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27)
哭也是要费劲儿的。
要不还是省省留着干活儿吧……
一场可能的纷争在干活儿的劳累下被迫驱散,桑枝夏忍笑把馒头皮塞进嘴里,吃完擦擦徐明煦的小嘴,对着神色复杂的老太太说:“祖母,您要换身衣裳吗?”
老太太奇怪地说:“我换衣裳作甚?”
桑枝夏:“咱们不是说好了今日去集市买东西吗?”
“家里许久不见荤腥了,这样下去可不行,还有一些用得上的家伙什也都要添置呢,您不去的话没法买呀。”
她倒是可以让老太太支了银子出来,拿着钱自己去。
可万一有人嚼舌根说她中饱私囊怎么办?
桑枝夏不想惹多余的口舌之争,坦荡公正到让老太太都霎时无言。
她十分体贴地说:“还是咱们一块儿去吧,您一直没出去过,不如借此机会外出散散心?”
徐二婶生怕桑枝夏占了便宜,也连忙说:“娘,你出去散散也好,整日在家里对身子可不好。”
老太太踌躇半天硬着头皮应了:“行,我随你去。”
半日后,双脚仿佛灌了铅的老太太满脸痛苦地坐在石头上,咬牙说:“你管徒步十几里地,叫走走散心?”
有这么散心的吗?!
第21章 你刚才乐什么呢?
老太太曾经也是个讲究闲情雅致,富贵享受的安逸人,可她早些年享受的时候脚底很少沾泥。
一路流放过来遭了不少罪,她也自认是磨炼出了无双脚力,可赶着时间这么走还是不行。
她的一把老骨头好累……
桑枝夏明明还吃着药呢,大夫也说她的身子不好,可耗着走了这么久,脸不红气不喘,好像撒手出去还能再走上十里地,没事儿人似的特能熬!
她压下嘴角,发愁地看着老太太,苦笑道:“祖母,再过去三条街就是南集了,都说那边的东西便宜些,咱们过去看看吧。”
老太太眉心一皱脱口就说:“再便宜能便宜多少?在这里买了不也是一样的?”
“据说一把柴刀能少十来个铜板呢,这可不少了。”
桑枝夏有些颓然地叹了口气,涩声道:“二叔他们一日拼得皮开肉绽,也就能赚回十几文,咱们脚下多走一截,他们就能少遭一日的罪呀。”
老太太为数不多的直气壮再次被哽在了嗓子眼,气得瞪着桑枝夏怎么都说不出话。
又来了。
这死丫头片子又来了!
出村的时候她本以为是坐牛车,可桑枝夏问了价一人一个铜板,当即惊得捂着心口直说舍不得。
两个人来回就是四个铜板,可以靠脚省下的银子,花钱做什么?
老太太想到受苦的儿子咬牙忍了,好不容易走到镇上的集市,桑枝夏又开始货比三家,来回搞价。
她承认这样是省钱了,可这把老骨头也快折腾散架了!
老太太死活不愿再动,黑着脸说:“我在这里等你,你自己过去买。”
桑枝夏有些迟疑:“祖母,这样不好吧?”
“万一回去以后二婶和三婶说什么,我……”
“谁会说什么?”
老太太累得恼火道:“我跟着你一起来的,她们谁敢说什么?!”
“快去快回,买完了回来找我就是!”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桑枝夏也不好强求,拿着老太太给的五两银子转身直奔南集。
她摆脱了监工似的老太太,付买背篓的钱时笑着问:“大娘,我听说镇上有个当铺,您知道在哪儿吗?”
小镇不大,当铺这种地方更是独有一家。
大娘抬手指了个方向,说:“你顺着往里走,门头最大的那家就是了。”
“好嘞,谢谢您了。”
桑枝夏把背篓挂在肩上,顺着大娘说的方向快步走过去。
“哎呦,客官您想当点儿啥?”
店伙计热情地迎上来,桑枝夏视线在铺子里琳琅满目的架子上扫过,笑道:“不当什么,我是来赎东西的。”
“赎?”
“对,赎。”
半刻后,桑枝夏在掌柜痛失宝物的唉声叹气中,把赎回来的东西贴身收好,到隔壁的医馆买了两瓶擦伤口淤青的药膏,走过街拐角才开始办正事儿。
要想做成烧炭的买卖,除了拿捏一群懒鬼的积极性外,用得上的工具也是必不可少,务必要做到人手一把柴刀。
提炼落后的时代,铁器无论大小都是贵价物,柴刀锄头一类的农具也不便宜。
她有来有往地跟铁铺老板论了半天的价,最后斥巨资买下了三把柴刀两把锄头。
老板做成了买卖乐得合不拢嘴,桑枝夏检查过东西无误,直接说:“老板,您收了我二两半银子,能给我开个收据吗?”
像是怕老板不同意,她为难道:“我这是帮人买的,没有收据的话回去不好作数,您受累帮我开一个吧。”
老板答应得很爽快,只是字儿写得奇丑。
桑枝夏抓着一张丑兮兮的收据快步折返,回到原地老太太正在路边的茶水摊子上喝茶歇脚。
只是老太太嘴里喝惯了千金一两的好东西,现在进嘴的那点儿茶沫子难喝到咽不下去,脸上写满的都是嫌弃。
她看到桑枝夏背着东西回来了,奇怪道:“买这么多柴刀做什么?”
桑枝夏含混道:“是祖父交代要买的,这是收据和剩下的银子,您收好。”
老太太接过收据被上头的丑字刺伤了眼,捏成一团随手扔到地上,站起来说:“都买完了那就回去吧。”
这破集再也不想来了。
桑枝夏忍笑嗯了一声,跟着老太太坐上了回去的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