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九福晋(324)

作者: 幸福路人甲 阅读记录

如今八贝勒胤禩和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祯走得都很近。

十二阿哥胤祹,母妃为万琉哈庶妃,正五品郎中拖尔弼之女,正黄旗包衣辛者库人。

万琉哈庶妃家善于财银之事,所以十二阿哥胤祹手里不缺银两。

再加上他是苏麻喇姑教养长大,在康熙帝眼前也有一定分量。

八贝勒胤禩生母和胤祹生母背景相似,所以两人关系自然好一分。

何况八贝勒胤禩好脾气的样子,确实很让人信服。

胤禟也想到八贝勒胤禩,当年胤禩还想要拉拢他,可惜他并不想参与其中。

他背后的涉及利益太大,一个不小心,就会迎接康熙帝的全面打压。

“只要皇阿玛一日在位,什么事情都是他一句话,”胤禟双手背着头,仰望着横梁,“就算是太子之位不也一样吗?”

胤撇了撇嘴,“那怎么有玄武门,李世民造反。”

胤禟扭过头直视着他,一字一句的说:“造反?白日做梦可能才会成功,皇阿玛的掌控欲超乎常人的强大。”

胤想了想,点了点头,皇阿玛在各家都安插眼线,说是掌控欲强大,难听点有些独断专行。

至于造反?除非皇阿玛下一秒就会归天,才有一丝可能性。

“感觉太子很可怜,皇阿玛那么注重养生,长寿的样子,没准谁先……”胤吐了吐舌头,即使收住脱口而出的话。

“有可能,反正太子在,咱们就消停的吧,皇阿玛不会任何人骑在太子的头上,就算是有朝一日太子被皇阿玛厌烦也不可能,”胤禟喝了一杯酸酸甜甜水果茶,皱了一下眉头。

即使是福晋给他准备的茶,他也喝不惯。

一开始胤禟也不太理解康熙帝的种种行为,还跟纯敏抱怨过康熙帝的偏心。

纯敏翻了一个白眼,“你觉得你对弘祥的态度,能跟你对庶子的态度一样吗?即使都是儿子。”

胤禟急忙摇头,“肯定不可能,不对,都不能有庶子,庶女也不可能。”

“以后你想不明白,你就想想弘康他们做这些事情你的态度,你就懂了,特别是皇阿玛亲手把太子爷养大,”纯敏抱着弘康说着。

从此以后胤禟就理解康熙帝的一举一动。

“老头子就是偏心眼,”胤心底有些烦躁。

“等你有喜欢的儿子,和其他儿子,你就懂了,”胤禟说得高深莫测。

至少胤就没听明白,儿子和皇太子和康熙帝有什么关系。

“你回去帮我引导一下舆论,”胤禟嘱托着,他总觉得这帮人有后手,好不容易有他一个把柄,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胤拍了拍胸脯保证着。

回到宫里,胤忙着研究怎么引导舆论,敖登格日乐听闻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敖登格日乐,真是贤内助,”胤点头夸赞着。

敖登格日乐笑了笑,就去内院找郭络罗格格学习刺绣。

敖登格日乐虽心底对胤的格格心底有些隔阂。

不过郭络罗格格有意讨好下,她也乐意跟她做个“好姐妹”,让胤感动一下。

胤联系几个好兄弟,两日后《八卦杂事录》出现大篇幅关于女子婚后幸福的故事。

故事简单朴实,具有代表性,从婚后女阐述,从家有女儿的父母阐述。

表明选一个好夫君,婆娘重要性。

更突出的事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女儿后半生有个好生活,而不是像表面上当做联姻工具、换彩礼里工具。

当然其中不乏胤让书生些的,不过确实写出不少人的心声。

加上《八卦杂事录》随着胤负责《大清报纸》后。

《八卦杂事录》更是遍布天南地北,影响力远远超过之前。

康熙帝阅读也关注《八卦杂事录》,当看到这个地方后,思念起远在蒙古的女儿。

他这些人每隔几年就去塞外,除了为何蒙古加深联系,每次康熙帝都面见几位公主,表示对公主们的重视,怕她们被欺负。

康熙帝看了一眼右手边参胤禟的折子,里面写满胤禟种种“错误”。

第232章 重修国子监

胤禟不知道让老十做的事,无形中让他躲过一劫,也让康熙帝将那些折子留中不发。

过了几日,康熙帝颁发诏旨,重修国子监等事宜,由和硕裕亲王福全负责。

国子监位于京城安定门内成贤街,是清朝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辟雍,专为皇帝讲学而建。

康熙帝就曾在这里讲学,解说孔学经义。

辟雍深广各五丈三尺,四角攒尖重檐顶,上有鎏金宝珠,覆盖黄色琉璃瓦。

四面辟门,环以周廊和水池,池周有汉白玉雕刻的护栏围护,池上架起石桥,通向辟雍四门,构成辟雍泮水。

避雍北面正房七间,名彝伦堂,是国子监藏书处所。

两侧各有厢房三十三间,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统称六堂。

是分科讲授处,讲授内容以孝悌、礼义、忠信、谦耻为本,以六经诸史为业。

国子监内有监生近千人。他们中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的是俄国、交趾、高丽(今朝鲜)等国的留学生。

因此,国子监不仅是俊才荟萃之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场所。

皇太子为此特意与皇太子妃说了一句:“皇阿玛还真是好脾气,当年福全导致噶尔丹逃走,如今皇阿玛还重用她。”

皇太子妃低着头,教导着小郡主读书,并不理会“自言自语”的皇太子。

自从康熙四十年辛巳十一月二十八日亥时,皇太子第一个庶子去世后,皇太子责备皇太子妃不尽心,没有照顾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