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路同行(84)

作者:白鸟一双 阅读记录

她目标明确,并不那么有耐心,听到对方的回答没能很好领会她的意思,便皱起眉来,轻按眉心:“肃征当年退役的原因,你知道吗?是正常退役,还是有什么隐情?”

“抱歉,这和他的保镖工作无关,我们也不知情。”对方回道。

这在晏青棠预料之内,可她不愿放弃:“那总能查到一些信息吧。”

对方仿佛更加为难了,许久后才小声道:“晏小姐,边防部队是有保密要求的,这不好查吧。”

“谁让你这么查了?”晏青棠一愣,没好气地指点着愚钝的对方,“你倒是查查他的关系网,比如他的亲人,然后从他们那儿打听他的过往。”

“亲人的信息我们确实有。”对方语气微顿,“但肃征的亲人已全部不在人世。包括他的父母,他们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双双意外身亡。”

“当年出事之后还有报道,稍后会把链接发给你。至于其他的,还需要细致的调查。”对方补充道。

晏青棠从未想到,会听到这么一个答案。

长久的沉默后,晏青棠挂断了电话,等人把报道链接发给她。

可真正发过来后,却不敢去看。

夜里,小旅馆的灯光无比昏暗,晏青棠靠坐在床头,犹豫几番,还是点开了那个链接,看到了第一行字。

“云南昆明的肃斯年、叶梦安夫妇因遭车祸,于1月21日抢救无效去世。”

在2004年那个年代,能被新闻报道,大概是有特别的原因,晏青棠接着往下看。

“遵照肃斯年、叶梦安夫妇立下的遗嘱,两人的器官已被捐献。他们的善举让五个人的生命得到延续,并让四人重见光明。”

“据悉,这对夫妇再无亲人在世,只有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年仅十岁。”

“社会爱心人士为肃斯年、叶梦安夫妇的善举而感动,动员社会各界为孩子捐款,但被其拒绝。”

“根据追踪报道,肃斯年的一位战友已将孩子收养。”

报道实际上很短,但信息量巨大。

划动网页时,晏青棠的手都在跟着发抖。

原来肃征十岁时,就失去了他最亲近的父母。

1月21日……

晏青棠在手机日历中点了跳转日期,那是2004年的除夕。

在其余家庭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的时候,肃征站在冰冷的医院走廊,听着抢救室的医生宣告父母死亡。

那一刻,他一定绝望痛苦到极点。

而他明明还那么小……

或许也不算太小,这样的年纪刚好能记事,所以把这天发生的事也尽数记下,无法忘怀。这是另一种痛苦。

晏青棠自认家里不太平,母亲没有话语权,父亲控制欲强,可总体而言,她是被父母宠爱着养大的。

她试图想象从十岁时就失去双亲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可最终想象不出,只剩下对肃征的无尽心疼。

在她平时与母亲打电话,与父亲争吵时,肃征在旁听着,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可能会有些许羡慕,也可能早已习惯。

晏青棠匆匆回忆,感觉那些时候的他一切如常,神色也没什么异样。

他从来不告诉他这些,所以她对此一无所知。

而如今,她总算知道些他的事,可寥寥数语,依然解不去所有的谜团。

比如新闻报道里提到的“战友”,肃征的父亲也曾经当过兵吗?

那一家人后来如何了?肃征又是为什么来到新疆当了兵?

当兵多年后,肃征因为什么退役?且一直抵触再去皮山县?

疑团重重,真正最直接的方法,可能就是从肃征本人口中得知。

可这也是最难的方法,晏青棠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成功让肃征主动开口。

而她在看完新闻后,也不敢再贸然问起肃征的过往了。

那些回忆太沉重,她怕重揭肃征的伤疤,伤了他。

于是夜里,她只是抱着手机,点开肃征的微信反复看着。

他的朋友圈背景是一片纯黑。但头像的颜色很鲜亮,是一簇嫩绿的叶子,晏青棠观察了很久,感觉是茶树。

是他的故乡云南的茶树吗?

看完头像,她又切到聊天页面,徘徊不去。

看得久了,设置的睡眠时间弹出来提醒,她也就准备睡了。

然而下一秒,肃征的消息就发了过来:“明天一早就出发,还不睡吗?”

“你怎么知道我没睡?”被抓包的晏青棠有些惊讶。

“因为我看到‘正在输入中’。”肃征老实回答。

“其实我已经准备睡了。”晏青棠反应极快,接着直接反问,“所以你也在看我吗?”

肃征:“……”

几秒后,他才又打起字:“睡了,晚安。”

“先别睡。”看他要结束聊天,她连忙挽留他。

那边的肃征等了好一阵,可她什么都没发来,于是有点无奈:“叫住了人,又没理由,又不说话。”

“那是因为我在开移动网络!”晏青棠懊恼,“算了,我给你打电话……”

在肃征毫无准备的时刻,晏青棠的一通电话打了过来,声音低而缓,是掺着爱意的絮语呢喃:“谁说没理由,我想你了,不行吗?”

晏青棠更想说的,是心疼。

如果必须掩藏,找另一种去替换,会想说爱。

如果再换一种,不至于太唐突,或许是想念。

但这突然的一句表白,还是让肃征直接愣住,无法招架,甚至于发起呆来。

这回轮到晏青棠无奈了,软语透出委屈:“信号这么差吗?住隔壁房间都听不见我在说话。”

上一篇: 暗恋我十四年的她 下一篇: 轻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