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238)
“哼,赵大人可莫忘了,我乃是三朝元老,如何不能为陛下辅政。”
两人吵红了眼,朝堂众臣各有相帮,一时也难分胜负。
高逢渊忽道:“到底选谁来辅政,还要请太后娘娘定夺!”
贤太后掩袖泣道:“我可做不了决断。”
周忠亦道:“太后娘娘,您母仪天下,如何不能决断?”
贤太后叹了口气,看向堂下众臣,“既然大伙都这么说,我便勉为其难吧。孙太傅,你说可好?”
她看向孙太傅,目中皆是殷切之意。
孙太傅心中一动,忙道:“臣愿听凭太后做主!”
贤太后又看向赵拂,“赵大人多年来为先帝鞍前马后,本宫向来敬服,不知赵大人可愿让本宫来做这个决断?”
孙太傅本以为贤太后是属意于他,这才答应了,眼见她又对赵拂投去求助之意,忙道:“太后娘娘,您。”
“老臣听凭太后做主!”赵拂心中得意,高声打断孙太傅的话。
贤皇后娘家无人,如今虽身居高位,但手上无权,只要自己做了这个辅政重臣,还不是任由他来拿捏。
赵拂盼了多年,如今终于等到这个时机,见贤皇后一身柔弱,对他求助,早就得意忘形,仿佛已然握住了皇权。
“也罢。”贤太后拭泪,“我心中倒是真个人,此人对先帝忠心耿耿,又是忠良之后,若能辅政,是再好不过了。”
她一直看着赵拂,虽未摆明了是他,众臣却早已猜到了。
孙太傅悔之不及,待要上前阻拦,那赵拂已抢在里头,情急之下,险些将孙太傅挤倒了。
“请问太后娘娘,此人是谁?”
贤太后看向朝堂,“承蒙重卿不弃,今日我便做了这个主。他就是燕国公,夏停云!”
赵拂狂喜之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茫然看向朝中重臣。
朝堂诸人更是大惊,谁也没想到贤太后竟说出了这么个人!
也不知是谁先开口,“这,燕国公?他怎么能做辅政大臣?”
有人却高声道:“为何不能啊?燕国公年少有为,曾孤身远赴江北,为先帝除去多少贪官,怎么不成?”
赵拂和孙太傅对视一眼,便知自己被高逢渊和贤太后耍弄了,两人心中恚怒,一同上前高喊,“太后不可!”
贤太后却已起身,“请燕国公进来吧。”
夏停云早已换了身干净衣衫,他从殿外进来,收起往日玩笑神色,竟有几分不怒自威。
不待众人开口,贤太后便道:“诸位大人请我来选个摄政大臣,依我看,燕国公最为合适!不知你意下如何?”
夏停云顿足,叩首道:“臣谨遵太后懿旨!”
“好,今日便封夏卿为摄政王!”
“太后!”
孙太傅和赵拂抢出,跪倒在殿前,“此人乃是朝廷钦犯,怎能辅政?”
贤太后冷然道:“赵大人,不可污蔑摄政王!”
赵拂气得胡须直颤,“他算哪门子的摄政王?”
高逢渊道:“赵大人,不可对太后无礼!”
孙太傅亦道:“太后,先帝生前,曾将此贼下狱,列了他一百余条罪状,这。”
“孙太傅,不可口出妄言,你说摄政王被下狱,可有证据?”贤太后问道:“若无证据,不可在此信口雌黄!”
孙太傅看向唐有敬,“当日唐大人主审此案,那夏停云早已签字画押!”
唐有敬上前道:“太后娘娘,确有此事。”
高逢渊道:“若是如此,不知状纸何在?”
“这!”唐有敬语塞,当日公堂审案便犹如儿戏,那状纸亦被隆庆帝拿去了,谁还知道放在哪里?
贤太后问道:“若是夏停云当真如此十恶不赦,为何不见先帝要杀了他?”
“这。”孙太傅也答不出来,他们都不知隆庆帝为何突然性情大变,竟要自毁长城杀了夏停云,谁知杀到半路又收了刀,闹到如今这个尴尬局面。
贤太后接着道:“先帝素来倚重夏卿,否则也不会封他为国公了。先帝生前还说,夏卿乃是忠臣之后,将来大可托付。”
“忠臣之后,哪门子的忠臣?”
孙太傅暗叫一声糟糕,果然见高逢渊上前一步,禀奏道:“太后娘娘,摄政王之父乃是高鄢酆!”
此言一出,朝臣哗然。
谁不知那高鄢酆满门忠烈,时至如今,还有百姓在家中供奉他的牌位。
“这,怎么可能?”
“你别说,这位小公爷,还真和高大人有几分相似之处。”
“你见过高大人?”
“自然见过,若没有高大人,我,我阖家老小早就没了性命。”
夏停云自怀中拿出金牌,“这是当年太祖皇帝赐给我高家的免死金牌,诸位请看。”
孙太傅和那赵拂再次对视一眼,今日所发生之事,便和当日在刑部如出一辙。
众人看过金牌,已然信了一半,还有迟疑者,高逢渊便道:“请安平公主进殿。”
孙太傅暗叹一声,他对着几个心腹连使眼色,但人人都伸长了头往外看去,竟无人瞧见。
果然见安平公主入殿,朝着太后和新帝行礼。
贤太后亲自上前扶起,“安平公主乃是高大人亲妹,大家就算不信金牌,难道还不信她的话吗?”
安平公主朗声道:“夏停云是我大哥长子,当年随父守城,方才躲过一劫。后来我大哥病重,才将他托付给太祖皇帝,入宫给先帝陪读。”
“我就说嘛,怎么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这么个人,先帝还那么宠幸,原来是高大人之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