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上交了沙雕穿书系统(241)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这样急躁操切,正说明谣言其来有自, 绝非空穴之风!

齐王的身影消失大门以外,几个七老八十的白发老头便依次抬起头来,不动声色的交换了目光。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彼此之间已然默契。

于是为首的宰相捶了捶老腰缓缓落座,拈起了几案上的一支毛笔。

既然齐王都吩咐了要清查奸细、扫荡谣言,诸位相公自然奉命唯谨,要尽快地整理出条陈来。

剩下的几位侍中尚书都是平日里合作惯了的,眼见大相公在构思上呈的奏折,便悄没声息地退至政事堂的两侧,取来城中禁军每日上报的呈奏、京兆尹探知的消息,陈列几案供宰相取用。大相公政事娴熟,提笔草草写下框架,却又微微皱眉:

“惟仁殿那边似乎也太急了。”

自宫变之后,北朝的朝廷便陷入了一种相当之尴尬的政\\治局势。因为齐王尚未顺天应人法尧禅舜,因此朝廷名义上还得向小皇帝称臣,那么君臣名分既在,总不能现在就大剌剌给齐王上尊号,热切称呼什么“至尊”、“圣人”——尤其是诸位重臣名高一世,那更是万万不能留下这样逢迎无耻的骂名。但现下改朝换代迫在眉睫,要是重臣们老老实实按着爵位称呼什么“殿下”、“大王”,那大抵便只能给自己构思构思遗表和谥号了……大人们确实想要名声,但大人们脑子也没进水。

在此两难之下,才更显出了重臣数十年案牍文书长袖善舞磨砺出来的文字功力,迥然绝非一般小官可比。宰执们字字推敲,最终择定了“惟仁殿”为齐王的代指——自宫变以后齐王便久居惟仁殿,以此代指恰如其分;而“惟仁是亲”,是姜太公颂赞周武王的美德。武王吊民伐罪诛商纣而得天下,这样巧妙的典故,自然能搔到齐王最深的痒处。

于是两侧翻找卷宗的侍中心领神会,出声禀报:

“除了满城上下的清查谣言以外,也没有什么异样。只是惟仁殿的那位在城外有座庄子,听说最近几月颇有些动作。先前是日日的招揽流民打扫清理,又找了些寡妇孤女和老婆子来浆洗衣服,每日都支给粮米,说是出手很是大方,所以格外惊动人心。这几日又满城的贴告示,要以重金招什么‘被试’,还额外限定了是五十岁往上的人……”

侍中取来笔墨,在纸上写下“被试”两个大字,恭敬奉送给了宰相。

大相公扫了一眼这莫名其妙的怪词,心中却没有什么波澜。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礼绝百僚的位置坐得久了,当然不会在意这么一个小小的庄园,更不会在意依附庄园过活的低贱流民……哪怕那个庄园背靠着整个王朝最有权势的名字,也不值得污秽贵人的耳目。换做平日他大概只会对这样庸俗粗鄙的消息嗤之以鼻,但转念想到最后几句,却微微皱了皱眉:

“这庄子招的是五十以上的人?招来做什么?”

庄子里买下人招家丁也是有规矩的,总得身强力壮能做事才好,请这些五十往上的老翁去,莫不成是养老么?

相当之自然而然的,宰相想到了齐王讳莫如深的皇室丹药。

他拈起了笔,在铺开的黄绵纸上另起了一行。

“既然惟仁殿将清理谣言的事托付给了政事堂,我们几个自然要把担子担起来。”大相公语气温和:“虽说庄子是在城外,但这么着招揽流民来者不拒,难免不会混进什么人来。这样吧,我看可以从南衙抽调几百兵丁,帮着盯一盯城外的消息,如何?”

大相公思虑如此周全,两侧站立的重臣自然是纷纷拱手,唯唯称是。

·

总的来说,穿越团队招募被试的动作算是一帆风顺。因为先前招揽流民寡妇做工时给出的优厚待遇,别院在长安下层倒是有口皆碑。不说无家可归但求一饱的流民,就是城中小有基业的百姓,听闻别院每日油水荤腥配白米饭,暗自也是蠢蠢欲动。因此,告示贴出来后不到半日,下面便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但招人的卫士着意一问,却不由大为吃惊——原来这乌泱泱满街满道的老翁老妇,一打听竟没几个上五十的。

消息传到上面去,最后还是王治拨冗指点了几句:“中古时代瘟疫盛行战乱频仍,高门贵族都没几个活过五十的,平均寿命怕是四十都不到。你们还要在底层平民里找这种人物?要我说差不多得了,四十几岁就已经算稀罕了……”

于是卫兵们胡乱点人,挑了几十个看着老得最不成样的流民,送回去交了差。

别院那边一早是预备下的,人一送到后立刻就热水供他们洗漱打理,再送上新衣挨个捯饬干净。这些流民平日里在泥土灰尘中打滚,将他们洗刷干净便足足用了两百桶的热水;然后又有聪明机灵的下人将他们引入备下的食堂,当众宣布了要试药的消息。

为了给被试补充营养,食堂里特意用了上好肥猪肉,另配加足了猪肉白糖炼出来的豆沙,足足预备下了上百碗油汪汪甜滋滋肥美到脂肪打颤的夹沙肉。几十号饥肠辘辘的流民端坐在木凳上一动不敢动,但闻到油润甜香仍然忍不住口角生津大吞口水,自然也顾不得上面是在宣讲什么了。只有几个来历不同又心怀鬼胎的,还勉强能压住口腹之欲,竖起耳朵将讲话一一记下。

流民长期挣扎在饥寒困苦之中,一顿饱饭已经足以出卖性命。前来宣讲的下人还没说完,下面便是一连声的赞同不迭,生怕等久了把肉给等凉了。所幸下人废话不多,讲完之后便令人奉上数百个陶瓷大碗,每一碗都是冒尖尖油滋滋热气腾腾的五层肥肉,下面厚厚卧着五两猪油渣混香肠腊肉的蛋炒饭。于是啥时间临时开设的食堂里一片的狼吞虎咽,饥饿已久的流民也顾不得吃相规矩,索性抢过大碗狼吞虎咽埋头干饭,要不是旁边有人时时巡视呵斥,怕不是要甩开舌头将碗底都舔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