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203)
卫时雨哼了一声,“你待怎的?”
“不,我只是好奇,他怎么来了?”
卫时雨又哼了一声,“主考官是谁,我记得去年是孙太傅?”
夏停云颔首,“正是。”
“那小郎君是谁?主考官又是谁?说将出来!”此时百姓中也有人大喊。
夏停云抬首去看,却找不到是谁在说话。
只听那几个读书人道:“那小郎君自称姓崔,咱们去打听了,正是主考官魏国公的小儿子啊。”
夏停云和卫时雨相顾骇然,魏国公?
“哎呀,这可难办了,那魏国公可是皇后娘娘的父亲,是国丈大人,这,咱们平头百姓,去哪里申冤!”
“我等已然联合来京赶考的学子,必要给赵兄一个交代,否则今岁春闱,咱们定要闹得那魏国公不得安生。”
夏停云两人震惊莫名,忽听一阵呼喝,“让开,让开,都让开,何人在此喧哗!”
老百姓立时四散而逃,大叫着,“衙门抓人了,快跑!”
那几个读书人倒也机警,两人抬起赵学岩便跑,后面的人边跑边道:“杀人了,官兵杀人了!”
夏停云看时,见赶来的正是羽林军,这些读书人如何能跑得过,还没转过街角,便被捉住了。
卫时雨急道:“可要帮帮他们?”
夏停云见带队的是楚县芝的心腹,便道:“不必,想来楚大人不会徇私。”
“都散了吧。”
羽林军拿了人便开始赶着百姓离开,其中一人看见了夏停云,行礼道:“小公爷。”
夏停云笑了笑,“你们楚大人可在衙门里?我正要找他去饮酒呢。”
这人笑道:“大人说,办公时不得饮酒。且今日大人不在府衙,进宫去了,小公爷若要喝酒,只好改日。”
夏停云一笑,“慢走。”
卫时雨待人都走干净了,便问道:“你要进宫去饮酒吗?”
“我又不是酒鬼。”夏停云敲她额头,“此事若闹大了,这酒不喝也不成了”。
满门抄斩
诚如夏停云所言,事情很快便闹得全城皆知。
老百姓们固然跟着喊冤,那些来京赶考的读书人更是挤在衙门和贡院前,一面讨要公道,一面要楚县芝放人。
楚县芝哪敢把这烫手山芋留在手上,从宫里回来后,立时便又从后门带着人进宫去了。
傍晚时分,隆庆帝派人来请夏停云进宫“喝酒。”
那传旨的内监笑道:“小公爷,陛下听越国公说道,您当时也在,便请您去问个清楚。”
夏停云应下,向卫时雨道:“你瞧,我说的没错吧?”
隆庆帝一夜未睡,和中书省、门下省和六部大臣们商讨了整夜国事。
眼见学子们闹得厉害,隆庆帝在审问过后,只好先将那几个读书人放了。
这几个读书人出来后,更加浑身是胆,在京师中奔走相告,求隆庆帝严惩魏国公。
隆庆帝端坐殿中,气的午膳都没用,正要摔折子,忽听王为英来报,“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就说朕忙着,不见。”
“是。”王为英正要退下,忽听隆庆帝道:“请她进来吧。”
“是。”
崔皇后手上端着一碗莲子百合汤,进来便道:“陛下万安。”
隆庆帝将她扶起,“怎么皇后自己端着,快给朕,别烫着了。”
他接过汤来,放到桌案上去。
崔皇后却是满脸愧疚,她跪倒在地,“陛下,请陛下保重龙体。”
“皇后不必如此。”
崔皇后再拜道:“陛下,臣妾父亲虽然老迈,不堪重用,但对陛下向来忠心耿耿,臣妾深信父亲是冤枉的,请皇上严审此案,还我父亲清白。”
隆庆帝一惊,“皇后此意?”
“求皇上下旨吧。”
隆庆帝再次扶起皇后,“朕也深信国丈是冤枉的,那便请赵拂和大理寺同审此案,给魏国公一个公道。”
翌日隆庆帝下旨,本次春闱主考官改为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
赵母冯氏大义,赵学岩无辜枉死,赐棺木,准予回乡厚葬。
又命赵拂、大理寺和刑部、工部同审科举舞弊之案,以儆效尤。
学子们山呼万岁,各个不吃不睡,守在衙门外等着。
赵拂等人自不能胡乱将魏国公提来,像审普通犯人般严刑拷打,只好先拿着崔承贺身旁的小厮来审。
卫时雨听了失笑,“这能审出什么?难道魏国公徇私枉法,还能叫这小厮知晓。”
夏停云却奇道:“我本以为你是站在皇后这边的。”
卫时雨连连摇头,她上辈子是个牛马,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最恨这种不公平的萝卜考试,联想到若是自己高考被人冒名顶替,那更是恨死了。
因此卫时雨绝不共情资本家,尽管她现在也算半个统治阶级。
“你也别轻看了他们,大理寺有的是手段。只要他们想审,就没有问不出来的。”
“说到这里,我还奇怪呢,审案本是大理寺和刑部之责,加个赵拂就算了,毕竟他什么事都想掺和一二,弄个工部尚书来算怎么回事?”
夏停云面上露出悲悯之色,“工部尚书乃是李瑞卿的族叔,你不是说崔家要取李家而代之吗?”
读书人都围堵在大理寺外,大理寺卿可不敢掉以轻心,敷衍了事。
第一日,大理寺提审了崔承贺身旁的小厮。
第二日,大理寺又提审了崔承贺。
第三日,大理寺接着提审了忠勇伯崔闵之。
到了第四日,赵拂和大理寺卿进宫面见隆庆帝,拿着供词,请求严审魏国公和安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