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茫茫(44)

作者: 浮游飞絮 阅读记录

那一年七月,八万沈家军埋骨浮屠峪,按照惯例,朝廷是要为这些战死的将士送去赙物,可一直到年底,朝廷的赙物都未曾送下发。国库空虚,活人都要吃饭,哪里顾忌到死人,这件事只能暂且搁置下来。

可那些战死的将士大多家境贫寒,家中男丁战死,只剩老弱妇孺,赙物迟迟未有,日子过得愈发艰难。

她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做不了什么,却还是托秦掌柜时时打探,若是有战死的将士家中逢丧事又出不起赙物,便为他们免了银两。

秦掌柜对这件事也上心,从未有怨言,便就这么任劳任怨做了许久。

“女郎,这段日子生意尚可,这个月的银两又给多了。”

秦掌柜放下毛笔,叹了口气道:“多了三两。”

“那便入到下个月吧。”

秦掌柜道:“如此,下个月兴许还能有剩余,也就不用女郎再补贴。”

这里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桥妧枝拿起伞向外走。

离开时,她下意识往角落方向瞧了一眼,握着伞柄的手微微发紧。

他竟还在,还没有消失。

这次的幻觉似乎格外长,桥妧枝行在长街上,身侧是神情有些木讷的沈寄时。

她唇角微扬,突然出声:“沈寄时。”

身侧之人仿佛没有听见一般,依旧目视前方与她并肩而行,看起来竟有些呆。

桥妧枝眨了眨眼,忍不住笑起来。她伸手去勾他的小指,本以为会扑空,却触上了冰凉又有些僵硬的指腹。

她一怔,猛地转头,发现身侧依旧空无一人。

他又消失了。

仿佛早就料到了一般,桥妧枝并不失落,只以自己的情况更加严重。她一边盘算着回去要再喝几副张太医的要药方,一边转身进了最近的一家书局。

这家书局已经开了数年,再加上书籍怕晒,因此内里光线有些昏暗。

桥妧枝立在门口,无视躲在角落中那些孤魂野鬼,对立在门前的掌柜道:“掌柜的,我想要关于前朝程林的所有书籍,若是能有他的相关遗迹,那便再好不过。”

她一开始虽对张渊可能被夺舍这件事有所猜测,但却从未往前朝之人身上想过。

直到今日,她在府中碰到他,他下意识的动作竟有些像前朝的文人常用的作揖礼。大梁自开国已有百年余,本朝的文人行前朝的礼,若是放在一百年前尚且说得过去,可如今却着实有些奇怪。

她之所以想到程林,一是因为爹爹常说这人的文章颇有程林之遗风,二则是她记得,之前在茶楼时,他兵书之下压的便是文人列传。文人列传她买来看过,里面清清楚楚记载着程林的结局,他又怎会不知?

若真如张渊同乡所言,一夜之间变化如此之大,那最有可能之人,便是程林。

她默念着这个名字,忍不住微微蹙眉。

程林,这个已经死去一百多年的人,为何没有轮回,却要来夺舍一个毫不起眼的书生呢?

与此同时,桥府。

桥夫人端着茶杯,久久没有动作,“你说女郎与那名叫张渊的举人一同出了府?他们二人之前见过?”

家丁连忙道:“小的对女郎之事也不知晓,不过从女郎与那郎君相处时能看出,他们应当之前便认识。”

桥夫人皱眉,猛地看向坐在一旁抿茶的桥大人。

察觉到夫人的视线,桥大人疑惑看去,似有不解。

“你的好学生,何时认识了脉脉?”

桥大人皱眉,放下茶盏道:“之前倒是不曾听说,即便是认识也没什么,张渊此人在长安很有名,不少女郎都识得此人,兴许在哪里有过一面之缘。”

闻言,桥夫人表情依旧不大好,神色有些不自然。

桥大人皱眉:“怎么?你难不成想让脉脉与他……若是脉脉知道,必然会生气。”

桥夫人刮了桥大人一眼,将茶杯往桌上一磕,冷着脸道:“负心多是读书人,即便是当真要找郎君,也不能找书生,难保不是冲着你来的。”

桥大人:……

桥大人冷哼:“什么读书人不读书人,我看夫人分明是想让脉脉再找个沈寄时那样的做郎君。”

话音落下,桥夫人仿佛被戳中了心事一般没有再说话。

年少不知情重,可谁又不是从少年时走过来的?若是沈寄时没有出事……

若是他没有出事,他们两个如今应当已经完婚了,脉脉的姻缘线也不会断。

见夫人许久不言语,桥大人也跟着沉默下来,幽幽叹了口气。

桥妧枝从桥大人书房中拿到了张渊的字迹,偌大的宣纸上写了一篇游园赋,字迹秀丽,笔锋婉转圆润,丝毫不见张扬。

这样的字迹,既不同于沈寄时练就的狂草,也不同于程林过于凌厉刚强的笔锋,反而很衬他那一副温润如玉的君子模样。

桥妧枝细细对比,忍不住蹙眉。

难不成,当真是她搞错了,张渊身体里的人,根本就不是程林?

她看向满桌案关于程林的书,不禁有些心烦意乱。正史野史她都看了,一连看了数日,简直能将这人的生平倒背如流,可依旧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

弯腰将小花抱起,桥妧枝熄灭烛光向床榻走去。

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妆匣中突然飘出一缕残魂,悠然落在熟睡少女的颈间。

人有三魂,天地人。天魂为生命之本,地魂为人之思索,人魂为七情六欲本身。人魂脆弱,只为欲所主宰,并无灵智。因此,那缕残魂始终落在少女锁骨处,再未动过。

等到天亮,它便会重新回到那只绒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