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149)
这几年朝廷几次颁布禁酒令,就因为酿酒费粮。
岭南还有无数百姓吃不饱,下官若再以酒谋利,只怕皇上尝到美酒,也会下道圣旨,治臣重罪啊!”
第150章 美酒换麦子
成郡王见他说的郑重,只当他是寒门出身,没经过事,一时吓到了。便笑道:“明觉莫慌,本王也就随口一提。
反正以后你少不了本王的酒喝,这当不当贡品的,本王也没兴趣。”
节度使忙道:“沾王爷的光,明觉啊,我也跟你订点酒,喝了你这新安酒,别的酒都索然无味了。
你放心,我不白拿,你要银子我给银子,你怕浪费粮食,我给你粮食。
你要是太忙,我就送你两个酿酒师,给你使唤!”
他俩都没说要酿酒配方,实在是这年头大家把秘方之类的看的重!家传秘方更是看的比命还重!
素有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多少老人守着手艺秘方的,能找个接班人就找,找不到失传了也不贱卖。
若是沈明觉是个无名之辈,不论是成郡王还是节度使,随便都能把酿酒秘方弄到手。
可沈明觉极有前途的官员,他们岂会因为一个酒惹他不喜!反正只要自己能喝到就成,也不指望靠酒谋利。
沈明觉忙拱手道:“大人和王爷的酒,下官还是送的起的!”
见成郡王已经连饮三杯,节度使更是不用人让,一杯一杯地干。
他又道:“这酒初尝香酿,实则后劲极大,王爷初饮还是少饮点的好。”
两人却不听,他带的两壶酒很快就喝完了。而沈明觉一杯未饮, 吃了一大碗面,三个馒头。
在节度使再三叮嘱明天还带酒来之后,被郡王派护卫送回县衙后宅。
翌日一早,成郡王的管事亲自带一仆人送来一百斤麦子,笑说:“郡王说昨日席上见大人挺爱吃面食,想着新安无麦,大人定是长久思念家乡味。
便令奴才送来这些麦子,可惜郡王出行带的麦子也不多,以后郡王会每月派人给大人送些上等麦子。”
佳肴在这管事一来,就匆匆进屋封了一大一小两个红封,素来帝都贵人派仆人上门,不论是传话还是送东西,主人家都会给打赏的。
特别是人家还是送吃的来,大哥再小也是官,不能在这上面失了礼节。
待佳肴把两人送到门口的时候,很自然地将红封塞到管事手中:
“麻烦您跑一趟了,以后王爷再有什么差遣,您只管派人来说一声,我们自己去取。”
那管事笑呵呵地回去给成郡王复命,将沈明觉对成郡王说的感激之言详细告知,又赞沈家知礼,比帝都许多寒门小官之家都强。
却说沈家这边收到一百斤麦子,沈明觉直接道:“都是佳肴的功劳,你那蒸馏酒,成郡王很喜欢,让我明天再带两壶。”
佳肴忙让冰桃去买现成的果酒送到蒸房,喜滋滋地道:“早知道两壶酒能换一百斤麦子,昨天就让你多带些的。”
沈明远已经在那边扒拉个大簸箕出来,细心地铺上棉布,倒了一些麦子上去晒。
摸着颗颗金黄饱满的麦粒,比数银子时还细心,赞道: “这麦子好的能当种!佳肴啊,不如咱们留一些种了。”
佳肴笑道:“种不成的,产量低不说,打出来的面也不好吃。不如种别的卖了钱,托商队从北方带麦子划算。”
第151章 谢清涛的担忧
当晚晒了一天的麦子被沈明远收回屋里,放在床头边看着入睡,翌日一早就推出石磨,开始磨面,比佳肴拜托磨八珍粉时用心多了。
佳肴道:“还有几斤粗面没吃完呢!你也等等。”
沈明远笑道:“早磨出来你就能放心蒸馒头了,今天早上就多蒸几个哈。”
佳肴好笑地蒸了十个大白馒头,揉面时想到谢清涛,他若晚走几天,也能吃到一碗总念叨的杂酱面。
此时,刚刚出了岭南地界的谢家主仆,早早起来从驿站出发,已经跑了大半个时辰了。
谢清涛口上仍罩着佳肴做的口罩,在马背上打了几个喷嚏,阿力问道:“公子可是昨夜受了凉?
连番几日赶急路,公子可别累坏了。”
谢清涛道:“就不能是有人想我了!”
阿力默默翻个白眼,谢清涛见他久不答话,奇问:“你就不问问会是谁想我?”
阿力直接道:“反正不是佳肴姑娘。”
把谢清涛给气的哟,恨不能把他踹下马去。转念一想又觉得阿力说的对,不免叹气道:
“我真不该这么早跟佳肴说那些话!现在她肯定把我当登徒子了。”
阿力见他当真沮丧便劝道:“我到觉得公子做的对!
你想想,不管佳肴姑娘把你当登徒子还是当心上人,反正你那些话一说,佳肴姑娘算是忘不了你了。✘l
否则你们要真三年后才能再见面,那时指不定佳肴姑娘早把你忘了!
再说有公子你这么杰出的少年郎心悦她,佳肴姑娘自然看不上别的男子了。”
谢清涛这才心情好转,又道:“不知道那什么夏湘到新安了没有?
这一路驿站我也有问,都没见这么个人过来。”
阿力心中吐槽道,怪不得你到个驿站就跟驿卒聊天,原来是打听这事啊!
“估计是没到!就是到了佳肴姑娘也没空理他,现在她肯定是尽心帮助沈大人招待钦差大人呢!”
……
却说成郡王看了几日晒盐,又考察了新安盐田产量,还接见了盐商,全面了解晒制海盐与煎盐的不同。
最终确实了节度使奏折上所说属实,并未有夸张虚假。让沈明觉再详细写一份晒盐法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