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2)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欢娘是杜巧娘一手带大的,她嫁给杨长山那年,欢娘十二。

每回回娘家,两姐妹都是泪水涟涟,感情极好。

谁知一场急风寒要了欢娘的命。

此刻躺在地上不动的姑娘,跟杜巧娘见欢娘最后一面一模一样。

尽管喜月拉着她说认错了人,她也是不愿信:“她就是欢娘,我不会认错。”

赵春兰不得不出声:“娘,小姨母都死了十多年,这怎么可能会是她?”

陷入魔怔的杜巧娘哪听的进去,死命去掐小姑娘人中。

倒真让她把人掐醒,这一睁眼更不得了,一双眼睛与她记忆中的欢娘足有八分像。

她手无缚鸡之力,也不知从哪生出的力气,竟把小姑娘抱起走。

抱回车前,一迭声道:“快给她吃些菜粥。”

杨应和不知所措,赵春兰一脸不情愿。

见娘喊的紧,喜月只得动手去盛粥。

周围人看着,也不知道她发的是什么疯?

还有人猜测难不成是她的闺女?

杜巧娘抢过喜月手中的碗,仔细吹凉喂给这姑娘。

姑娘张嘴吃了。

半碗粥吃下去,杜巧娘又去打水,湿帕子给姑娘擦脸,擦脖子,身子。

这倒也是一种去热的法子。

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作用?

看着殷勤伺候小姑娘的婆婆,赵春兰用饭都没胃口。

小声与杨应和说:“带着她可没法赶路。”

杨应和也是犯愁,但看继母这个样子,必是不肯舍弃这小姑娘。

第2章 认作闺女

大哥大嫂不好开口,喜月只得硬着头皮劝:“娘,她真不是小姨母,咱已经这样艰难,带着她没法赶路。”

任她说什么,杜巧娘根本听不进去。

无奈,喜月只得问这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虚弱回话:“我叫欢儿。”

一句话成功让杜巧娘泪流满面,喃喃道:“她就是欢娘投生的。”

杨应和和赵春兰面面相觑。

这也太巧了吧?

从她醒来,几人并没有再提过欢娘,想必这名字并不是她临时编的。

怎么偏偏叫了这名?

杜巧娘也知道继子和儿媳妇不会愿意带上这个累赘。

流着泪哀求两人:“算娘求求你们,若她真的在路上病死,也是她的造化。”

面对和欢娘如此相像的人,她做不到不管不问。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缘份。

若不然怎么就会被她撞上?

她虽是后娘,杨应和并没有被苛待过。

虽谈不上太过亲近,但一个锅里吃了十多年的饭,总有些感情。

看她这个样子,杨应和为难的看着媳妇:“既然这样,就带着吧?”

赵春兰却是不肯:“不是我心狠,她活着是个累赘,死在我们车上是晦气。”

“再说这车子上东西放的满满地,难不成让石头和阿圆走着?”

想救人也得看有没有这个能力。

喜月理解阿娘,也理解嫂子,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欢儿流出泪:“婶子,她说的对,我就是个祸害。”

杜巧娘帮她把眼泪擦掉:“别说了,我不会丢下你。”

“你不是欢娘,我就把你认成闺女。”

“只要你撑下去,我就带着你走。”

赵春兰想说什么,被杨应和拦下:“她能把今晚撑过去再说吧。”

地上的姑娘无力撑起眼皮,半迷半睁着。

要死不活的样子让赵春兰心生矛盾。

也不知道该盼着她活下去,还是活不下去?

夏末秋初,夜里不冷也不热,几人和衣而睡。

杜巧娘不时探手去摸身边的欢儿。

喜月极累,没多久沉沉睡去。

再醒来,天已泛白,杜巧娘正在给欢儿额头上换帕子。

喜月摸摸她的脸颊,仍是很烫。

赵春兰阴着脸去找野菜。

喜月跟在她身后,想到接下来要面对的争执,幽幽叹息。

“喜月,你明事理,是不是也觉得不该带。”

“咱已经走的艰难,再来一个累赘,哪还走的下去?”

喜月见过太多次杜巧娘回忆欢娘流泪,知道很难说服她。

“这是娘的心结,她没少因为这事哭。”

赵春兰来这个家七年,自然知道这事。

说实话,她也能理解。

换她,也可能做不到不管不顾。

只是,总不能为一个陌生人,拖累自已一家子。

落脚的地方还不知道在哪?手中银子也不多。

带上一个病人,要添多少麻烦。

这不必细想,都很清楚。

用过饭,果然如喜月所料,大嫂和娘争执起来。

赵春兰指着石头和阿圆:“他们饿一路,还能坚持多久?我只想孩子好好的,娘,我求你了,别添乱好吗?”

杜巧娘流着泪,不肯放弃欢儿。

“难不成在你心中,我们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陌生人?”

赵春兰也流下泪:“这罪孽我来承受,我只想孩子活下去啊,咱们都快活不成了,哪还有心力管别人。”

杜巧娘看着地上的欢儿,知道自已若是放弃,她是必死无疑。

欢儿也哭,说实话她并不想死,才十二啊,咋会不想活着?

但不能拖累别人。

无力的拽拽杜巧娘裤腿:“婶子,你走,别管我。”

“有这份心,我就知足。”

她越是这样,杜巧娘越是不能放弃她。

杨应和看不下去,把赵春兰拉去一边说话了。

再回来时赵春兰阴沉着脸,没有再反对。

看一眼两个孩子,就当替他们积福。

上一篇: 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 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