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236)
桑枝夏半信半疑:“是么?”
“徐明辉不是说二叔好得很又胖了些吗?这有什么可担心的?”
“说起胖了些……”
徐璈眼神挑剔的自桑枝夏身上一扫而过,皱眉说:“你近日又瘦了。”
桑枝夏一听这话心说不好,果不其然下一秒就听到许文秀说:“可说呢。”
“我就说她连日来苦夏没吃好,人也瘦了许多,夏夏还偏跟我犟嘴,说自己还胖了!”
“她哪儿是胖了?”
看热闹的徐三婶也蹙眉说:“近来天儿热,夏夏比这几个小的苦夏厉害,吃不了多少东西,还整日整日地在地里忙活,能不瘦吗?”
人家干了活儿的回家一顿能吃三大碗,到了桑枝夏这里,活儿不比别人少干一点儿,上了饭桌连半碗都咽不下去。
这么下去,到了秋冬时节可怎么行?
徐璈眉心拧得愈发的紧。
徐明辉偏头看了一眼,提议道:“找大夫开个方子养一养?”
许文秀郑重点头:“我觉着行。”
桑枝夏:“不是,我真不用,我……”
“我后日要进城,顺带给你把方子开回来。”
徐璈忽略了桑枝夏眼中的震愕,不紧不慢地说:“地里日头大的时候不许去了,你说就是,我去做。”
“就这么定了。”
桑枝夏原本打算去自己开辟出的试验田转一圈,结果三言两语被迫剥夺了出门的权利,只能等到傍晚再去。
她哭笑不得地搓了搓脸,笑道:“都说天热了吃不下,那我今天做个开胃的?”
“凉面好不好?”
徐璈不想让她去灶边再受热气,抿紧了唇说:“你教我,我做。”
凉面不难做。
徐璈手劲儿足,揉了翻滚出来的面团韧劲儿十足,随便一扯就能拉出粗细最匀的面条,案板上一抖根根分明,纤长诱人。
面条滚水下锅,煮开后三掺凉水,面芯还是生面的时候及时捞出,拌一圈烧热后又放凉的油,稍微把煮过的面条团出卷曲的模样,上锅蒸。
面条蒸透端下锅,桑枝夏拿来了一个洗干净的大筛子说:“快快快,都倒进来。”
筷子将蒸熟的面条抖散摊开,反复抖动确定每一根面条都没有粘在一起的可能了,就把装了面条的筛子摆在最阴凉的地方摆着自然凉透。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凉面码子。
地里现摘下来的鲜嫩黄瓜,泡开的干木耳,还有做了好几次豆腐桑枝夏特意捞出来晒干的豆腐皮,准备好的小菜在徐璈鬼斧神工的刀工下切碎成细长的丝状,整整齐齐。
桑枝夏还特意炸了一碟子花生,炸得金黄的花生米上洒一点点盐,凉透后倒进小石臼冲捣成花生碎。
烧热的滚油倒进红彤彤的辣椒面,热油一激空气中荡开了特有的辛辣香气。
老爷子进门就闻见了,跟着他一起来的村长呦了一声,笑道:“这是做啥好吃的呢?闻着这老香!”
第178章 好像也没什么人在意?
紧跟着进门的徐三叔也在抽鼻子:“是香,闻着就馋。”
“我回来得正好啊!”
“可不是正好?”
徐三婶笑着给徐三叔打了洗手的水,招呼村长快坐下:“夏夏说做的凉面,苦夏的天儿吃正好呢。”
“您来都来了,吃了再回去,也好尝尝徐璈家两口子的手艺。”
“嫣然,快去给村长爷爷和祖父倒水!”
村长推脱不过索性就留下了。
桑枝夏和徐璈在灶前配面,徐明辉先端两碗过来,放在了老爷子和村长的面前。
“祖父,村长,您二位先吃着。”
碗里的面条是凉透了的,面上整整齐齐地码了三种颜色的小菜,除了调料还泼了一小勺油辣子,辣椒上还放了花生碎。
筷子一搅,劲道弹性十足的面条裹上红油,入口脆爽冰凉,又不失浓郁滋味,只一口就吃得村长亮了眼睛。
“不错不错!是难得的好手艺!”
“面条这么吃滋味是不赖啊!”
自家孩子被夸了老爷子高兴,还让徐嫣然去给拿了些桑枝夏前两日才酿好的果子酒。
徐嫣然记着大夫说过的话,单给村长倒了些,一本正经地说:“祖父,您喝水便好。”
老爷子看着摆在眼前的凉开水无言以对,吃得满嘴红油的村长一脸认真:“这孩子说的是,你这病刚好呢,可不能在这时候喝酒。”
说完村长端起酒碗抿了一口,心满意足地砸咂嘴:“老爷子你这一天天在家过的是神仙日子吧?这难得的好东西可都在你家装着呢!”
这样好滋味的酒,出了徐家的大门,哪怕是花了银子也不见得能尝到。
徐家有桑枝夏这么个酿酒的好手在,啥时候想喝那是一点儿也不耽搁。
老爷子摸着胡子笑出了声儿,满脸笑色地自谦了几句。
村长话题一转跟他说起了村学引荐的事儿。
村长自己没读过书,也不知如何品评一个人的学识深浅,不过他见过的人多,心里自然也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
徐家老爷子是谦逊不张扬,可人家周身的气度和谈吐,一看就跟天生的泥腿子区别不小,这样的人主动请缨说了想去村学教书,这有什么可为难的?
这个保人他当了!
村长絮絮叨叨的跟老爷子约定了明日一起去隔壁村的时辰,说着又添了两碗分量十足的凉面,走的时候都是挺着肚子打着饱嗝走的。
老爷子也吃了不少,不经意间转头,看着桑枝夏把碗里剩下的小半往徐璈的碗里倒,无声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