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军婚:随军后她风靡家属院(296)+番外

作者:胭回 阅读记录

四人并没有进去打搅上课进度,而是在门口观看。

时听雨此时面朝讲台的方向坐着,前面是学生的画板,后面还有一堆观摩的学生,教室里一时竟没有发现门口多了几个人。

向主编扫视了一圈教室,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被围在中间的年轻小姑娘身上。

在来之前,他们也是做过功课的,关于时听雨的消息,他们也知道的不少。

越是知道越是惊讶。

对方的履历和功绩实在是漂亮。

要不是知道对方十八岁就在国外开了画展,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岁,他还真不敢把改画的小姑娘当成那个能够九岁画老的技术大拿。

她融在一群年轻的大学生中,单就年纪来说真是毫无违和感。

当然她和学生还是有区别的。

人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多少都会有些不一样的气场在周围。

就像现在的时听雨一样,一看就跟旁边的学生气质不同。

小左在看到时听雨的时候,早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相机。

他找到了教室窗户的位置,那里正对着时听雨的侧脸,可以从学生的缝隙中看到。

时听雨在他们到门口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她的五感还是挺敏锐的。

不过现在是上课时间,她手上的画改了一半,对方没进来,想来也是存着不能打搅学生上课的意思的,她便也没有中断课程。

四人一等便等了足足二十多分钟。

下课铃声响起,时听雨把最后几笔完成,才宣布下课。

时听雨抱着书走了出来,小左也早已收了相机,来到了教室门口。

直面时听雨的美颜暴击,小左有些恍惚。

刚刚偶尔瞥见的侧脸已经很漂亮了,没想到正面看着如此姿容动人。

向主编率先朝时听雨伸手打招呼。

他也没想到对方居然是如此钟灵毓秀般的人物。

才情和技术最重要,可好的容貌也能够锦上添花。

作为新闻人的敏锐度,向主编从来不缺。

跟对方握了握手,时听雨也做了自我介绍。

班上的同学被堵在了教室里,一个个地直往门口看。

孙校长见此,便道:“先去我办公室谈吧。”

于是一行人跟着孙校长去了办公室。

路上孙校长还问起了深深。

时听雨道:“我跟齐大娘说了一声,今天晚点过去接。”

孙校长这才放下心来。

向主编三人的效率很高,茶没喝几口就进入正题,他实在是很好奇画像的事情。

时听雨简单地向他们阐述了一下画像的过程,以及会运用到的一些知识。

记者小杨手中的笔刷刷刷写得快冒烟了。

时听雨见此,语速慢了不少。

小杨感激地看了时听雨一眼,觉得这时老师可真是贴心。

对于时听雨说的这些,向主编他们听的一知半解,便询问了时听雨的意见,由他描述,让时听雨现场画像。

时听雨自然是没什么不同意的。

孙校长给找了纸和笔递给了时听雨。

相比于之前碰到过的一些案子,向主编这种知道样貌的详细口述对于时听雨来说很容易。

第252章 专访(二)

时听雨画得又快又准确。

向主编看到画的时候,简直是惊呆了。

他描述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媳妇儿,看着画纸上自家媳妇的画像,他竟然一时有些失语。

小杨和小左也看到了画像,那画像中的人他们自然认识。

时老师远在金陵,而向主编的夫人则是在京市,两人定然是不存在事先见面的可能的。

没想到单单根据人的描述,居然真的能够画出如此相像的画像来,这样的技术用一句神乎其技来形容都不为过。

此刻两人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主编这次要亲自过来了。

因为这技术,值得!

片刻后,向主编回过神来,心道,这么简单的吗?

这么想的,他也就这么问了出来。

时听雨解释道:“您这样的描述算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您已经形容得十分具象了,比如什么眼型、嘴巴什么样子的,连带着一些特征都有,这种在画像中算是明题了。”

向主编十分感兴趣地问:“那时老师遇到过什么样的画像比较难的吗?”

时听雨想起了之前回陆卫国老家时候碰到的杀人案,那个案子已经通报了,只是很多破案的细节大家不知道。

她便斟酌着讲起了画像的部分。

当他们听时听雨说单靠孩子简单类似神经臆想般的描述,她就把人犯的画像画了出来后,直言时听雨这技术真的是无人能及。

时听雨倒是谦虚了几句,她知道自己的技术不算差,但也不能说无人能及。

但实话实说,她当初考画像师的时候也是经过很长时间努力的,当然如今被这般推崇,也有部分原因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小杨和小左的全部心思都被这个案件给吸引了。

他们不是没有听说过杀人案,可是这么破案的还是第一次听说。

若非当事人就在面前,打死他们都不能相信还有这样的手段。

不止是向主编他们,孙校长也是看得心潮澎湃。

他有种感觉,他找儿子有望了。

接下来小杨还对时听雨进行了一些关于曾经油画事业的一些采访。

让时听雨很满意的是,对方并没有过多地问一些涉及家庭等的私人问题。

向主编准备采访的内容比较多,上午的时间并没能采访结束。

中午的时候,孙校长带着向主编他们去了食堂吃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