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237)

作者: 五贯钱 阅读记录

“小小年纪正该是能吃能睡的时候,胃口跟养的家雀儿一样,吃那么点儿东西还赶不上猫吃的几口。”

桑枝夏尴尬一顿,已经续了第二碗的徐明阳咬着面条含糊不清地说:“大嫂吃的少,早就想放碗了。”

“我都听见了,要不是大哥哄着,剩的还更多呢!大嫂还没明煦吃的多!”

徐明煦才四岁!

桑枝夏看着大义灭自己的徐明阳一阵头大。

徐明辉看起来清瘦,实际上胃口不小。

他端起第三碗不紧不慢地拌着碗里的凉面,淡淡地说:“苦夏长久吃不下不是个事儿,大哥应放在心上。”

徐璈面沉如水地点头:“我知道了。”

桑枝夏:“……”

合着太热了吃不下还是她的错?

哪里是她吃得少,分明是徐家祖传的饭量大好吗?!

桑枝夏破罐子破摔把吃不下的全给了徐璈,放下碗看到同样端着一碗食不下咽的老太太,心头蹿起一股说不清的古怪。

老太太最近是真的很奇怪。

不过……

好像也没什么人在意?

那就无所谓了。

反正跟她没关系。

桑枝夏撇撇嘴,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去借着还未暗下去的天光,研究手边堆起来的各种记录。

试验田是单独开辟出来的,除了她全程都没人插手。

移栽来的野稻和买自不同地方的稻种分门别类,第一步的挂穗杂交已经完成。

若是可观测的实验设备充足,此时便可检测出杂交后的稻米品相和稻株的初始抗病性高低,然而时代背景限制,她手头什么辅助的工具都有不起,唯一用得上的就是一双眼睛。

要想实验步骤不出差错,她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法子,将每日稻田中微乎其微的变化仔细记载下来,后查缺补漏,查取不足设法补全。

做起正事儿桑枝夏的耳边逐渐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手中握着的笔在纸面上挪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闲聊的人注意到这边角落里的安静,话声逐渐变弱。

自徐家开始耕种以来,一直不能闲下来的只有桑枝夏。

家中耕地数百亩,稻苗青穗入目无边,每一处都有桑枝夏的身影。

自打进了徐家大门,桑枝夏一直没能停下来过。

徐璈收回翻涌的晦涩目光,许文秀怅然叹气。

许文秀拉着徐璈小声说:“明辉说的也在,可不能想着吃药了事儿。”

“天热再加上累了,夏夏本就吃得少,再一日三顿的苦药汁子灌下去,能进口的东西就更是有数了,光吃药也不行。”

“嫂子,我倒是有个法子。”

徐二婶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声音说:“我记得有个开胃消食的方子,明阳还小时容易积食,我让人弄来给他吃了效果不错。”

“做成丸子吃得没那么艰难,开胃健脾的吃了也不会出错。”

徐二婶说着当即就坐不住了,站起来说:“我这就去写下来,徐璈你进城的时候拿去医馆里先问问能不能吃,能吃的话弄一些回来也好。”

徐璈垂首认真谢过,视线不由自主地重新落回桑枝夏的身上,擦去手上的水走了过去。

“这些都是要誊抄一遍的?”

桑枝夏头也不抬地唔了一声。

“我在地里的时候手边没有太顺手的东西,上头记得乱,怕过段时间再回头翻就记混了,抄一遍稳妥些。”

不出意外的话,试验田里的稻种绝非一次两次能培育成的,此时记录下来的各种细节,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都用得上,不敢马虎。

徐璈一挽袖子抓过她手中的笔,在桑枝夏茫然的目光中说:“你看着,我来。”

整齐抄录过的实验细节被收好,日暮落下前徐璈陪着桑枝夏特意去地里转了一圈。

徐璈出门前还往桑枝夏的脑门上扣了个遮阳的草帽。

这是徐三叔特意腾出空来给她编的,比街市上常见的草帽少了些压脑袋的重量,帽檐能挡得住太阳的地方也更大,戴上大大的阴影往下压,衬得桑枝夏仿佛更小了些似的,更显稚嫩。

桑枝夏伸手往上扶了扶宽大的帽檐,不满哼唧:“太阳都要落山了,你看看这时候谁还戴着这么大个帽子?”

她生来便比旁人白,更可喜的是还是个晒不黑的。

日日顶着日头在地里打转白皙不减半点,跟熬了数月就黑得油皮发亮的徐三叔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里人多的时候,打眼瞧过去仿佛是黑马群里混入了一只白嫩的小羊羔,显眼得很。

徐璈无视她的不满,抿紧了唇淡声说:“前几日不听劝把帽子摘了,结果鼻子晒得发红脱皮的事儿你忘了?”

“是谁哼哼鼻子火辣辣的,还难受得晚上睡不好的?”

桑枝夏自己亏不吭声了。

第179章 谁跟他是兄弟?他也配?

徐璈在她紧张的目光中走进了试验田,接过她递来的软尺往稻苗青色的稻梗上绕了一圈,抬头询问:“这样量?”

桑枝夏使劲儿点头:“对对对。”

“稻叶的长度宽度,稻梗的粗细增幅,还有稻穗每日长了多少,这些都是要测过记下来的。”

徐璈动作快测数准,每个分隔出的稻田里走了一圈,一块地里分别找了四个方位,一边分取五株稻苗,总共测量了二十株做了记录的样本。

桑枝夏在地埂上蹲着记他说出的数,合上手中册子的时候笑得眉眼弯弯。

“比我一开始预想的长势要好。”

“徐璈你信不信,今年秋收的时候,这两片地会有不小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