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回最初你安好(203)

作者:红烧豆腐干 阅读记录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老太太懂个啥,还是她爹说的全是名言警句,还是沈兄说的不是一般有道理。

人活世上要是被人情世故困死,那还活个啥劲儿。她徐长青欠谁了?有欠,也是欠她爷,欠三个好兄弟。

其他人,爱干嘛干嘛去。

想归这么想,但这心里不知怎么的,只要想起接下来她必会再出手的话,她大舅一准会对她失望?

徐长青。

你心软了。

徐长青果断抛开那些有的没的开始闭目养神。接下来两天内要处理的事情可不少,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好了。

再来省城,如记忆中一般,它是在哪个时代都少不了一份自有魅力,少不了一份属于它独有的繁华盛景。

如此时的车站外面,它就是不比后世车水龙马一般,它还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热闹,还是交通相当便利。

不说经过这站停下来的老式公交车,对面火车站就不单有生产队出去拉脚的马车,还有好几辆倒骑驴正等着拉运货物。

省城到底是省城,就是人人挤破脑袋往里挤的朝阳县,这种车厢在前,骑车人在后的倒骑驴就未见到一辆。

当然,要说下面县城就比不上省城繁华又有些过了。她记得她爹单位所在的县就以煤矿取胜,那边也是交通相当便利。

归根结底还是目前不允许个人搞运输。她记忆中第一年从外面回老家,当时的朝阳县就到处都是拉脚的倒骑驴。

这次,这种倒骑驴就是她的目标之一。只不过不是车站外面停着的倒骑驴,在这之前她还得先去找一个地方。

偌大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废品收购站肯定不止一处。徐长青先在街上晃了一下,打听是打听到了,大型的就有一南一北。

距离车站这边最近的一处正好是其中的一南。据说还不是离得不是很远,往南走的话,走路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到。

得知这些情况,徐长青并不急着先去那边,她就上了公共汽车一路向北,在记忆中的某一处建筑群附近先下了车。

这边算是商业区了,有着全省最大的百货商城,更有汇集众多老牌子的商铺,以及全省最大的旧货市场。

只不过如今这边还不像几年之后,不止又多大型批发市场,街头巷尾还多了随处可见吆喝叫卖的小商小贩。

有感于明天就得回去,徐长青就近进入其中一家改制后的国营饭馆,先用过简单的一顿午饭就去租了一辆倒骑驴。

在街道办事处付了押金,办理好租借登记手续之后,她也未在这边先逛,而是就直接先上打听得来的北面废品收购站。

第184章 省城之行1

城北这处废品收购站,按记忆找来时徐长青发现果真是之后的汽配城。自然,如今的这处废品收购站一侧还是农田。

印象中,挨着这边最近的村子附近就有一家陶瓷厂,专门生产水缸、酸菜缸、酱缸,好像还有坛子的陶瓷厂。

毕竟不是小地方,再炎热的午间,路上总有行人经过。徐长青就有幸未进收购在路上先逮着一个人打听到了。

她家倒是不缺缸,以眼下的生活水平来说,她家就有令人羡慕的两口水缸,两口酸菜缸以及一口酱缸,够用得很。

再多就是浪费。毕竟加上她常年不在家的爹,家中也就几口人而已,每年腌制的酸菜到了第二年快入冬都有富余的。

也就是这一年来,徐白蜜嫁出去了,那是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个多的时候,那货不光吃了走,还得瑟的拿去送人。

所以,真不是她怕她奶和她娘婆媳俩人趁她不在家又偷摸着将麦乳精和罐头送给谁谁,她才出门给卖了好换成钱。

反正等那俩祸害带上孩子滚蛋,这些被她“换”了的东西自然会出现在家里。就是不知到现在她奶发现少了什么没有。

说是陶瓷厂,要徐长青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土窑厂,里里外外就摆满了土黄色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缸和坛子。

徐长青没想买多少个咸菜缸,她就想买米缸,还有坛子。尤其是坛子,不管多大多小,既然来了,她就想拉多些走。

经过与一位浓眉大眼,黑中泛红的国字脸大爷洽谈之后,价钱?徐长青其实也不知对方给了是不是最低价。

给一部分定金,约好几点会拉走之后,她倒是很爷们的手一挥就先上了倒骑驴蹬着赶往附近那处废品收购站。

等蹬到废品收购站,徐长青就见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大娘对着满院子的废品不知嘴里在念念叨叨个什么。

外面的铁门就大咧咧敞开着,还是开到极致,连敲门都不好敲的状态,她干脆就推着倒骑驴一直推到底儿。

“哎哎哎……”

不等对方哎完,徐长青那个速度快的,她上前就往大娘的手里先塞了一块钱,“家里缺了床和桌椅……”

“不行,不该拿的不能拿。”

徐长青瞟了眼对方攥紧的拳头就知有戏,“不拿。咱按规矩来,该是多少重量我付多少,咱不损害公家利益。”

听到这话,大娘就笑眯眯的将手塞进自己裤兜口袋,也不知她怎么的就能行云流水般等手出来时就是钥匙。

徐长青见状就跟紧着这位大娘身后走。一间仓库的门被打开,浓重的霉味和扬起的灰尘就呛得她猛得一下咳嗽了好几声。

废品站仓库,她不是没进过,她就常帮她石爷爷整理废品站,却真没见过像这边一样环境差到让人望而怯步的程度。

往里望去,越是里面就越是乱,不管好坏什么家具都是只管往上堆就行,有塌下来的木板被压垮了上面还是叠了又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