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612)
陈年河的确是早有预感,只可惜难以对即将可能到来的危机做出更有效的对策。
陈家的家眷不可离京,全族老少都被困在京都之境,所以哪怕明知前方是刀山火海,陈年河也不得不遵旨返回。
可刘清芳不一样。
刘清芳是清河人士远嫁京都,每隔着三年就会带着孩子返回清河探亲,在清河小住一段时日。
这样一个无官职无背景的女子携子出京,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故而在她出京之前,陈年河就暗中叮嘱过,此去不可再回。
不管京都中发生了什么,刘清芳带着孩子出京后务必要做到销声匿迹,绝对不可张扬。
刘清芳是寻常商户之女,胆小文弱,过于迟钝的神经也察觉不到更多的波澜起伏。
陈年河这么说了,她虽是不解其意,可听话的本能贯穿了决定,最后还是按陈年河说的顺利出京,此后消失在人前。
桑枝夏眉心缓缓拧出一个小褶,摩挲着指腹说:“你们母子出京久日不归,京都那边可曾派人出来寻过?”
刘清芳怅然苦笑:“寻过。”
“抬回去了两具棺材。”
如果算的时日不错的话,陈家府上现在应该正在大摆丧宴,为遭遇流匪而亡的少夫人和小少爷挂丧。
陈家对外宣称刘清芳母子已亡,先一步离开了清河娘家的刘清芳也不敢贸然露面,心惊胆战地带着孩子一路顺着商队北上,辗转许久才终于到了西北。
假死脱身,销声匿迹。
从此陈家在人前再无少夫人和小少爷,陈家的祠堂中会多出两个新添的灵位。
如果陈家的祠堂一直保得住的话……
桑枝夏瞬间哑然不知该如何接话,早已忐忑了一路的刘清芳却忍不住双眼通红地说:“夫人,我公爹只说让我们母子前来寻您给一条生路,可我好好的一个活人,却活得像是个聋子瞎子,对前因后果一概不知。”
“您可是知晓什么内情?我……”
“芳姐姐。”
桑枝夏掐断刘清芳的疑问,看着她遍布血丝的眸子心里无声一叹,轻声说:“我略小几岁,容我自抬颜面叫一声姐姐?”
刘清芳下意识地把桑枝夏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对此自是毫无异议。
桑枝夏斟酌了一下措辞,顿了顿说:“我偏居此地数年,对外头的情形其实了解不深,知道的也不比姐姐多。”
“不过陈将军既是让你们母子来此,那就是竭力保全之意,姐姐可懂得?”
如果陈家真的一举落入深渊谷底,前路怎么走都是生死难料。
刘清芳和孩子再留在京都,恶果陈家可能多出两具尸首,若得保全的话,也相当于是续住了陈家的命数。
有子嗣安在,就不算亡绝。
纵是见了黄泉之路,去者的心中也可留有三分眷恋。
举步维艰之下,西北或许已经是陈年河能想到的最合适的地方了。
刘清芳恍然一瞬意识到这话是什么意思,本就血色不多的脸上当即覆上了一层浓浓的惨白。
桑枝夏心有不忍地别开了目光,放缓了语速不紧不慢地说:“西北虽是比不得京都繁华,可此处僻静,勉强算是个安然之地。”
“芳姐姐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就先在此暂时安顿下来,一切等到陈将军再有来信,届时再另做打算。”
桑枝夏也在等京都的消息。
陈年河此去不知凶吉,若是陈家真的……
桑枝夏不敢细想,垂眸敛去眼中多余的情绪,缓声说:“芳姐姐?”
“你……”
“我知道了……我……我知道了……”
刘清芳艰难控制住濒临失控的情绪,死死地咬着下唇反复呢喃出这几个字。
桑枝夏停顿一刹不知怎么接话,刘清芳却已经在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了很多很多。
身世再不显的人,在人心起伏的繁华京都待的日子久了,见多了戏台子上的好手,也能养出察觉危机的敏锐。
胆小的人有自己胆小的活法。
刘清芳最大的好处,就是足够听话。
刘清芳意识到陈家传出的死讯和自己母子远走西北的关联,挣扎后迅速凭借本能选择了自己最安心的做法。
“我听你的。”
也是在听陈年河的。
刘清芳不知道京都即将发生什么,但只要能保得住她的孩子,哪怕是要她的性命,那也没什么好迟疑的。
桑枝夏无声一叹,浅浅笑道:“虽说是权宜之计,可到了此处也跟到了自己家中一样,不必拘束。”
“我一会儿着人收拾出个合适的小院落,芳姐姐就带着孩子暂时住下,若有什么欠缺的,直接找我可以,找我身边的人吩咐也都行。”
桑枝夏说完思忖片刻,暂时没想到别的遗漏之处,略微放轻了声调说:“你看这样行吗?”
说得好听些,刘清芳现在是远道而来的贵客。
可抛开面上那层虚的,刘清芳自己心里很清楚,她们母子其实就是被迫流落在外的寄人篱下。
如此境况,哪儿还会有想挑的?
第485章 可是出自京都桑家的桑枝夏?
刘清芳心里感激得很,站起来下意识地就想给桑枝夏叩礼。
桑枝夏哭笑不得地把人拉住,低头看了眼自己圆滚滚的肚子,无奈道:“姐姐多体谅体谅我吧,我这身子现在低头都看不见自己的脚背,何必闹得让我时刻绷神准备扶起?”
“乡野里都是散漫人,没有别处那么繁琐的规矩,姐姐往后也大可把这些繁文缛节往脑后扔了,只管当我是远亲的妹妹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