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存记[穿越](274)
为了筹备粮食,贺兰定简直挠头秃了脑袋。必须要让这四万人活动起来,自己创造财富养活自己。
但是草原生态非常脆弱,过度放牧会造成荒漠化。沙陵县所在的沙漠地带,据说在汉时还是水土丰茂的绿洲,如今只剩下漫天黄沙了。
贺兰定准备送一万人去东北大鲜卑山。可在大鲜卑山北麓游牧定居,放牧、采矿、垦荒。将大鲜卑山北麓建成贺兰部落的大后勤——东北黑土地,那可是名不虚传的。
大鲜卑山的原主民并不多,他们零零碎碎地分布在大鲜卑山的山岭间,以放牧、狩猎、采摘为生。贺兰定准备与他们做羊毛生意,有了共同的利益,彼此之间的冲突也就淡薄消弭了。
正进行着人口安置规划,外头急报。
“又带人回来了!”
对于郎主从外头捡人这事儿,大家伙儿从最初的看稀奇——天啊,那么多人,叽叽咕咕说着不一样的话。
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哦,不管从哪儿来的,都一个鼻子两个眼。
再到如今如临大敌——救命!仓里粮食还够吗?!
这次带人回来的却是王铁匠父子。他们奉命去寻找善于冶铁锻造的游牧部落,一走就是一年有余,从怀朔一直走到高昌国附近,终于赶在年节前带了二十余人回来。
“去晚了!”王铁匠直拍腿。
王家父子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去年冬日,柔然伏跋可汗西攻高车。高车国灭,高车王弥俄突被拖行致死。柔然可汗甚至将其脑袋砍下了装酒喝——真砍、真喝。
而王铁匠要找的那只部落,因着与高车人有些亲缘关系,虽然没有被杀,但是被劫掠成奴。
“大部分的铁勒人如今都在金山,我在高昌附近寻摸多日,就找到了二十三人,路上还死了两个。”王铁匠扼腕叹息。
“铁勒人?”贺兰定眉毛一扬——遇到熟悉的历史名词了!
倘若自己没有记错,铁勒人又叫丁零人——北魏人叫他们铁勒人,南梁喊他们丁零人,他们还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突厥。
不管以后的突厥帝国是如何强大,眼下,他们大部分的族人被蠕蠕掳为奴,零星的二十余人投奔贺兰部落为其打铁。
贺兰定决定亲自去见一见传说中的草原未来霸主。
枯草般的头发、干树枝一样的四肢,骷髅一样干瘦的脖颈上顶着一张面皮贴着骨头的脸——未来的草原霸主,如今过得甚至不如草原野人。
贺兰定心中叹息一声,叮嘱王铁匠先将这些人好吃好喝得养着,“想要马儿跑得快,就得给他们吃饱肚子。”
王铁匠局促一笑,解释道,“非是不给他们吃喝,他们自己不肯。估计是担心白白吃了咱们的,就稀里糊涂成奴隶了。”蠕蠕奴隶的待遇甚至比不上牛羊,这些逃过一劫的突厥人怕了。
贺兰定道,“那给他们讲讲咱们这儿的规矩。”
流民到了喝酒部落包吃、包住、还有工资。不过刚刚收拢过来的流民必须要给贺兰家白干活儿两年,以抵消白吃白喝又不干活的休整期花费。
千里迢迢带回的打铁匠还要养上一段时日,不过,贺兰定如今手里头也没有铁矿、铜矿,便是想让他们立刻开始干活,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粮食.....粮食.....”贺兰定觉得自己想粮食想得都要疯魔了,又添了二十一张吃饭的嘴,可是自己的粮食储存却没有增长。
如今贺兰部落的粮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家地里种的。
虽然贺兰定又是沤粪肥田,又是兴修水利,田里的粮食收成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但是粮食产量的增幅是远远追不上供养人口的增长的。
第二则是从外头置换购买。这一部分是贺兰部落粮食的主要来源。
也就是说,贺兰定如今是在自己掏钱供人口,贺兰部落的整体收益是在降低的。
这种做法不是长久之计。虽然细盐和晶糖都是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但是并非全无风险。
就贺兰定所知,刘记商行已经在南边建了庄园,专门种植甘蔗用以产糖。一旦刘记的糖流入市场,贺兰家的晶糖生意必然大受打击。
贺兰部落如今的生产模式是一环套一环的,一旦某个环节出了岔子,整条链子都会土崩瓦解。
思及此,贺兰定唤来阿鹤。
“加大晶糖产出,明年开春后九折倾销。”必须赶在刘记糖上市钱尽可能地多赚。
“对了。”末了,贺兰定又叮嘱阿鹤,“从明年开春开市起,贺兰部落对外的一切交易,不再收取五铢钱。”
“只以物易物。”胡太后已经同意了开采王屋山,加大制钱的计划,五铢钱的贬值近在眼前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熙正二年的年节依旧过得没滋没味, 就连浓油赤酱烧出来的肥亮红烧肉也让贺兰定索然无味,食之无味。
此时此刻,贺兰定才明白了“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样的感受。
“阿兄!这个猪肉好好吃啊!好好吃!”阿暄吃得头也不抬, 嘴巴上沾着一圈的油光, “和山里的野猪味道不一样。”
山里的野猪是什么味儿?尿骚味。
一口咬下去还以为吃了一块风干了二十年的老牛粪。哦, 不对, 牛粪的味道都被野猪肉好几分。
不到饿得不行, 怀朔的老百姓都不会对野猪下手,特别是那种黑壮的大公猪。别看肉多,一刀下去, 滋出来的血都是臭的。
贺兰定刚开始养猪时被许多人认为是口味奇特——怀朔没人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