在第六批次,文秀才则是第八批次,也就是一个是中午十二点入场,一个是下午十六点入场,此时天光大亮,日头尚在,正好可供他们将号室打扫干净。
韩时遇的入场时间为午时,但他不可能午时才过去,至少要提前半个时辰抵达贡院外面,因为有时候上一批搜检顺利,提前完成入场,那下一批自然也就要跟着提前,若是传唤到你的时候人不在,可就麻烦了,所以至少要提前半个时辰到达贡院外,防止意外发生。
为此韩时遇提前了一个时辰将午膳给用了,毕竟他实在是不想在贡院里用午膳,晚膳是没有办法。
用过午膳之后,韩时遇回到房间再次将一应物件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遗漏之后便对文秀才说:“岳父,小婿先行过去了。”
文秀才叮嘱一句:“一路小心,好好考试。”
他本来还想嘱咐韩时遇,如若考试过程中生病就不要再像上次一般强忍了,再没有什么比身体更为重要,但话到嘴边他又觉得这些话实在是太不吉利了,最后还是没说出口。
“是。”韩时遇朝文秀才拱拱手:“小婿便在贡院里等着岳父了,希望你我翁婿二人,此次皆能鹏飞万里,桂榜题名。”
文秀才点头。
韩时云护送韩时遇到贡院外面,便见到密密麻麻的人头,都是跟韩时遇同一个批次的考生,俱都提前到位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