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山野日常(394)
跟梁忠民说好了明天请他去农资社后,许秀芳一行回到了自己的村子。
因为交通方便了,且李书记亲自过来搬运货物,盯着生产的事情,关于农资社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许秀芳他们说,大家早就已经知道了。
100万啊。
那可是100万的金额,穷尽大家的想象,都没法想象出来到底是多大的一笔数字。
这可有的忙了。
农资社的备货,根本就不够用,因此,还要抓紧生产。
他们回来时,农资社一片上下,都在忙碌中,不过,大家还是抽出时间来,在许宏达等村干部们的带领下,欢迎大家回来。
在热烈的掌声中,一行人从拖拉机上下来,何翠霞与卢春花一个箭步,就冲过来,抓着许秀芳仔仔细细查看。
卢春花说:“瘦了。”
何翠霞说:“要补补。”
许秀芳有点无奈,也很是无语,表示自己根本没瘦,不需要补。
两位母亲,都没有理会这话,就开始张罗着给许秀芳好好补补身体了,许秀芳也由得他们去。
热闹了好一会儿,外出的一行人回到家里,都开始休息。
第二天,许秀芳才来办公室,就看到梁和平带着他的父亲已经过来了,看到农资社井井有条的样子,两人心里都赞叹不已,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了,大家都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把农资社发展好,这真的很好
梁和平父子是在农资社转悠了一圈后,才找到许秀芳的,梁忠民直接开门见山,便道:“秀芳厂长,我昨天想了一夜,今天早上又实地考察了一下,认为你昨天提议让我在农资社坐诊的事情,非常不错,我答应了。”
许秀芳一听,开心道:“欢迎老先生。”
梁和平有点头疼,这决定,自己老父亲都没有跟自己说。
哎!
他在心里又是叹口气,拿老父亲没办法啊。
想了想,梁和平还是想劝一句,说:“爸,你自己的身体状况,你是清楚的,能受得了坐诊大夫的这份工作吗?”
梁忠民道:“怎么不行?我瞧着这边比我年纪大的老人家,多得很,那位看门的许老头,跟我小时候还打过架呢,他都行,我肯定也行。”
许秀芳笑问:“老先生,您说的是二爷爷吧?”
梁忠民笑道:“那可不,那许老头,以前可霸道了,坝子村跟我们小梁村离着近,两个村子的小孩经常打架的,不过我跟许老头打架,可没有吃过亏。”
这话让人听得忍俊不禁。
最后,在梁忠民的坚持下,许秀芳就特意在农资社这边,给他安排了一个房间,还打算腾挪出一个宽敞的地方,用来坐诊,存放药物。
于是,梁忠民就在农资社这边坐诊了。
第一天,没人上门。
第二天,没人上门。
第三天,依旧冷冷清清。
第四天,终于有客人上门了,结果是因此抢饭的能力太强大,吃多了积食,梁忠民有点无语,就给开了些健胃消食的,让对方走了。
没有病人上门看诊,这就说明大家的身体健康状况是非常好的,梁忠民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然后呢?
空闲下来的梁忠民,干脆就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在附近的山头到处走走看看,遇到药材,就挖一点,于是,短短时间,他就炮制了不少的药材,头疼脑热、拉肚子之类的小问题,基本都不用外出抓药了。
一个好的中医,自然是懂得炮制药材的,许秀芳以前自己买了中药材的书籍,自己囫囵看,也没有学一个体系,现在有梁老先生在,简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只要有空,就会跑过去,一边学习,一边帮忙。
除了许秀芳之外,梁忠民还在几个村子里,找了几个小学徒,其中就有他弟弟的两个孙子,还有许二爷的重孙许栓子,许强家隔壁的邻居许小宝等人。
这些小孩子,被许秀芳找过去,一通叮嘱,都放下了贪玩的心思,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过来学习上两个小时。
周末,小孩子们也要过去学习。
按照梁忠民的意思,学医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想要功夫扎实,就要从小培养,因此,对于这几个孩子,他是非常用心教导的。
许秀芳的工作,还是很忙碌的,那大量的订单,既要保证质量,还要保证准时发货,每天许秀芳都要亲自盯着。
这批货物出货后,客户的反馈,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是农资社真正的第一次进入到国内、国外的舞台,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正向反馈,否则对于农资社后续的发展,将非常不利。
因此,许秀芳没敢松懈,就全程盯着,谢溧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其他的时间,也都用来帮助农资社处理事务了。
等许秀芳稍微空闲下来,梁和平与梁忠民父子,就找了过来。梁和平在农资社呆了半个月,见父亲适应良好,且在这边竟然还有好多个小时候认识的朋友,每天的活动都排得很满,连跟他唠嗑的时间都没有,梁和平心里是又酸涩又感动。
父亲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他也要回去工作了。
梁和平是来告辞的。
而,梁忠民过来是想跟许秀芳、谢溧商量一下在黑山选一片地方栽培中草药的事情。
第133章 通电
梁忠民的提议, 可谓是刚好跟许秀芳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之前照顾受伤的哥哥时,就想过在山里种植草药,为此, 还借了不少关于草药的书籍来看, 可惜后面一直没有机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