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英(78)
钟浴对着铜镜,静静地抚摸着那条线,很久,然后暴起,拔出剑,把几案砍成了两半。
她握着剑站着,双目圆睁,气喘吁吁。
也就是当天,梁襄过来找她。
梁襄说已经知道是谁主使了那晚的刺杀。
钟浴就问是谁,声音还算冷静。
梁襄说齐王。
钟浴冷笑一声,说:“除了他,哪还会有别人呢?”
楚王如今已经接管幽州,诸王里谁也没有他的声势大,梁襄近来又为朝廷解决了赈灾之事,可谓声名大噪。天下即将是这父子二人的囊中之物。
齐王怎么甘愿?
他也想要这天下。
他必须得想办法。
楚王是武帝之子,齐王是高皇帝之孙,论起来,当然是楚王更有资格,不过齐王的外家可是胡氏。
胡氏当然是想再扶持一位同胡氏有着紧密关联的皇帝。
齐王原本是占优的。
但是幽州的赵王竟然暴毙。
幽州是两代皇帝的心病,几十年来都是水泼不进,可是楚王竟能在短短两月之中将其收入彀中。
那毕竟是幽州。
而且楚王还曾先后节制云州贺州以及江州,如此一来,形式可谓一朝翻倒。
齐王怎能不恨!
好在楚王只有一个儿子。
楚王本有七子,早年夭亡了两个,余下的五个里,两个多病,一个身残,后来也都在十几岁的时候病亡了,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两个,一个次子,一个六子。然而次子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于一个明月夜,酒后纵马,最终魂归幽冥。
于是他唯一的那个儿子,成了他的世子。
要是他没有了儿子……
杀人并不高明,因为名声不会好听。
不过事到如今,还在意什么名声呢?
能拿到手里的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齐王于是决定实施刺杀。
这并不容易,因为粱襄是个很谨慎的人,又十分的惜命,他无论出入哪里,身边总是会有很多人,个个都是厉害人物,而且粱襄还喜欢中途换马车,叫人摸不准他的行踪。
正因为如此,休沐日那样好的时机,竟错过了。
粱襄游山的事,齐王知道得太晚了,倘若他早一些知道,就可以在组织一场刺杀。
然而终究是太晚了。
不过虽然晚了,却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譬如回城的路上,哪怕代价高昂,也是值得的。
可是。
齐王认定是钟浴搅了他的事。
是她看到了刺客,导致刺杀行动的失败,也是她为粱襄举荐了那个县令,甚至还听闻,也是她,为楚王巧取幽州的举策……
她怎么不该死?
于是那些本该去杀粱襄的刺客,全在深夜涌去了那一方宅院。
但是她竟然没有死。
齐王觉得自己简直是颜面尽失,为了捡回他失掉的颜面,他一定要钟浴死。
钟浴也一定要齐王死。
她本来不想牵扯更多的人,但是齐王派去的刺客毁了她的脸。
伤她的刺客已经死了,但是还不够。
她要齐王付出代价。
她对粱襄道:“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粱襄笑道:“我当然会助你。”
钟浴报仇的机会很快来到。
君王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
本年秋狝定于八月初三。
君王出行,宗亲伴驾。
粱襄去,粱忱自然也要到。
钟浴也去。
本朝的秋狝向来是在广林苑。
武帝爱游猎,便叫人在宫禁之北辟了一片园林,以供其需。
说是园林,其实是一座山。围起一座山,在山下饲养各色珍禽异兽,秋狝冬狩,以示不忘战之意。
如今的皇帝陛下并不似他的父亲那般喜爱骑射游猎,不过他喜欢玩。
秋狝正是他出来玩的一个名目,而且名正言顺。
所以他喜欢秋狝,也喜欢冬狩。
每年都是宫人放出一只饲养的温顺母鹿,让它站在那里,天子弯弓,只要射中了,天子便完成了他在秋狝中的职分,他就可以丢开弓,然后领着一群文士去山中徜徉。
天子虽然不射猎,但是会劝旁人去,晚间猎物堆在一起,点起篝火来,一群人分食炙肉,迎风痛饮,吟诗作乐,也是天子以为的人间一大乐事。
这一年的秋狝,天子射了鹿后照旧领人去看山中的红叶,临行时不忘叮嘱,宗亲们当然纷纷应是。
粱忱是爱游猎的人,天子走后,他便上了马,疾驰着往林中去。
粱襄在马上看着他远去,微微一笑,而后也驱马过去。
粱忱的白马,乃是一匹神骏,若是纵情跑起来,岂是凡马能够追得上的?
只是一会儿功夫,一人一马便将随行的护卫们甩得无影无踪。
梁忱一路上虽也遇见不少了不少的活物,但都是兔子雉鸡之类的小东西,他不怎么瞧得上,所以就没有停下。
然而不知怎么回事,已经绕了好大一圈,还是只有兔子雉鸡,莫说鹿和狼,便是狐狸,也是一只都没有见到。
不应该的。
梁忱想,也许是来了太多的人,惊动了它们,所以它们都躲进密林里。
这样想着,他便决定往林子更深处去。
正要走,然而不经意的一次转头,使他勒停了马,调转了马头,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他视线的尽头,是不多不少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