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282)
一转眼,已然三年。
上次叠翠湖边骑马驰骋,已然恍如前世。
盛蝉讲的专心,旁边还有一脸心有余悸,又透露着淡淡庆幸的元家镖师,元尧臣听得专注,几人毫无察觉李意清的靠近。
李意清越是走近,心中那一抹“近乡情更怯”的情绪就更明显。
盛蝉正笑着,忽然感受到落在自己身上的那一抹视线。
熟悉、不容忽视。
“殿下!”
盛蝉几乎是一瞬间跳下马,直接就冲着李意清扑来。
在西北大营的三年,盛蝉的手劲见长,直接就将李意清抱了起来,转了个圈。
三圈后,李意清脑袋忍不住有些晕晕乎乎。
盛蝉松开她,拧着眉间捏着她的手腕,语气不太好:“你怎么抱着比以前更轻了一些。状元郎是不是没把你照顾好?”
李意清笑着否认:“怎么会?对了,你怎么会在这里?盛大将军允许你出来了?”
盛蝉扬了扬眉:“他不许也得许。”
旁边的小兵道:“盛将军和我们一样从小兵做起,寒冬腊月,数九寒冬,愣是没喊过一声苦,去年在天行山剿匪,将军还中了好几枪……”
李意清的神色立刻紧张起来。
盛蝉轻轻咳嗽两声,摆了摆手道:“不足挂齿,不足挂齿。没事儿,反正我养伤的经验足。”
人在边疆,哪能不受点伤。
似乎是为了让李意清开心一点,盛蝉比划着道:“现在,我父亲身边的副将的枪都耍得没我漂亮,盛复银和盛复西更是不值一提。”
李意清当然记得盛蝉这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
他们两个从小跟在盛大将军身后舞刀弄棒,盛蝉进营才三年,能够越过他们,谈何容易。
盛蝉眉飞色舞,李意清微笑着看她,心中担心,却不曾显露分毫。
一是不想扫了盛蝉的兴致,其二,再苦再累,那也是盛蝉自己选择的道路。
元家的镖师在旁道:“殿下有所不知,我们运送的路上遇到了山匪,百余人,凶悍得很,伤了我们十几个兄弟。幸亏遇到了盛将军,否则这一路真是不太平。”
药材紧俏,元家大张旗鼓收购了这么多药材,难免会有些人动心思。
入山非匪,哪里还在乎公主的威名,抢了这一单,半年都不愁。
第157章 八百人
镖师虽然没有详细叙说那一路的惊险,李意清却还是听得心惊胆战。
盛蝉看着半是感谢半是担忧的眼神,连忙道:“这次我刚好路过西北落鹰峡,顺手帮了一把。有些伤轻的让随行的医师包扎了,伤重的就直接留下休养了。”
元尧臣身为元家直接对接的人,立刻站出来道:“凡是运镖途中受伤的人,我元家都补偿医药费。这一趟兄弟们辛苦,大家都有赏钱能拿。”
元家队伍的镖师立刻欢呼出声,纷纷道:“少东家仗义。”
盛蝉看着元尧臣游刃有余地安抚着受惊的元家镖师,忽然问李意清:“这位是?”
李意清道:“元尧臣,元辞章的堂弟。你们讲了这么久,都还没有记住名字?”
盛蝉:“是我不好,他说过了,我记性不好。”
她含笑看着元尧臣,“你看着年纪不大,做事倒是很沉稳。”
元尧臣原先的镇定忽然消失不见,他害羞地挠了挠头,自然垂下的手有些拘谨地抓着下摆。
李意清扫了一眼,忽然就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当时元尧臣初次见她,都表现的镇定自若,仿佛身上那身经过元辞章提点的“沉稳青色衣裳”能给他莫大的依靠。
而现在,依旧是一身看着雅正沉稳的青衣,却不见当时的淡然悠哉。
盛蝉初次见到元尧臣,只当他本就是一个拘谨易害羞的弟弟,又笑着打趣几句,转而看向李意清。
“好了,既然将药材顺利护送,我就不久留了。”
李意清闻言,那点揣摩的心思立刻烟消云散。
“你要走?这么急?不如在舒州休整一日,我……”
我好久不见你,还有好多话想要与你说。
李意清目光定定地看着盛蝉,她在脑海中搜刮着词语,以期能够留下盛蝉,哪怕片刻。
她本以为会是很难的一件事,没想到刚开口,盛蝉就从善如流道:“好。”
李意清:“……我们都三年不见了,一见面就分别……你说什么?”
盛蝉声音洪亮道:“好,我留下。”
李意清被她嘴角扬起的笑容弄得微微晃神,然后才反应过来她张合的嘴在说“好。”
好?那不就是同意了。
李意清咽下自己准备的说辞。
盛蝉道:“到了舒州这边,才知道这边水患严重,我这支队伍算不上声势浩大,但是帮忙做些事情倒是不难。再者说,於光公主亲自挽留,回去后盛大将军就算是想挑我的错处,也会看在你的面子上饶我一次。”
她特意用了“盛大将军”。
西北大营,公是公,私是私,即便她是盛大将军的女儿。
李意清眉眼弯起,轻笑道:“好。”
“请盛大将军放心,本殿自会写书说明原委。”她笑。
两人相视而笑。
盛蝉带来的人大约八百人左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真进了城,难免会引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