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种田小农女(107)
汉子们也不用卖一天力气还养不活妻儿。
就连最没用的老人,如今也可以去工坊领点活计,手脚快的,还能挣不少。
善堂和养老院的那些人,都能给食铺洗碗挣钱。
这真真是几辈子都盼不来的好日子啊。
百姓们对柳县令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好多老人都哭了。
他们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个好官,好日子才过了没多久,要是下一个县令依旧是贪官污吏,他们又要回到之前的贫苦日子。
过惯了好日子,大家是回不去以前的穷苦日子的。
柳县令也有些眼酸,坐在马车里默默流泪。
他是被贬谪到了小河县,以为从此仕途无望,后半生会老死在任上。
小河县的政务也确实如他预料的那样,糟糕透顶,他没办法去怨怼以前的县官,只能尽力去收拾这个烂摊子。
但是一通盘点下来,他还是看不到希望。
这里的赋税被多收了十年之久,百姓们民不聊生,地里的作物产量又低。
如果不采取措施,恐怕一个冬天过去,县里的百姓就要减员大部分。
他四处求援,想办法从空空如也的库房里变出银子来加强基础建设。
书本里写的为官之道终究是纸上谈兵,真正到了地方,他才知道形式有多严峻。
幸好,他不如前任迂腐。
李春花这个姑娘是有些异样的,她一个大字不识的村姑,家里的父母双亡,没有任何根底,却能做出一些闻所未闻的美食,还能靠着这个赚到钱。
这根本不是一个村姑能做到的。
他派人去小河村细细调查过,知道了一些怪力乱神的秘辛。
李春花估计和那个撞树死了的女人有点关联。
经过深思熟虑,他按下了对李春花的深入调查,并烧毁了所有的调查资料。
管她是不是妖怪,只要能帮他赚钱,那就对他有用。
后来也的确如此,她赚了很多钱,还出了海。
后面,她又开始搞工坊,建码头,小河县的税收越来越多。
县衙的钱多到堆不下。
第 54 章
新任小河县县令谢良才上任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整改。
随着港口的兴盛,小河县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现有的县城规划已经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人口了。
谢良才召集了县衙的师爷和一众富商名流,开了一个招标会。
主要目的就是筹钱,然后开始大拆大建。
知府那边派了几个能人过来,帮助小河县设计县城规划和民居布局。
能人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到地方就开始干活,谢良才作为陪同,每天早出晚归,一群人到处勘探地势,丈量可建筑土地面积。
所有人都很辛苦,整整一个月,谢良才瘦了10斤。
李春花也只知道这是真辛苦,她帮不了什么,只能每天准备好饭菜给他们送去。
无论他们是在深山老林还是河流山涧,都能吃到热腾腾的好饭菜。
衣服鞋袜也都被李小妹承包了,保证他们每天回来都是干净的。
结束丈量之后,所有人又开了好几场会议,终于确定了县城的规模和大致的布局。
能人手下的弟子们开始绘制建造图纸。
到了这一步,能人才有空能歇一歇,开始打量起了小河县。
谢良才每天忙得头昏脑胀,手底下的衙役们也跟着出差,没人有时间陪着这位大爷到处闲逛。
李春花自告奋勇,带着这位大梁的建筑奇才游山玩水。
俩人年纪差了快40岁,倒是聊得很投机。李春花和他聊海外的一些建筑,尤其是松山城的建筑特色,能人就跟她讲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他家祖孙三代都是搞建筑设计的,从小就耳濡目染,五岁就跟着祖父学习画图。
后来长大了一点,就开始跟着父亲跑工地,监督各个地方的建设,再大了一点,他就能自己接一些民居或者修路的活儿。
为了增加阅历,他很早就开始四处游历,如今已经跑遍了整个大梁了。
唯一遗憾的,就是还没去过海外,还没着书立说,把自己的本领和经验传给后人。
他带着弟子们寻访名剎古寺,在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就为了绘制一幅亭子的建筑图纸。
这些都是先人留给后世的瑰宝,理应发扬光大,而不是在幽幽山林中随着时间土崩瓦解。
后来,有一次为了看清楚一处建造在悬崖边上的悬空寺,他不慎跌入山崖,摔伤了腿,幸好命大没死。
从那之后,他家里人就不许他再这么天南海北的跑了,给他娶了妻子拘在家里。
再后来,孩子出生,他忙着赚钱养家,就再也没出去过。
老人家喝了一口酒,停止了自己的故事:“这还是我这几年第一次出山哈哈哈”
“你们这个小河县,遇到好的父母官,以后发展不可限量啊”
李春花对这位老人家佩服得紧,赶紧递出去切好的卤牛肉:“昨晚上卤了一夜,您尝尝,就酒正好”
老头眼睛一亮,抓起一块牛肉塞嘴里。
“不错不错,是这个味儿,你这丫头,手艺不错,人也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