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交了沙雕穿书系统(271)
使者顿时有了种吃瓜吃到自己头上的手足无措:“……什么?”
“天下的确很久没有用过钱币了,若是仓促间强令推行,恐怕会有种种的弊端。”许策淡淡道:“因此我们的意思,是想在今年的夏税中稍微做些改进。
使者颤声道:“改进?”
“不错。”沐晨点头:“我们反复议论,以为夏税国家大事,全部更改未免操切,因此农人的赋税还是照常缴纳,只减免徭役即可;而商人们消息灵通,手上活钱也多。不妨将长安附近的商税,一律改为以铜铁钱征收,如何?”
使者不觉稍稍松了口气——农人缴纳的粮食布匹等是天下之本,而商人的赋税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只要根本不动,那么商人交的是什么似乎也不太关乎紧要。至于那轻描淡写的“减免徭役”……那视若不见即可。
但沐晨紧接着便补了一句:
“此外,既然赋税有所变化,我想,朝中诸位大臣自当先为表率,先以铜钱纳税才是。当然,若诸位大臣手中的钱币不够丰裕,换作白银、黄金,自然也并无不可……”
这一招突如其来,使者瞬间就有些目瞪口呆了。毕竟欺负欺负商人也就罢了,要想从朝中衮衮诸公手中挖出钱来,那难度不比一统天下更小。于是他下意识地委婉拒绝:
“诸位大臣们本是耕读传家,自来不喜俗务,手上恐怕没有多少黄金白银……”
能这样明目张胆的说瞎话,那也算是一号人物了。沐晨微微一笑,没有反驳,只是伸手从木几上取了一个木盒打开,里面锃光瓦亮、闪闪发光,正是一块沉甸甸的银砖。
“我们自然也知道朝中诸公的难处,更不会强人所难。”他笑道:“恰巧,我等北上入长安时,随身便带了不少的银子,正可以与诸位贵人们互通有无,平买平卖,童叟无欺。贵人们手上若有暂不得用的黄金珠玉,大可以到我们这里换一换白银。”
使者愣了一愣,却忍不住看了那银砖一眼。虽然口口声声“不喜俗务”,但他对这真金白银还是熟悉的。可往常见到的白银都难免发黑发青,乃至于坑坑洼洼;眼下这白银却是铮亮光滑,光卖相就不知比市面常见的白银好上多少,恐怕皇宫中做首饰的白银也不能有这样的成色……这使者见识极广,立刻知道这必然是纯度极高的白银,决没有掺什么铁、铜一类的杂质。
沐晨掐准时机,立刻又补了一句:“若尊使不信,大可拿去验看。”
使者自然不敢对贵人如此无礼,于是慌忙叉手谢罪。然而在连连告罪之中,却迅速意识到了这银砖极大的关键,原本已经在腹中打好了草稿的婉拒之词又硬生生滑了下去,反而以一种若无其事的语气开了口:
“贵人可能有所不知,长安城中买卖白银都是有定规的,按现在的行情,二十余钱的白银,才能换上一钱的黄金。
沐晨立即含笑点头,表示自己完全理解:
“我们虽然初来乍到,但自然也该守此地的规矩,绝不敢偷奸耍滑。”
他仔细打量,果然在使者的眼角发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喜悦——所谓黄金与白银一比二十的比例,能换到的不过是市面上质地低劣的青白银锭,相较于沐晨展示的收藏专用999纯银,相差简直不可以道里计。如果真用这样的价钱能买到这样的银砖,那简直是硬往手里塞的钱。
——想必这位尊使心中千回百转,已经想出了不少捞钱的法门了吧?
不过这并没有关系,沐晨笑容不变,却是情不自禁的回想了贝言的话:
——“……现代社会的金银比价几乎接近于一比一百,而古代金银比价再怎么也不会超过一比五十。换句话说,只要简单搞个金银套利,那么轻而易举就能拿到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利润率……”
于是他的笑容愈发真诚了。
也许是无形中受了好处,这一次使者的态度要真诚了不少,还有意无意询问了几个有关将来白银买卖的话题。而沐晨信口敷衍了几句,却又有意无意的提到,如果京中的大臣们对白银感兴趣的话,那么他们可以在城中开设一个“交易所”,不但负责白银的买卖,还可以交易一下债券等等。
使者自然是满口的应承,只是临别告辞之际,这使者却又向沐晨稍稍旁敲侧击,说京中暗流涌动,其实也不算安全,若手里有大笔的白银,还是谨慎一点为妙。
沐晨柔声谢过,而后请他放心:
“既然是我们千里迢迢带到长安的白银,当然不会有一丁点的问题。”
第134章 交易所
眼见重利在前, 使者向齐王回报时自是百般遮掩,千方百计地为沐晨一干人说话,几乎将所谓的税法改革掩饰成了一朵楚楚无辜的白莲花, 纯粹是沐晨一时兴起的无意之举。而绝无任何异样的图谋。
齐王自然不是那种偏听偏信的傻白甜,当然用脚后跟都能猜出这些掩饰下的猫腻。但仔细一想自己似乎确实也没有在盟友前呛声反驳的资格, 于是无奈之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纵容了过去。
因此, 不过一两日的功夫,长安宫城附近就悄无声息的多了一间挂着“交易所”牌子的店铺。寻常百姓当然对这“交易”似懂非懂, 大多敬而远之;倒是朝中重臣们听到一点风声, 知道是买卖金银的地方,多半还有齐王做靠山。但知道归知道, 可谁也不敢贸然将真金白银运去试试底色——珠宝金银虽然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却是世家大族安身立命的本钱。而今时局动荡, 大家也不愿意冒这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