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上交了沙雕穿书系统(252)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向亮接过绢帛,借着烛光打量绢帛后的蝇头小字。地图上以颜色区分了阵营,红色州郡都是与齐王不睦早就蓄谋叛乱的死硬派,除剿灭外并无他法;黄色阵营则可以拉拢安抚,适当时以长生药示好;而青色介于红黄之间,属于随京城一齐摇摆的平衡高手,因而无需顾虑……

粗粗一看,绢帛上红色不过十之一一,黄色青色则占了大半江山,足见局势尚且不算恶劣。向亮放下心来,将绢帛折好塞入怀中,又关心起了谈判的技术问题:

“稳定局势是第一要务,不知道大臣们通力协作,能够多久弥熄叛乱?”

州郡作乱是仗着京中有人里应外合,只要朝中重臣达成一致,区区叛乱不难收拾。但以古代书信往来的效率,名士高贤彼此不说人话的惯例,恐怕稍一拖延,就是成年累月的拉锯。届时兵连祸结,穿越者团队的所有规划都要大受影响。

齐王果然皱了皱眉。

“这个很难担保。”他道:“劝降书须重臣名士命笔,我也不好催促。”

东晋以来,名士们持麈谈玄自蹈世外,崇尚的就是清冲高举、飘逸出尘,濯然独立于俗世的姿态。昔日胡马南下兵临长江,敌我悬殊十倍有余,谢安犹能与门客对弈;纵使收到前线捷报,也不过一句“小儿辈大破贼”而已。这样的气定神闲举止不惊,才是名士竞相效仿的风流姿态。而生死存亡之际尚且如此云淡风轻,何况区区不成气候的叛乱?

所以向亮也沉默了。

他是经过历史培训的,虽然不掌握细节,但也知道中古时代的名士的作派。简单来说就是装逼是维系社交生活的第一动力,为了装逼士人们连身家荣辱都可以不顾,齐王的软磨硬泡自然更没有什么效果。就算真下诏令,也防不住大臣们搪塞了事……这种时候,能派上用场的只有精通人性的男讲师了,于是向亮沉吟片刻,回首向贝言投去了目光。

贝言稍一思索,果然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这倒不难。”他平静道:“陛下可以拟一道旨意,让朝中大臣给诸州郡长吏写信问安、招降纳叛,并以此确定长生药分发的顺序与剂量——写信的人数不限,大小官吏、世家子弟,都可以动笔。”

向亮眨了眨眼睛,不由微感疑惑,心想这不过是最简单的激励思路,说实在不算新奇,而且……

“怎么个确定法?”他忍不住开口:“世家子弟本就是良莠不齐,未毕各个精通文墨。而且劝降又是模棱两可的事情,你做得了判断么?”

名士们文采飞扬,最擅长的就是不说人话。同一封书信措辞稍有差异,便可能由情真意切的劝降信一变为敷衍塞责的官样文章,其中尺寸之微妙暧昧,恐怕只有笔者自己可以掌握,劝降效果也就全靠主观臆断——这种状况下,他们根本定不出来什么可靠的kpi,又谈何“激励”?

贝言摇平静摇头。

“不必判断效果。”他淡淡道:“计算数量即可。写劝降信越多,拿到长生药也就越多,如何?”

这一下不光齐王色变了,连向亮都忍不住皱眉:

“仅仅计算数量,岂非会滥竽充……”

话说到一半,向亮猛然缩口,忽地意识到了关窍——如果仅仅计算劝降信的数量,那么重臣显要们或许还能自持身份,但做不了名士的各世家子弟被长生药所诱,必然会不顾一切的向州郡长官发信,乃至于成片累牍、不可计数。但成片累牍、不可计数的劝降信又会有什么后果?——州郡长吏一日收到三封劝降信,必然会仔细琢磨,揣测用意;一日收到三十封劝降信,或许会逐一阅览、思虑局势;如果一日收到三百封,三千封,甚至近万封的劝降信呢?

——那就不再是劝降,而直接成了dds攻击了!

这种高剂量超饱和全方位的信息轰炸下,劝降信的质量还重要么?没有哪个正常人会尝试在一堆dds攻击的数据包里分辨什么措辞的尺寸与暗喻,于是官样文章和真情实意就再也没有分别了。收信人只能获取一个最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京城中大小臣工乃至世家望族都希望他投降,甚至不惜用超饱和攻击的思路……

这种情况下,拒不投降就太不礼貌了,简直可以算是得罪了京中所有的望族。想来正常人绝不会如此行事。

于是向亮舔了舔嘴唇一转攻势:“我赞成。”

他将目光投向了齐王。古今的权谋心术虽然推陈更新花样迭出,但万变总不离其宗。齐王愣愣出神一会,渐渐也明白了这条计策的用意,于是沉默良久之后,终于木然点头。只是忍不住又向贝言看了一眼,神色极为古怪。

贝言咳嗽一声,施施然坐下。他招手扇了扇风,忽听耳边呲呲作响,却是隔壁沐晨的声音从无线耳机里传了过来:

“……你这主意,怎么想到的?”

贝言笑了笑:

“其实也不算什么。”他淡淡道:“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先前扶贫的时候,在农村负责过反电信诈骗的宣传?

·

在贝言敲定主要思路之后,双方很快在平息州郡叛乱的方式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以劝降的手段分化叛乱州郡,再以重利诱惑中间派,最后由穿越团队动用远程武器重拳出击,将叛乱顽固分子一个个都送上天。只是在具体执行上又有了一点小小的争执——齐王还是惯常思路,以为既然要以重利诱惑,那自然应该赐下官职金帛和奴婢,因此便要动用国库的储备,乃至于皇宫中的宫人;而向亮听他说完,不动声色便瞥了贝言一眼,果见贝言神色流转,在灯光下微妙的散发出了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