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188)
落刀的时候,她忽然转头,目光带着疑惑:“你说多少?”
李意清:“两斤。”
顿了顿,她小声补充了一句,“有什么问题吗?”
屠户娘子摇了摇头,她开这猪肉摊已经足足二十年,不用上称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她顺着猪肉的纹理切下,口中道:“前些年富裕的时候还有不少官人能买些猪肉,现在不行,大多只买二三两猪肉尝个味儿,像姑娘这样出口两斤的人,已然不多见。”
李意清:“现在不行?怎么了?”
屠户娘子见她一脸茫然,顺口解释:“姑娘刚来此处吧?还不是西北的战事吃紧,去年年底收了一波寒衣税,今年新春不久又收了一波……家家户户存粮本就不多,这样下去,若是七月不能有个好收成,或许会闹饥荒。”
说到饥荒,屠户娘子的脸上多了几分凝重之色。
她幼时也是见过饥荒的,那是一个大灾年——长江泛滥,洪水淹没了良田,蝗灾紧随其后,多少村里人颗粒无收,只能等待其他州府的援救。
在等待的过程,不少老人小孩没能挺过去,死在了粮食赶到的前夕。
她心中对这段记忆十分畏惧,舒州还好,毕竟离江浙和湖广一带近,听说还有的地方,援粮迟迟不到,有些饿疯了的人上山当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屠户娘子极力让自己不要去想,抽了一张晒干的荷叶,将李意清要的两斤前腿肉包裹起来,用一根细麻绳系好后递给她。
“七十文。”
李意清没有零碎的铜板,只摸出了一枚碎银。
在屠户娘子找钱的时候,李意清终于看到时机,抓紧问道:“娘子可知道,哪里有会通井的师傅?”
屠户娘子将数好的铜板串成一串,闻言道:“通井啊!你去找陈麻子就是。沿着这道街往前走,经过一个拱桥,河对岸第二家就是。”
李意清微笑:“多谢娘子。”
她拎起肉,转身朝着屠户娘子指的方向走去。
过了河边,李意清瞧见了坐在屋前刨木头的陈麻子。
陈麻子人如其名,脸上斑斑点点。
李意清上前:“请问是陈师傅吗?”
刨木头的陈麻子置若罔闻。
李意清有些手足无措。
另一边正在收衣裳的婶子看见这一幕,主动开口道:“陈麻子耳朵不好,你声音大些。”
李意清朝婶子投去感谢的目光,而后抬高声音道:“陈师傅!通井!”
坐在矮凳上刨木头的陈麻子被吓得一个激灵,他朝李意清望了一眼,“哎呦”了一声。
“我还不聋,不至于这么大声。小姑娘,你刚刚说有什么事?”
李意清微微降低了自己的声音:“通井。”
陈麻子点了点头,“你在这里等我片刻。”
说完,他回屋去拿需要用上的工具。
半响后,陈麻子背上竹篓,朝着李意清招手,“小姑娘,带路吧。”
李意清走在前面带路。
两人走到梨花弄堂的时候,洛石正将最后一个柜子拆解成一根根便于燃烧的柴禾,看见李意清身边的老者,迟疑道:“这位是?”
李意清:“这是陈师傅,来通井的。他耳朵不好,你和他讲话记得大声些。”
洛石连忙点头,声音洪亮道:“陈师傅,你和我来。”
陈麻子脸上带笑,“这声儿不错,好听。”
见洛石带着陈麻子去到后院,李意清选择去屋中找毓心。
毓心看见李意清回来,还有些惊讶:“找到了?这么快。”
李意清点头:“洛石已经带人过去了。等师傅将井通了,今日就先到此为止。”
说完,她抬手展示着自己的新买的猪肉,加上上午在集市上转悠买下的兔肉,今晚可以好好吃上一顿烤肉。
听到李意清的话,毓心加快速度,擦干净一处灰尘。
太阳从渐渐落下树梢,只在天际留下一道灿金色的余晖。
黄昏时分,晚风乍起,吹拂李意清背后的青丝,连带着院中草木的气息。
陈师傅通完井,顺着绑在腰上的绳子一点一点爬上来。
洛石站得近,看见陈麻子爬出来,立刻忍不住好奇地朝着井底望去。
也不知道陈麻子在底下做了些什么,原先干涸的井重新开始有水涌流,发出汩汩的水声。
陈麻子看着他一脸的惊奇,伸手解开腰边的水壶咕噜咕噜喝了半壶水,才道:“成了,这水且续上几日,等杂质沉下去了,就能当作吃水了。”
舒州地连长江,河网密布,不少山林清泉,水都能掬起来直接喝。
洛石道谢,刚好李意清此时也走了近前,和洛石一样被井底缓缓积蓄的水惊艳片刻,才大声道:“多谢师傅,多少钱?”
陈麻子伸手比了三根指头:“三十文钱。”
李意清看着陈麻子累得一头的汗水,吩咐从袖中找出五十文钱。
陈麻子看到慢慢一串铜钱,愣了片刻,在洛石的催促下接过了这五十文。
一个眼神,洛石就能反应过来李意清的意思,他对着陈麻子大声道:“师傅,今日多亏了您。您老现在一头的汗水,快些回去休息吧。”
陈麻子揣着手中沉甸甸的银两,沉默了半响,略显迟疑道:
“我瞧着你们像是置办新居,我的木工在舒州府衙还算有些名气,你们若是看得上,我帮你们打几张矮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