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婚:随军后她风靡家属院(295)+番外
若此时小儿子还在身边,也是个十八岁的大小伙了。
不知不觉,孙校长的眼眶红了起来。
若是时听雨知道孙校长只有四十二岁肯定是要吃惊的,当初第一次见到孙校长的时候,她以为对方已经五十了。
尤其是孙校长两鬓的头发均已花白,着实不像是只有四十出头的模样。
看起来比她爸妈的年纪都大。
可见苦难能够把人消磨成什么样子。
知道孙校长跟对方约定的时间是半个小时,时听雨接了孩子后就往校长室去。
深深坐在小竹车内,时不时有路过相熟的学生跟他打招呼。
凡是叫到深深的,小家伙通通笑脸以对。
时听雨也不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像谁,她是个有些社恐的人,她家老陆也不是个奔放的,难道她和老陆同志负负得正了?
不待她思考出什么结果,校长办公室已经近在眼前了。
校长办公室在二楼。
时听雨一手抱着娃,一手拎着小竹车,健步如飞。
感谢这两年不间断地体能和武术训练,让她此时能够左拎右抱爬上二楼而游刃有余不带大喘气。
深深跟校长已经很熟悉了,看到孙校长,他已经可以奶声奶气地喊爷爷了。
这还是她和陆卫国两人不时教一教的结果。
想让深深提前学会喊爷爷奶奶,到时候不至于回老家时,不知道怎么喊人。
陆父陆母可是惦记小家伙好久了。
孙校长把对走丢了孩子的感情移情在了深深身上,所以才会记得给深深买玩具,时不时还会去看看他。
见到时听雨和孩子,孙校长也从悲伤的情绪中回过神来。
他悄悄地擦了下眼角,笑着抱起了深深,跟他玩起来。
如今的深深已经快一周岁了,能够简单地说一些词,这个时候跟他讲话那是有问有答的,十分好玩。
那边孙校长正在跟深深玩,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时听雨接了起来。
打电话的是《京市日报》的主编,时听雨也算是跟报社出版社之类打过交道的人,倒也不显得局促。
第251章 专访(一)
时听雨和报社双方都是有意向的,此次的专访行程便是一拍即合、铁板钉钉。
最后双方约定了时间和地点。
只是说到地点的时候,时听雨有些迟疑。
做专访是有些出风头的事情,地点还是不要放在家属院,她男人毕竟是军官,太招摇了不好。
她有心想在学校这边做专访,到时候话题度也会朝着学校和专业的方向靠拢。
只是不知道孙校长是否同意。
孙校长就在旁边听着的,见时听雨迟疑,便道:“若是需要在学校做专访那是再好不过了,你是我们学校特聘的油画老师,你的荣誉,我们学校也是与有荣焉的,再有,这次专访也是对我们学校变相的宣传,这样算下来,还是学校沾了你的光。”
有了孙校长的话,时听雨便把专访的地点放在了学校内。
时间就定在了一周后。
等到挂了电话,孙校长道:“到时候专访可以放在学校的大礼堂,也可以放我办公室。”
时听雨一听说可以放在学校的大礼堂,便直接开口拒绝了。
大礼堂空间太大不说,也太隆重了些。
毕竟是她的个人专访,若是占用学校太多资源,怕是说出去有人该说她狂了,她觉得就在校长的办公室就挺好。
孙校长摇头笑了笑,“想给你架势都不成。”
时听雨只能谢过了校长的好意。
接下来几天,时听雨也稍微准备了一下,主要是采访时要回答的问题。
《京市日报》算是一家比较主流的报纸了。
现如今的报社可不像后世那种娱乐报纸,总想挖点别人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即便没有沟通专访的具体内容,时听雨也能准备个七七八八。
后世作为颇有名气的画家,她也是接受过采访的,面对那些长枪短炮她都能够应付下来,这次自然也不在话下。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金陵艺术学院迎来了《京市日报》的专访团队。
这次是由主编向前先生亲自带队的。
他实在是对这项画像技术很感兴趣,说不准这项技术经过他们的宣传还能走进公安系统,到时候不仅能够增加工作岗位,还能造福广大受难百姓。
这次来的还有记者小杨和摄影小左。
三人带着装备一路坐火车过来,开了五天的介绍信。
金陵艺术学院是有公交车经过的, 虽然公交破旧了些,可相比于一些还没有通公交的小城镇已经很好了,交通很便利。
门卫看着对方拿着介绍信和工作证,便赶紧通知了校长。
这可是《京市日报》,那是国都的报社啊!
很快孙校长亲自过来迎接了。
而作为主人公的时听雨此时仍然在上课。
孙校长道:“诸位先去我的办公室喝茶稍后,时老师现在还在上课。”
向主编却十分感兴趣地道:“我们能过去看看吗?我们是要给时老师做专访的,自然她上课时的模样我们也想拍一些素材。”
孙校长觉得没什么不可以的,便主动带路:“行,那你们跟我来,只是拍摄的时候注意一下,不要拍到学生。”
“这个自然。”摄像小左赶紧答道。
胶卷也是很贵的,当然要用在主人公身上才好。
一行人四人很快来到了美术楼这边。
时听雨此时正在给学生改画。
有的学生刚接触油画,问题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