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边关纪事(173)
两人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对视之间,傲气凌然。
三日后。
“王兄弟,你可真是不够意思啊!”上山的路上,唐曲凑在赵婉边上絮絮叨叨,“原本咱们还疑惑侯爷此前抽掉了些许人手,不知是作甚,竟未想到,这一折腾,便折腾出个大事来了!你说说,此等大事,你咋都不跟为兄分享一二的?”
此前众位将军倒也不是全然不知云舒拉了些人忙活了什么,毕竟边关远远近近的农户们,今年采收粮食用的农具,可不是凭空便出现的。
因而落在有心人眼中,也只道是云小侯爷为了拉拢人心,而铸造了一批上不得台面的、质量劣等的农具罢了。
这些人对此不置可否,只稍稍弄清楚了情况,便不再盯着此事。毕竟拉拢人心之事,对某些势力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赵婉埋头走路,山里的路不好走,此处更是设置了重重关卡,呈易守难攻之势,因而往上爬,属实不易。
她轻轻喘着气,闻言看了唐曲一眼,深藏功与名:“唐兄,小弟不是不与你分享,实在是咱们侯爷运筹帷幄,此中事宜小弟亦不清不楚的,怎生与你说呢?”
况且,私铸兵器之事,不到关键时刻,谁敢说出口?
此次也是本着请君入瓮的计策,方将几位将军拉到了此处,让他们彻底知晓云家军如今行事的性质。
若对云家军是诚心的,哪怕是惊怕交加,依赵婉看,亦不会做出什么举动来。而若是有不二之心的,则再没有比此中之事更能让人迫不及待地要传出消息,甚至做出出格举措来的了。
不仅如此,云家军接下来要直面高兹的侵扰,要守住边境的土地与百姓,其中兵器便需光明正大地出现。
因而此举,既危险至极,亦不可不行。
唐曲尤在嘟囔:“你不知道,我听闻了侯爷今日要领着咱们来看什么劳什子的铸造兵器之后,心里是惊了又惊,这……这杀头的事情,可是让咱们给做足了!”
不等赵婉回应,他又嘿嘿地笑了起来:“不过,我老唐,就喜欢这样!早就受够了朝廷那般光吃饭不干事的人的鸟气,这回,嘿嘿,咱们一点也不靠他们,叫他们在元京跳脚去吧!若是敢来阻拦咱们云家军打高兹,老子可不依!”
赵婉早便知道唐曲其人,远不止其面上表现出来的这般憨直,他这话说得有趣,既直言了自己的心绪变化,又表明了自己在此事上的态度与立场。
更妙的是,他也知此等话是不好在云舒面前抒发的,而他这与侯爷关系匪浅的王兄弟,则是最好不过的表露自己心迹的对象。
赵婉拿起腰旁的水囊给自己灌了一口水,笑笑说道:“咱们云家军,如今既不靠朝廷补给钱粮,亦靠不上远在元京之人知晓咱们的困境,自力更生,才是发展之道。”
她抬首看向脚下延伸至半山腰的这条小径,眯了眯眼睛:“若有人敢让云家军靠自己都不能靠得上,我想,他必定会成为全云家军之敌,要被人啖其肉、饮其血!”
她这话说得平淡,却直直刺入了正落后两步沉默着听着两人说话的人心中,使得那人浑身一震,面色肉眼可见地苍白了些许。
“方将军,无事罢?”吴大壮斜斜看了眼方垒,目光在他浑身随着爬山而颤动的肥肉上流连了一圈,淡淡地展现了下同僚情谊。
周修墨闻言,也看了眼喘着粗气的方垒,目露关心:“方将军若实在是累了,不若在此处歇息片刻。左右离地方好像是不远了,你慢慢上来,也是不耽误什么的。”
方垒挤出了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来:“在下、呼、在下可以的,诸位不必管我,在下跟得上。”
似要掩盖自己的心思似的,方垒调整了下呼吸,抬脚继续随着众人往上爬了起来。
不着痕迹地,他逐渐越过吴大壮等人,走在了离唐曲与赵婉两人最近的地方。
一行人知晓此行不是游玩,心中各藏着其事,因而整个登山的过程中,竟也只有一个唐曲在缠着赵婉四处找话。
两人天南海北地一通侃,唐曲插科打诨,赵婉思维清奇,听在后头紧随的几位将军耳中,竟也觉得津津有味,于这枯燥的路上,多了一丝趣味了。
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经了数遭关卡,终于来到了炼器营的重地。
云舒因事未到,因而炼器营打理庶务的于管事,便领着几位将军先行参观了一番。
除了已经来过几遭的赵婉,其余人等自然都被炼器营中近来铸造出来的兵器惊艳得挪不开眼。
周修墨十分小心地摸着一杆长枪,那银亮而尖锐的尖锋,令他只恨不能将眼睛牢牢地黏在其上,一刻也抽不出来。
于管事命人将每一种武器都拿出来一二柄,供众位将军检阅查看。
因着赵婉此前强调过,铸器,最好是严格把关、统一标准。因而不过是随手在兵器库中挑的兵器,也十足地代表着此一整批兵器的质量。
“好刀!”唐曲十分喜爱各种刀,因而当他拿着手上这把修长而锋利的窄刀时,目中的欣赏之意几欲凝成实质。
过往云家军哪里拿到过如此过得硬的质量的兵器!
不止是周修墨与唐曲沉浸在此批上佳的兵器当中,其余三位将军,亦同样是如此。
赵婉不懂兵器,却也从几位将军的表现中看得出来,这批兵器都属上佳。川罗铁配上煤,再加上此前改进的炼铁方式,共同造就了这批比朝廷下发的破铜烂铁要好上数倍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