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吾妻阿婵(141)

作者: 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如此良辰美景,郎君因何愁眉不展?”

他微微眯眼,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丢下船桨,一把捉住她作乱的小手,垂头含住她微红的耳尖。

“阿婵,别惹我!我怕我会控制不住自己。”

她咬唇看向他月光下沾了些水珠而熠熠生辉的眉目,微微仰头,舌尖抿去他面上残留的水渍。

柔软湿润的触感传来,迅速将他身体压抑已久的欲望唤醒。

他咬牙攥紧了她的细腕,双目露出一道隐隐的凶光。

“阿婵,我说了别……”

她的唇却辗转蜿蜒,从他的下巴移至他上下滚动的喉结。

他闷哼一声,将一副滚烫的身体压向她。

两个人齐齐倒向船板,彻底被淹没在密密匝匝的莲叶中。

她的胳膊被人举过头顶,裂帛声传来,湿热的吻落下。

他们像是两尾出水的鱼,唯有相濡以沫才能汲取那最后一线生机。

遮天蔽月的莲叶底下,两尾金色鲤鱼正在相互追逐嬉戏,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

乌篷船轻轻晃动,搅碎一池碧波。

她散着一头乌发仰面躺在微微潮湿的船板上,眼中映着他英俊无比的面容,映着星辉月夜,映着不住颤动的莲叶荷花。

最后她在他的怀中落下泪来,他们在莲池畔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良宵。

“阿婵,跟我回家可好?”

最后他将唇贴在她的耳畔低语,她微微闭目,双手抚上他的眉眼。

“再……等等。”

翌日清晨魏襄被一阵激烈的拍门声惊醒,睁开眼是熟悉的床榻,手指摸向身侧却扑了个空。

老管家站在门外哆哆嗦嗦回禀,说那女子在天微明时分便拿着那枚御赐的蟠螭纹玉挂向他们要了马车,命他们立刻送自己回城中,临行前还刻意嘱咐他们不得惊扰公子好眠。

老管家深知这女子身份特殊,又有这御赐的宝物在手,自是不敢忤逆。

一面命人悄悄跟着,一面焦急等待着公子醒来。

直等到日上三竿,早都过了公子寻常起身的时辰,这才暗觉不妙,斗胆前来将人唤醒。

魏襄有些恼怒地按了按额角,她在亲手做的鱼羹中加入了分量十足的安神药,那药发挥时间长却极为有效。

不出意料就连他派去给那姑娘赶车的车夫也将人跟丢了,她命他将车架去闹市街边,然后同他说自己要去买些药材命他在路边等着,然后她人便在他眼皮子底下挤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玉婵入了东市钻入路边一家成衣铺子里换回男儿装,成功摆脱掉他的眼线后便雇了车赶去琴台街。

约莫半月前,朝廷颁布旨意,宣布在原定的太医署名下新增女医署,大力向民间征集女医。

这些女医经过考核进入女医署观摩学习,而后再从中择优分配到各宫妃嫔手中。

皇帝之所以会这么做,究其根本是因为两年多前恩师郭怀益便向他提及过创立女医署的建议,但因那时这一提议遭到了不少老臣的反对就此作罢。

他们认为太医院从正五品的院使到从九品的吏目人员冗杂,统共百余人,而明德帝自修道以来便清心寡欲,后妃数目不过二十余人,由此可见御医数目绰绰有余。

这一百名御医中又有不少是精通妇人科的老大夫,实在没有必要再增设什么女医署来加剧朝廷的财政负担。

当时反对的声音过多,又缺少促成此事的绝对契机,这项提议便不了了之。

而如今为何这项议案又通过了呢?

说起来还是因为王太后的病。

皇帝以孝治天下,对这位大义凛然的先帝后妃与自己的生母郭太后可以说是一贯的一视同仁,甚至很多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当年若非王太后在景初之乱时当众拿出了那封先帝血书,号召天下英雄豪杰入京擒王,他也不会有了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机会。

再加上王太后这些年一直诚心礼佛,不问政事,对皇帝的各项举措也是大力支持,在朝野内外都十分受人爱戴。

因此当有人因王太后再次提出增设女医署的提议后,皇帝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拍了板。

这回大臣们也不敢再有所异议,为了开源节流,又决定将太医署中的一处空置的院落腾出来设立女医署。

报名日期到昨日截止,今日太医署将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生员进行第一项考核。

玉婵赶到时一眼便看到沈季正在同那负责监考的吏目说情。

“沈大人,您看,不是小人不卖您这个人情,只是这考核马上便要开始了,您看?”

“请您再稍等片刻,她一定会赶到的。”

“沈大哥!”

玉婵急忙上前,从沈季手中接过考牌,对他和那吏目郑重道了谢,便匆匆入了考场。

这一场考的是笔试,笔试的地点设在太医署正院中。

每人面前放着一张小几,席地而坐。

桌上放着笔墨纸砚,考生需要两个时辰内答完一百道试题。

玉婵跟随那吏目辗转来到一处挂着七十八号考牌的小几前,刚一坐下,便听得铛的一声锣响。

立在院子正中屋檐下的主考官开始宣读考试规则,明令禁止交头接耳,私相传递,夹带舞弊等行为,而后两道严厉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一百二十三名考生,宣布分发试题,考试开始。

时值盛夏,一轮红日高挂枝头。

玉婵抬袖揩了把额上的汗,认真将分发下来的整整十页试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考试内容涉及医经、本草、方脉、针灸、伤科等多个领域。

上一篇: 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 下一篇: 偏偏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