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309)

作者: 五贯钱 阅读记录

桑枝夏苦笑道:“粮庄里的各类钱数都是收粮之初便定下的,也与往年无异,维持现状店里也不曾亏损半点,只是没随大溜少赚些罢了。”

“这样用来买命的烫手银子不拿是好事儿,获利多少倒也不必细究。”

老爷子语气越发欣慰,温声道:“两个月前商队入店高价收粮,是你亲口拒的?”

桑枝夏啊了一声,搓了搓手有些好笑:“我压根没想那么多,当时那情形我也想不到。”

“只是徐璈说地里的粮食对他有大用处,再加上我觉得这么大批高价收购不合常,怕惹麻烦索性就给推了。”

万幸是推了。

不是桑枝夏托大自夸。

但今日在县城里走了一遭以后,桑枝夏敢拍着胸口说,自家粮庄里现有的存粮一定是最多的,范围甚至可覆盖西北之地的三城六县十八镇。

至于村里……

当初高价卖粮的热潮掀起,就连洛北村里都有不少人担着自家的大袋米粮,一头热地扎过去排队上称领银子,别的地方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桑枝夏盯着炭盆里跃起的火苗陷入无言,正在脑中盘算粮仓里还剩下多少存粮时,外头毫无征兆地响起了有人叩门的声音。

“徐璈家的,有人在家吗?”

“谁?”

捧了厚厚一摞宣纸的徐明阳刚走到院子里,闻声警惕转头,似在担心被自己捶打过的娃娃领着家里大人来了,一副时刻准备反锁大门的架势。

桑枝夏出来见状有些好笑,在他的脑门上点了下说:“把你的课业拿进去给祖父检查,我去瞧瞧。”

大门嘎吱打开,门外踩雪站着的居然是村里的陈大娘,跟她一起的还有好几个桑枝夏见了面熟,但叫不出名儿的年轻妇人。

桑枝夏愣了下,赶紧侧身把人往里请:“这么大的雪,陈大娘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儿吗?”

陈大娘摇着头长叹一声,苦笑道:“说来不怕你笑话,今儿是来求你帮忙的。”

“找我帮忙?”

她能帮得上的是什么忙?

第233章 多要的我不卖,还请体谅

老爷子领着几小只去了书房指点。

堂屋空了出来,桑枝夏索性把来人都带了进去。

陈大娘接过桑枝夏双手递过来的茶碗喝了一口热茶,被屋里的暖意和热茶一同驱散了久冻的寒气,捧着茶碗踌躇半晌,忍着局促开了口:“我们今日来,其实就是想问个事儿。”

桑枝夏满头雾水不清,给另外几人也倒了茶坐下,好笑道:“大娘既是来了,有话直说就是,跟我您还见外呢?”

老太太过世的时候,陈大娘一家也是主动来帮忙的。

这份儿人情嘴上不必一直挂着,可能记着的时候也要帮回去。

桑枝夏摆出了洗耳恭听的架势。

陈大娘反复挣扎后不知为何红了眼,声音发哑:“要是有半点法子,也不至于腆着脸求到了你的跟前。”

“可外头的米实在是买不起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家老小全都饿死……我……”

“我听说你在县城里也是开了粮庄的,你开的粮庄里,是卖的多少啊?”

桑枝夏没想到是为了这个,顿了顿还没开口,跟着陈大娘一起来的一个妇人就红着眼说:“说来也是命里该的。”

“卖粮的时候都没想着会挨饿,见了多出来的两三文钱,就把米缸子都掏空了,谁曾想最后一碗米能贵成现在的价。”

预想中的高价卖出,低价买入成了奢望。

卖粮时赚的那点儿余头,现在连一家人半个月的饱饭都供不起。

家里所剩无几的存粮吃完了,米缸子白面桶全都见了底,兜里的那几枚铜板连粮庄的门槛都跨不进去,进去了也什么都买不起。

再这么下去,真就要活不下去了。

一个人起了话头,一直低着头没开口的几人也忍不住跟着出声,说到家中的窘境,还有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眼通红的陈大娘赶紧掐了掉眼泪的那人一下,恼火道:“徐家今年刚建好的新宅子,你在这吉祥地上抹的什么马尿?也不嫌给主人家招晦气!”

“赶紧把那几滴马尿收回去!”

要哭不哭的几人纷纷吸气擦眼,生怕惹了桑枝夏的不喜。

桑枝夏见了心情复杂:“那你们的意思是,想来找我买米?”

陈大娘苦笑着说:“是。”

“你在城里开的粮庄大门朝着哪边开我们也不知道,去了镇上和县城转了一圈空着手回来了,只能是来求你了。”

“大娘说什么求不求的就是折煞我了。”

如果只是陈大娘一人家中遭了如此困境,那看在之前的情分上,直接开粮仓担了送去也不打紧。

可今日来的只会是头一批,这样的口子不能开。

桑枝夏想了想说:“我手里是有些粮,大米白面杂粮都有,价格都跟往年的一样,半点不涨。”

“大娘你要是想买的话,只管按去年的粮价来算,不管买的是白米还是杂粮,每称十斤我给您折十文,多的不敢说,绝对供得上您一家的吃食。”

外头的粮价是什么样儿,坐在这里的几人都一清二楚。

不说是白米精面这样本就贵些的,单是粗粮杂面每斤的价钱就比往年上涨了不止十文。

白米一斤贵出去二三十文也多的是。

桑枝夏这是半点不涨,还每要十斤给往下压了十文钱的意思?

先抹眼泪的妇人难以置信地张了张嘴,诧异道:“你是说,都按往年的价算,还给便宜些?”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