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状元(157)
至于韩时遇甚时候能再回乡,要么丁忧,要么工作满九年。
但这其实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却不一定可行。
谁知道九年后你请假的时候,朝廷会不会有别的事情忙不开?
再者,像韩时遇这样离家遥远的,难得请一次假,当然是要请个一年半载的最划算,但一年半载你离开职场,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当然,如果申请外放到离家乡比较近的地方又另说。
只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可能离开翰林院的。
毕竟,非翰林不入内阁哪。
谁舍得放弃这光明的前程呢?
韩时遇非但没请到假,还被要求几天后开始上衙。
反正你也没有办法回家祭祖了,就别整天无所事事了,赶紧来上班搬砖吧。
韩时遇无奈只得应下,回头只能拜托回乡的张青元帮忙送信,等到文秀清一行人上京的时候,也要劳烦他帮忙指点一二。
张青元原还想着能和韩时遇一同回乡,没想到最后仍是自己孤孤单单独行,心里自是憋闷不已。
“三年后再见。”
正好张青元走的时候韩时遇还没正式上衙,正好可以送行。
“三年后再见。”
张青元振奋精神。
自己也得加油努力才行,韩时遇和岑长白都中了进士,自己可不能落后太多,要是考个十几二十年都不中,那就真的太丢人了。
张青元决定回去一定要埋头苦读。
送走了张青元,韩时遇另外租赁了一处房子,搬好了家,便开始社畜生涯。
第88章
正式上衙这一天,韩时遇因官袍还未做好,穿了御赐的状元袍,租赁马车上衙。
来到翰林院,正好遇到陆陆续续上衙的同僚。
大家相互打招呼,也有人看到韩时遇,笑道;“这不是咱们的新科状元韩状元吗?榜眼和探花都衣锦还乡了,你上衙来了?”
韩时遇此前虽来过翰林院报到,但也并非人人皆知,不过很快就有知情人帮着他回答:”陈翰林忘了,韩修撰乃是来自岭南,路上来回最少也得花上三个月,再加上假期,可就太过漫长了,韩修撰方入仕,这般漫长的假期,朝廷是不批的,韩状元也是无法,只能上衙来了。”
韩时遇眉眼略沉了沉。
这人一唱一和的,虽是替他解释了,但一个挑拨他跟榜眼和探花的关系,一个则是暗示他对朝廷有怨怼,对他可真是关照。
韩时遇从容朝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衣锦还乡,乃是圣上的恩赐,臣感激涕零,只憾家乡遥远,不能亲扬圣人之圣恩,不过我等十年寒窗苦读,本就是为了报效朝廷,效忠圣上,如今夙愿得偿,心中只有欢欣鼓舞。”
韩时遇这话说得漂亮,也叫众人看出他心思灵敏,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
一时间都笑着跟他打招呼,三三两两往里走。
韩时遇才要往里走,汤翰林也到了,见状笑问:“今儿你家小厮没跟来?”
韩时遇道:“韩竹年纪还小,尚在发育中,我便让他在家多休息会,顺便将家里再收拾收拾。”
汤翰林笑道:“你倒是心善。”
韩时遇笑道;“到底是自家子侄,小小年纪离乡别井随我来京,我能照顾就多照顾点。”
汤翰林便不再说甚,和韩时遇一起进去,分开时对韩时遇道:“若有不懂,可来寻我。”
韩时遇感激的道谢。
翰林院派系繁杂,今日他第一日上衙还没进门便有人为难他,难保不是有那个大人物看他不顺眼了,下面的人便来搞他。
而韩时遇很清楚自己此前在鹿鸣宴上得罪了管云长,如果对方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自是不会记在心里,但很明显管云长并不是很大度的人。
再者,会试期间他虽然专心读书备考,但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也知今科二甲头名王桦乃是庞宽之外孙,庞宽这些年越发的得皇帝的宠信,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恰逢外孙前来科考,他肯定是想让自家外孙做状元的,而偏偏皇帝将他点了状元,难保他心里不会记恨他。
他一个次辅,未必愿意纡尊降贵为难他一个小子,但是他这个位置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他亲自出手教训人,有的是人精会揣摩他的心意帮他出手。
就比如管云长,就比如今日出声为难他的两个翰林。
韩时遇猜测他们是管云长的人,但他现在还没有确认,也不打算跟汤翰林打听。
汤翰林是念在当初的交情与他交好,但他方才来得有些晚,并没有看到他被人为难的一幕,是以他此时还能对他态度正常,但若方才那两人果真是管云长的人,汤翰林如今位卑言轻,很有可能会不愿意得罪管云长而与自己保持距离。
麻烦是自己招惹的,人家汤翰林对自己也没有对不住的地方,韩时遇不想让他为难,便没有跟他打听陈翰林两人背后的派系。
左右这些东西他自己很快就能打听到。
两人分别,韩时遇前往自己的值房,汤翰林也进了屋。
方才坐下,便有交好的同僚过来低声问:“你与那韩修撰相识?”
汤翰林点头:“内弟与韩修撰乃是同学,颇为佩服他的人品才华,此前会考引荐与我,我见他才情高绝,颇有远见,气度更是不凡,因此略指点了一二,有几分香火请。怎的了?可是发生了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