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存记[穿越](275)
一是味道真不好吃。二是养猪麻烦, 不向牛羊一般鞭子一甩, 让往哪儿去吃草就去哪儿吃。猪得人工喂养。
此外,猪还凶得很,不仅不听指挥,还力气大, 可撞翻围栏逃跑,獠牙一顶就能划破人的肚皮。
然而, 没过多久, 众人就发现,贺兰家的猪非常与众不同——特别乖巧!
整日就在猪圈里吃了睡睡了吃,不闹腾,只长膘。
一打听原因,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只觉挡下一凉——原来, 贺兰家的猪都是没有蛋蛋的!
不过, 没了蛋蛋的猪那是真的肥, 肉也是真好吃。
贺兰食肆的红烧猪肉一上新,立马征服了全怀朔人民——色泽如琥珀,香气四溢,一口咬下,肉皮弹口,肥肉一抿而化,瘦肉越嚼越香。
这谁顶得住啊!
年节前的冬宰,贺兰定一口气把部落养的一百头成猪全宰了,只留了种猪、母猪和几只没长成的小猪仔。
猪肉和酱油、黄豆酱打包售卖,为贺兰部落换来了满满四粮仓的过冬粟米和菽豆。
贺兰部落很强,但贺兰定很穷。
贺兰部落日子过得紧巴巴,怀朔其他人家各个丰衣足食,富得流油。
贺兰定每一天都过得紧紧巴巴,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像是在走钢丝,一旦某个环节没有卡好,就会掉落摔下万丈悬崖。
“阿兄....阿兄.....你也吃啊。”阿暄见自家阿兄傻坐着发呆,戳了一块红烧肉举到贺兰定面前,恨不得塞进贺兰定的嘴里。
贺兰定被迫进食,抬眼就撞进了阿暄担忧的眼神。
“阿兄,开心一点嘛,现在的日子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你这样天天皱着眉是活不久的。”大过年的,小孩子瞎说大实话。
说完,阿暄还开心地蹦了起来,一边哇哇乱叫,一边跳起来祭祀舞,唱着不成曲调的歌谣。
阿昭去洛阳后,阿暄顿时成熟了许多,也努力很多。但依旧是小孩儿心性,每天过得很乐观,觉得日子有奔头极了。
“阿兄,心里想着好事情,才能遇上好事情呐~~”
果然,刚过了正月,贺兰定就遇上了件大好事——失踪快两年的阿史那虎头有了音讯。
“哪边?他在哪边?”贺兰定看着手里信件上的狗爬字迹,确定就是阿史那虎头的亲笔信。只是.....他怎么跑瀛洲去啦?那边正在闹饥荒呢。
“瀛洲!”阿鹤肯定回答,“是瀛洲那边的商人将信捎回来的。”
瀛洲约莫就是后世的天津、渤海湾那边。贺兰定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阿史那虎头怎么消失两年后跑瀛洲去了?他是出海了吗?
阿史那虎头还真是出海了。失踪这两年的经历足够写一部《虎头历险记》了。
不过,当下却不是追究此事的时机。眼下的耽误之急是遣人去接应阿史那虎头。
“虎头要至少三千人马过去接应?”贺兰定目瞪口呆地看着信纸上的要求,不知道是自己眼花了,还是虎头他不识数。
可是看着信上的“急用”二字,贺兰定只能调派可单鹰带着三千人马往瀛洲去。
贺兰定叮嘱可单鹰,“瀛洲、冀州那一片正不太平,你们快马疾行,带足粮食,尽可能减少进城补给。”
好在贺兰部落的行军粮都是肉干、黄油、馕饼之类体积小、热量高、存放久、好携带的食物。
思及此,贺兰定琢磨着是不是要研究一下行军粮,提升一下行军装备——小本子记下!
“明白!”可单鹰也高兴。两年没有消息,大家都以为虎头约莫是凶多吉少了。谁知道,大过年的就传来了好消息。
“这小子,神神叨叨的,喊咱们这么多人过去也不知道是什么事儿。”可单鹰嘴上抱怨着,脸上却挂着大大的笑。
“应该是有东西要运回来。”贺兰定猜测。
大家都猜测阿史那虎头有东西要运回怀朔,才会先遣派人多来要支援。
“可能是粮食?”这般猜测着,众人的心都火热起来。可单鹰当夜点齐人马,带上干粮就出发了。
此时的渤海之滨,寒风凛冽,冰晶覆盖,天上的阴云随着大风呼号游走,地上的大海宛如一卷长长的灰色麻布被寒风拧卷着。
瀛洲海港停泊了一艘艘的货船,那些货船吃水极深,令人不禁遐想着船上满载着的是什么好物件。但是船上扬起的旗帜上一个醒目的“萧”字让众人不得不按下浮动的心思,不敢轻举妄动。
在北魏只有一个人会用“萧”字旗,便是曾经的南国建安王,后来的瀛洲刺史,如今的梁郡公萧宝夤。前年萧宝夤在寿阳大败梁军,又被拜为殿中尚书,风头无两。
因此,哪怕瀛洲饥荒,饿殍千里,也没有人敢对港口上停泊的萧家货船动心思。
“啊!不能看!不能看!头晕!头晕!”甲板上,一个彪形大汉踉踉跄跄,一手捂着眼,一手挥舞着胡乱摸索住想要抓住什么稳住身形。
“虎头!你有点出息不?!”
这像喝醉酒似的晕海大汉正是失踪快两年的阿史那虎头。要说他怎么会出现在萧家的船队上,那可是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了。
前年草原寒灾,阿史那虎头前去接应去往东清河郡筹粮的贺兰定。结果,走到半道上被强制征兵走了——正巧碰上了朝廷攻打南梁,讨伐在浮山堰筑堤坝的康绚。
朝廷大军号称有十万众,其实有五六万人那就不得了了,于是便一路征兵。阿史那虎头一行人,人壮马肥,直接被征调走了。
结果到了寿阳后,根本没打得起来。
南梁在浮山堰筑堤坝,企图阻拦住淮水,让淮水无法流淌进下游,从而用下游的水倒灌淹死在上游寿阳——魔鬼一般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