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郁金堂(224)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张夫人点头道是,“还是太子妃明白。”

“就有一家子主母,本该尊养着当太君的,偏她主张最多,把儿女管教的怨声载道,大了果然儿子宁愿去千里之外做官,女儿也远嫁,只求不来往。”

这开头就稀奇,世家大族最讲究抱团取暖,谁家出了个窝里反,三姑六婆都要来劝谏,哪有由着这种人长久的?

杨琴娘听出她弦外之音,冷笑了声。

张夫人续道。

“夫人逮住垫窝的小儿子,轻易不准离开跟前,连上学念书也不让,日日拘在正房,二十五岁还人事不知,族长看不过眼,接他出来,才有了前途。”

她口齿清楚,娓娓道来,说的大家入了戏,七嘴八舌议论。

有人道,“大家子,糊涂长辈也多。”

“别的晚些无妨,议亲事,这样长辈在堂,差不多的都要打退堂鼓,儿郎还好些,娶个出身差的,生孩子总会罢!”

大家一通哄笑,杨家姐妹还未如何,李重润先狼狈地低了头。

“儿郎晚十年做官,都挽得回,女孩儿错过三五年,便是别样天地!”

张夫人接过来道。

“就是这话!女孩儿耽误不得。”

杨夫人先还一脸茫然,听到这句,好几道犀利目光瞪过来,才恍然大悟,懊恼张夫人把她当杆枪挑在前面。

当下更不肯认输,硬是梗着脖子道。

“摊上什么样爷娘,原是命数,难道能挑?我还不乐意当长姐呢!”

众皆哗然,杨夫人娘家弟妹一大串,全仰仗小杨将军早逝,女皇怜惜,才提携起来,他们人前人后抬她在高处,她竟如此,把人家一片真心丢进水里。

一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又有糊涂人帮腔。

“女孩儿议亲,倚仗父兄官职,娘家嫁妆,张夫人所说那人虽然无辜,却又无奈,毕竟主母并非苛待,不过是执拗不得人心,做子女的执意追究,甚至破门而出,这两项便都折了,却是得不偿失啊。”

杨夫人听了大为得意。

这两条正是她辖制三姐妹的绳索,就凭她为她们打造出的绝佳闺誉,出入宫廷的眼界见识,任谁也不能说她这嫡母做的失职,或是她们非要离了她,没有嫁妆和兄弟,就凭太子家一点青睐,又能翻出什么天地?!

她摇了摇羽扇预备发作,不妨又被张夫人打断了。

“还没讲完呐!”

众人皆收了声,听她道。

“小儿子自离家门,十分发奋,然要入仕,没有至亲提携,谈何容易?族长虽然勉力帮扶,到底自家也有儿孙,所以三五年后,仍是附学而已。”

杨夫人听得衬愿,大念佛号。

“阿弥陀佛,可见天理人伦自有定规,其实他何必在别人家做个附庸?”

“故事嘛,总有峰回路转。”张夫人不慌不忙地摇头。

“偏有一家相中他做女婿,人劝道,二十五岁开蒙,就算他能干,四十岁才中得进士,他得罪了主母,往后父死子继,兄弟们分财产,他那份儿最薄。”

杨夫人喋喋道是,“人再硬,能硬过全家全族去?”

张夫人慈和地一笑。

“可是我阿耶偏认准了他,我嫁过去,果然四十尚未发迹,四十二岁公爹去世,守孝三年,四十八岁婆母去世,再守三年,如此蹉跎岁月,直到永昌年金殿答对,得了高宗皇帝钦点的头名。”

房中顿时响起一片唏嘘哎呀之声。

张柬之六十四岁方得人君赏识的传奇生涯,人皆共知,尤其圣人欣赏这种苦尽甘来的故事,待张夫人额外恩遇。

既是她家的真人真事,众人都不敢随意点评。

张夫人总结道。

“君臣之间也讲究个缘法,郎君早十年入仕,兴许太宗不喜,早二十年,名臣辈出,又哪来位置?算来算去,耽搁的时光,竟也不算耽搁。”

“这话很是……”

韦氏修长的指尖,慢悠悠拈了颗碧绿提子。

“当初张郎官若不敢离家自立,哪有今日的卓绝官声啊!”

“说到底,还是夫人的高堂慧眼独具。”

梁王妃钦佩地望向张夫人。

“不在意男家产业、亲戚,女郎议亲也当如此,有嫁妆固然好,便没有,谁家还指儿媳嫁妆吃饭穿衣?那原是娘家好意,既不成人样,斩断就罢了。”

这一锤定音,说得杨夫人不知所措,耳闻旁人讥笑,更羞觉愧,扭头瞧琴娘灼灼眼神,期待又敬服地先看张夫人,又看梁王妃,直气得咬牙握拳。

十数年苦心孤诣,花费多少心血,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如今不论她承不承认,这孩子已然是养到别人家去了。

张夫人百上加斤,把手伸到瑶娘跟前。

“家下几个犬子尚未成器,好赖瞧不出,不过往后若入了杨娘子的法眼,老婆子我搁下这话,什么嫁妆,什么兄弟,都无妨!人来就成了。”

杨夫人还要反驳。

张夫人笑望韦氏,“大不了,请太子赐婚就罢了!”

杨夫人全身都绷紧了,好半天才抽一口气。

——好嘛!

连最后一步的礼法,都能借助皇权逾越。

这老婆子是蹬鼻子上脸,非要踩着将军府的面子给太子添菜了。

官眷都是人精,纷纷笑开来,怎能不明白张夫人与梁王妃一番唱念做打,明里是看不过眼搭救琴娘,实则为太子妃立足张目?

所谓耽搁的时光不算耽搁,说的哪里是什么张柬之?分明就是惨遭流放十四年,又重返东宫的李显。

至于性情执拗,不得人心的高堂老母,映射何人,更是昭然若揭。

上一篇: 被迫女扮男装后 下一篇: 揽娇莺/错莺入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