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边关纪事(160)
赵婉有些愣住。她头一次发现这人也没有那么运筹帷幄。
炼制兵器此等重大之事,他竟然在没有完全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开始了……
“你是这个。”她竖起大拇指,撇撇嘴说道。
“嗯?此举是何意?”云舒看着那竖起来的白皙指头,疑惑地问道。
赵婉翻了个白眼:“没什么,夸你呢。”
……
嫌弃归嫌弃,但赵婉到底还是理解云舒的艰难的。他在此之前还不过是元京中一枚大纨绔,如今接手云家军本就已经耗尽心神,更无甚时间也无甚机会招揽到各方能人。
而这等有着抄家灭族大罪的私铸兵器之事,则更加不能为人所知,更无多少人愿来效力了。
冶铁匠人都属朝廷,自然轻易不能改归属于地方府官,云舒弄不来更好、经验更丰富的匠人,也属正常。
确实难。比白手起家创业可难多了。
赵婉拉了拉云舒的小手指,表明自己还是充分理解他的。
云舒盯着两人手指相连之处,心中的郁闷也消散了许多:“既然此法不行,看来咱们这处算是废了。便还是铸造些农具罢。”
赵婉撇撇嘴:“这高炉也不是全然不抵用,若有了煤炭,确实能改善当下的困境。便先用着吧,不过我觉着,眼下不妨先稍稍改造一下,入风管与鼓风囊,不若多装置一些。”
赵婉不记得以前在哪个视频网站上看过一个纪录片了,正是讲的古代冶铁的历史变迁。她其实记得的内容并不多,但到底还是留了些印象,没有全然忘记。
这在冶铁炉四周装置多支的入风管与鼓风囊,便是能提高炉温,以便于更好的冶炼生铁的诀窍之一了。
“王先生此法似乎是可行的!”云舒还未说话,旁边的于管事边眼睛一亮,插话道。
“另外,或许,你们可以尝试一下,以生熟铁杂合在一处再冶炼试试。我不能保证炼出来的铁质量定然比如今好,但你们不若先试试,具体的法子你们可自行多尝试几种。”
赵婉也实在掏不出什么相关的知识了,她提出个大概,想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他们愿意多加尝试,便没有研究不出来的。
“这……咱们未曾试过呀……”于管事很有些为难,他见着这位面嫩而年少的军师,心中还是比较犹疑。
云舒淡淡道:“按王先生说的先尝试一番。”
“是。”得了准话,于管事便也松了口气,心道这下若是炼不出更好的铁,也不能怪他了。
赵婉说完后便没有将注意力放在眼前了,她正在脑海中拼命挤压着记忆,当初读高中时,好像是学过这一片地儿哪儿是有丰富的煤矿来着?
第84章 84大赛
掏空脑袋回忆煤矿的事儿赵婉没有与云舒提。
她也知道这个陌生的世界在地理上瞧着是与她认知里的差不太多, 但到底还是不同的,更何况这其间又相隔了不知多少年。
万一后世发掘的煤矿,此时还未达到开采的条件呢?这谁说得准,眼下只有着人慢慢寻找了。
心中存了这么个念想, 赵婉连走路都习惯性地低着头, 生怕错过那么一颗两颗黑色的矿石了。
好在还是有好消息传来的,经赵婉建议, 炼器营那边在重修高炉前, 先炼制了一批农具出来。
边关百姓们种地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 许多农户家中,连一件像样儿的农具也无,自然干起活来谈不上有多高的效率。
赵婉见此批农具颇多, 便提议一部分优先于军屯中使用,另一部分则以极便宜的价格租借给边关农户。
如她所见, 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是愿意出一点点粮食来租借可采收用的农具的。
百姓们虽未如何读过书识过字, 但他们心中自有一把算盘,将利弊优劣盘算得清清楚楚。
好农具既能节省力气,又能节省时辰,而拥有它,只需花费极少的粮食,今年年景好, 军中那位军师还曾让人广为传播堆肥技术,收成比往年高不好,值!
御沙关这个季节总会有些雨,一个不留神, 地里的粮食来不及收割便烂在了地上,有了此等锋利的农具, 极大的提高了采收的效率。
自云舒掌管云家军以来,边军营的名声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严格的军规限制了军汉们的行为,让从前那些偶有出现的欺男霸女的情状不再发生,而营中农具的外借,则让云家军的名声更响亮了。
农户们对租借而来的农具倍加珍惜,还回去之前往往都会将农具磨得锃亮,以期来年还能继续租借,以庆丰收。
随着气候入了秋,军屯这边也开始了丰收季。虽是播种晚,粮食比百姓们的要成熟得晚些,但到底连日里天气都好,也并未耽搁多少。
这几日,边军营中人人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不少刚好轮到去军屯劳作的兵丁,回来后更是顶着张黝黑的脸,露出两排大白牙,绘声绘色地为同袍们描述在地里挖土豆、割稻麦的经历。
这批兵丁是挨了相当长一段时日的饿的,那会儿军中粮草不丰,而朝廷派送来的粮食一直在路上,眼见着粮仓要空,高老将军不得不下令减少供给,甚至以粥代干。
那种肚腹中火烧火燎的滋味儿,他们尝过便不想再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