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352)

作者: 五贯钱 阅读记录

桑枝夏压低声音:“三叔不是打算下个月再出一趟关外么?我想让三叔把做好的咸蛋拉出去关外卖。”

西北已算是苦寒贫瘠,可跟关外的游牧族群相比,关内的这点儿风雪简直只是毛毛雨。

关外养不住家禽这类活物,那边多的是牛羊,少耕地吃食少花样,各种蛋类对关外而言也都是不多见的好东西。

桑枝夏把擦干的手抽回来,不紧不慢地说:“来往关外的商队带的多是些耐存耐放的干货,粮食酒水,鸡鸭鹅蛋这种易碎的东西,没什么人愿意费心带过去,三叔拿过去了就是独一份儿的买卖。”

东西贵稀不贵多。

若是外边人少见的,那自然不愁销路。

徐璈静默着没搭言,桑枝夏自顾自地说:“等这些咸蛋腌制好了,就可以煮熟了一次装筐,路上的磕碰也不足为惧,反正都磕不碎。”

但是这样的买卖,只能在天气还没热起来的时候做。

等天变热了,煮熟的咸蛋也保存不了多长时间,禁不起路上的耽搁。

徐璈在农场的事儿上从不插嘴,桑枝夏说什么就是什么。

见他只是点头,桑枝夏好笑道:“你就不想问点儿别的?”

徐璈:“问什么?”

“你不是都想好了么?按你的意思办就行。”

桑枝夏不方便办的或是她办不好的,他自然会站出来帮忙。

用不上他的时候,只管听着就行了。

桑枝夏勾唇莞尔。

徐璈拉起她的手说:“暖棚那边今日按你的意思已经开始收割了,咱们现在去看看?”

暖棚里是育下的早稻,也是新一年地里收成的关键。

桑枝夏起初预估的是亩产五百五十斤就算达标,毕竟地里一口也长不出个胖子。

种地这种事儿,心急是要不得的。

可等到地里收出的稻米拉出上称,看着记在纸面上的数,直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狂喜的欢呼。

“六百一十二斤!”

折腾了一脑门汗的林云乐得合不拢嘴地说:“东家!称了三遍,六百一十二斤高高的!”

徐璈眸子深处微微颤动,抓着桑枝夏的手也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力气。

桑枝夏抽气拍了他胳膊一巴掌,笑着走过去说:“先收的是最西边那个?”

“东家猜对了,就是那个!”

林云抬手擦汗糊了一脑门的泥,乐得龇出一口大牙说:“我瞧着那边的穗儿还不是最饱满的,顺着往下收说不定还有比这更高的!”

寻常人家一亩地二百来斤的收成已算不错,暖棚里的这些可是足足翻了三倍!

而桑枝夏说这只是开始!

金灿灿的稻穗在暖棚的稻田里翻涌出浪,特有的稻香清新清脾。

徐璈一下没拦住桑枝夏直接蹦进了地里,弯腰时脸上的笑映在翻涌起伏的稻浪之间,比徐璈喝过的所有佳酿更无声醉人。

徐璈垂在身侧的指尖微蜷,盯着地里的桑枝夏嘴角失控上扬,左右看了看走过去抓过了宋六手里的镰刀。

宋六正在喝水,一低头手上空了,再看着拿了镰刀下地跟着收割的徐璈,急得直跺脚:“哎呀,少主您拿我的镰刀做什么?”

“您把我的活儿抢了,那我干啥啊?!”

宋六火急火燎地撵着徐璈,想把自己的镰刀夺回来,而暖棚里这一季的早稻才刚刚揭开惊喜的序幕。

在早稻成熟之前,暖棚里桑枝夏划定出试验田区域是旁人止步的禁地。

除了桑枝夏本人,能往这边来跟着帮忙的,就只有徐璈从外头送回来的这二十来个人。

但是收割的时候,不必忌讳那么多,桑枝夏索性从农场那边多叫了一些人来帮忙。

五日的收割脱粒,徐家的暖棚早稻再一次创下了丰收的奇迹。

第269章 原来有恃无恐竟然是这个意思?

“最高的一亩地收出八百斤稻米,最少的是五百八十斤。”

林云被接连不断的惊喜震得已经宠辱不惊了,拿着记录的册子逐一念完,十分镇定地合上了账册。

“收出来的稻米已经按东家的吩咐分类放好,只等着晒干了混药做种,不适合做种的单独留了出来,东家您看是晒干后拉进粮仓,还是另作他用?”

桑枝夏还没说话,坐在她身边的邬连就被惊得掉了下巴。

邬连难以置信地说:“八百斤?!”

“一亩地能收出来八百斤粮?!”

到底是他没睡醒听错了,还是桑东家身边的人都喜欢说笑?

林云对他溢于言表的震惊非常满意,难掩自得地抬起下巴,傲气道:“准确地说,是八百零三斤。”

但是桑枝夏嫌多出来的尾数不好记,直接取了个整。

邬连也是穷苦人家的娃子,也拿过锄头下过地。

可他完全想象不出,一亩地收出八百斤粮是什么画面。

亩产八百斤,桑东家手中一共有多少地?

这些数要是合起来的话……

邬连猛的吸气,瞠目结舌,一脱口接连迸出的都是:“好家伙……”

“真的是好家伙……”

林云完全忘了自己之前是怎么反复揉眼睛的,满脸见惯不怪的淡然:“邬军师这么惊讶做什么?”

“我们东家说了,不光是稻米的产量可翻倍,就连大豆高粱小麦这些也都可以尝试。”

邬连一脸控制不住的少见多怪,诧异道:“这跟别人家的比起来已经是了不得了,听你这意思是别的都能翻倍产?!”

“为什么不能?”

林云什么也不懂,但是非常自信,脱口就说:“东家说了可以,那就肯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