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196)
不仅霍枭寒愣住了,就连安平公主也茫然道:“你们,你们不怪我?”
夏停云摇头。
卫时雨更是道:“姑姑,您若喜欢这位管大侠,就跟他远走高飞吧,别留在京中受这闲气。”
安平公主再次愕然,“我能走吗?”
“为何不能,难道姑姑真要听那些朝中众臣的话,再去和亲吗?若依我的意思,当时兰覃国内乱,您便该跟着霍大侠离开,天下之大,陛下也找不到你们。”
安平公主垂首,霍枭寒却叹道:“当时我也是此意,不过,不过她不愿意。”
卫时雨当真对这位公主刮目相看,她不愧是高家之后,当真是胸怀天下!
当时和亲也罢,后来兰覃国内斗也好,她都可袖手旁观,但她却选了最难的一条路,把自己的深情藏在心底,劝霍枭寒另觅良缘,异地而处,卫时雨绝对没有这样的觉悟。
偏生这位霍枭寒又是个痴情种,宁愿看着她和别人成亲成了兰覃王后,也不肯离去。
两个都是狠人,又都是多情之人。
卫时雨心中发誓,一定要让她俩修成正果,她正胡思乱想,身后的夏停云却忽道:“我想起霍枭寒是谁了?”
“是谁?”卫时雨在马上回首。
夏停云叹道:“他是我姑姑的未婚夫婿,两人已然定亲,后来我父亲过世,又碰上和亲,这才被硬生生拆散了。”
“天吶!”卫时雨更是难过。
夏停云记起小时候的事,继续说道:“其实霍叔父还教过我功夫。我记得父亲说过,那时攻城,霍叔父曾救过他,后来他来我们家做客,和姑姑一见倾心。我父亲不是拘礼之人,便做主将姑姑许配给了他。谁知后来变故迭起,他们的婚事便耽搁了下来。”
卫时雨不胜唏嘘,“当真是一对苦命鸳鸯,夏停云,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叫姑姑去和亲。”
“放心,我已经长大了,决不允许再有人欺负姑姑。”
卫时雨想了想,“我倒觉得陛下不会如此糊涂,只怕极力促成此事的,另有其人,今天这个小贼要好好审问才是。”
“怕是问不出什么,不过陛下那里,已然有了和亲人选,你不必担心。”
“是谁?”
“如意公主!”
太后身死
隔了三日,隆庆帝便下令,如意公主奉旨和亲,即日便由于英送往北境。
中书省、门下省皆无异议,立时便有宫人去朝天宫请如意公主。
孟太后闻言,如疯了般扑上来阻拦,但这次,她却是再也护不住女儿了。
如意再次哭着上了花轿,为防她逃脱,隆庆帝特意命人将她绑了,陪嫁的侍女们坐在马车上看守,一刻也不离人。
如意公主走后三天,孟太后便病倒了。
崔皇后携众妃去探望,却见到她竟吊死在朝天宫正殿上。
容妃受了惊吓,当夜便高烧呓语,哭着要回孙府。
隆庆帝下了朝便去容妃宫中相陪,那里崔皇后带人收敛孟太后的尸身,他甚至并未过问一句。
孟太后谋逆在先,本来死就死了,凉席子一卷扔出去,也无人非议。
偏偏隆庆帝要名声,并未明旨孟太后叛逆之罪,如此就是一国太后薨逝,那丧事便不可随意了。
礼部尚书高逢渊多次上奏,请隆庆帝给个章程,中书省也草拟了折子,他却一概留中不发。
一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道:“这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若当真恨极了太后摄政,那便将她曝尸荒野就是了。”
“听说太后是吊死的啊,是被陛下给逼死的,如今早有御史上书,说陛下不孝了。”
“太后娘娘真是厉害,临死都要摆陛下一道啊!”
“依我看啊,陛下就算真有此心,此刻也要息事宁人。”
“那是,孟太后到死都是太后之尊,陛下仁孝,若不大办丧事,岂非要被天下读书人给骂死。”
什么忠孝两难,依着卫时雨看,那就是既当又立。
“你们皇帝老儿既想要个好名声,又不甘心把孟太后风风光光的送进孝陵去和先帝合葬。”
夏停云沉吟不语,按说隆庆帝杀伐果断,不该在此事上犹豫不决,若依着他往日性情,自然是将孟太后风光大葬,他再罢朝几日,装一装悲痛。
反正人都死了,不过是做戏给活人看。
但隆庆帝偏生不愿做这个戏,在孟太后一事上,他确实别扭至极。
卫时雨托腮沉思,“我看他是被从小折磨出阴影了,对这位掌朝太后是既爱又恨,否则当日她谋反,怎么不三尺白绫了事。”
她忽的又记起一事,“总不能是亏心事做多了,害怕孟太后去地下找先帝告状,还是怕她半夜找上门来?”
卫时雨所料不错,隆庆帝近日常常梦靥,每每惊醒,都是一身冷汗。
“陛下,快醒醒!”
隆庆帝豁然睁眼,看见慧妃在侧,不由叹了口气,“是你啊。”
“正是臣妾,陛下怎么了?”
慧妃起身,亲自去倒了盏茶给隆庆帝。
隆庆帝目光有些呆滞,“朕梦到了小时候。”
他生母早逝,只有如意公主一个妹妹,先帝还在的时候,孟太后其实对他不错,有时候他甚至有种幻觉,他们四个才是一家人。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大概是先帝重病,猝然离世吧,如意还是那么任性,孟太后却换了副嘴脸。
她把持朝政,处处叫他不痛快,但是如意一直喊他皇帝哥哥,还给他做过香囊。
隆庆帝摸了摸腰间,突然问道:“今日初几,如意应该到兰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