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九福晋(323)
“人家拿到酒楼给客人吃也行,毕竟还是好的,”一个老太太白了一眼说话的年轻人。
“年轻人不要太贪心,要学会感恩,阿弥陀佛,”老大爷手上带着佛珠,轻声说道。
被有心人推动的事情,加上人推波助澜,一下就传得满城风雨。
可惜这些人没有考虑过康熙帝的想法,此事是胤禟求之,可也是康熙帝亲自同意的。
早朝上,一位年轻的御史站出来气愤填膺的启禀道:“微臣有事要奏!”
“恩准,”康熙帝冷漠的吐出这两个字。
“回皇上的话,臣偶闻端郡王为其未出生的嫡女请旨不嫁蒙古,此举实乃破坏满蒙联姻大计,不利于大清江山稳定……端郡王如此行事实在是不配为皇子,不能起到带头作用,”这位年轻的御史说得荡气回肠,慷慨激昂。
年老的官员也开始议论起来。
【说得有道理啊。】
【可不是吗?作为皇族怎么能这么自私?】
当然傻子不少,聪明人更是不少,一部分低着头数着地面上鞋子数量,一部分瞅着胤禟。
胤禟走出来只说了一句话,“既然张大人……都这么忧国忧民,那么你们的女儿就嫁到蒙古吧,本郡王会帮忙申请乡君、郡主给他们的!”
被点到名字的大臣们纷纷群起而攻之。
五花八门的话语总结起来就是,这怎么行?我们女儿宝贝,又不是皇室成员,此举有违天理。
胤禟不紧不慢的说:“前几朝不都是怎么做的吗?你们这些汉官平常不也说那朝怎么做怎么做好吗?”
小部分人灭火了。
胤禟又开口说,“既然你们说本郡王不爱大清,那你们来还争辩,怎么双标的这么严重,真以为大清只有你们能做官,换了别人不行吗!!!”
话到最后,胤禟后头注视着他们目光隐隐约约带着一抹杀意。
在座的又想起几年前,仿佛是冷阎王的胤禟,带着人各种抄家,关押官员。
不少人忌惮胤禟,想把他整下去,可惜郭络罗氏、乌拉那拉氏、康熙帝联合保护胤禟,让他们无从下手。
胤禟知道蹦跶出来这些人,多是些各派系的“傻子”,才能如此被利用。
想到这帮庸才屡教不改,胤禟表示还是揍得轻!
“对,你瞅你们还是做大清的官员吗?简直就是想做主子,皇阿玛都下圣旨了,”胤顿了一下,恍然大悟般喊道,“你们竟然想逼迫皇阿玛收回圣旨!哇塞,皇阿玛,他们要造反!!!”
康熙帝目光不冷不淡的瞅着那些人。
“臣等不干!”众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表示他们有口无心,只是想就事论事,绝对是对康熙帝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胤很满意眼前的一切,近些年来他可是甚至舆论的重要性,还有扯大旗的重要性。
胤朝着胤禟的方向露出来一个“都是小意思”的眼神。
胤禟却觉得没这么简单。
第230章 两起谈话
这时纳兰明珠走出来力挽狂澜,一张厚厚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如同盛开的莲花般,让人听得心情舒畅。
让康熙帝下拉的嘴角微微上扬,决定不在追究那些得寸进尺的大臣。
直郡王胤禔见纳兰明珠站出来说话,心有些不愉悦。
他跟老九的关系不错,纳兰明珠这么做,不是让老九多想吗?
事后胤禔跟纳兰明珠说起此事,不客气的质问道:“我跟老九关系一向好,你这么做,本王还怎么面对老九?”
纳兰明珠一双明目望着对面一脸急躁不耐烦的直郡王,直白的说:“大阿哥,如今九阿哥的地位已经隐隐可以威胁您和太子了,九阿哥背后可是有四位皇阿哥,您背后只有八阿哥,可是八阿哥真的跟您一条心吗?他的威胁太大了,您拉拢不了他,就不能走的太近。”
胤禔听他提到老八,面色一暗,他性格直爽可不傻,他知道老八对他和惠妃娘娘有想法。
胤禔撇掉八贝勒不提,不耐烦挥了挥手,“老九,没那个想法。”
“大阿哥最初也没有这个想法,”纳兰明珠不愧是人称老狐貍,一针见血的说出此话。
“可……”胤禔长了长嘴想要反驳什么,最后什么没有说出来,他真的不知如何反驳。
“您怪老臣是您有情义,老臣知晓,可那些墙头草虽愚昧,若是运用的好,也有奇效,”纳兰明珠摸了摸胡子,明目微眯划过一缕算计之色。
等纳兰明珠离开后,直郡王胤禔的屋内传出悠悠的叹息声。
端郡王府邸,胤也在跟胤禟抱怨此事。
“纳兰明珠怎么这样,难不成是大哥做的局,”胤坐在刻着锦鲤吸珠的木椅上,左侧浓眉挑起。
“不是大哥,大哥不是那种人,”胤禟摇了摇头,胤禔一心在建功立业上,对于军功比较在意,阴谋方面不是特别擅长,若是“大千岁”党出头,也是纳兰明珠做的。
可惜他刚把赫舍里索额图弄下去,不能在轻举妄动。
特别是纳兰明珠其实更了解康熙帝,若非索额图有皇太子殿下撑腰,根本无法跟纳兰明珠相敌。
“反正纳兰明珠是借机收拢人心,”胤愤愤不平的瞪了一眼无辜的茶杯。
“那就收拢吧,那帮人在一起杀伤力很大,没准拖后腿的能力更大,到时候有纳兰明珠哭得时候,”胤禟也没太在意,“纳兰明珠则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擅于拉拢朝中新进人才,你又不是第一次知道。”
“若非纳兰明珠后期不太受皇阿玛重视,不然那里轮得着老八在朝堂上出头之日,”胤想逐渐分开“大千岁党”和“八阿哥党”的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