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252)
就这样,因为佳肴别出心裁在年礼里加了香水,一举将沈明觉弄成了官太太圈里的最佳女婿人选!
她若知道,不知是该高兴,不愁嫂子了。还是该后怕,万一给哥哥惹来情债,被打断腿怎么办?
却说佳肴这年礼一送,年就近了,先是腊八吃粥。今年比去年强些,成郡王一大早竟然派人送来腊八粥。佳肴大喜,终于咱也可以送粥去回礼了!
想我沈佳肴煮的腊八粥,在乐安沈家村,可是全村齐夸得!我家奶奶能连续吃半个月都不腻!
可去年来到新安,这里的人竟然不吃腊八粥!她兴致冲冲地送了那么多家,一家回送的都没有!
想不到今年没打算送了,一大早竟然收到成郡王送的腊八粥!一家人吃了腊八粥,又各忙各得去。
佳肴去阳光山庄前,顺道去乐安面馆,看到不少不能回老家过年的人,聊着腊八吃着面。
心中有点不是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便熬了一大锅腊八粥,今日但凡进店吃面的都送一碗。
又把这条加进面馆章程里,以后只要是节日店里都送与节气有关的食物。比喻说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冬至送饺子。
过了腊八沈明远提前跟商队预定的糯米也送来了,他兴冲冲的让佳肴也请一天假,三兄妹在家打糍粑。
佳肴跟成郡王请假时怕说打糍粑他不准,就说家里有急事。悦真听到后忙问是什么事?
佳肴将她拉到一旁:“郡主明天务必来沈家一趟,来了就知道啥事了!”
结果悦真连早饭都没吃就赶来了,还带了药箱,生怕是某人生病或是受伤了。
结果来一看,沈明远在院中洗石臼和舂,佳肴在刷蒸糯米专用的木桶和晒糍粑的大簸箕,沈明觉同样挽着袖子在那淘洗泡好的糯米。
打糍粑这种开心快乐的活计,三兄妹都不舍得让别人干!再说,四个丫环都去店铺忙了,也没时间帮忙。
悦真推门进来,见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沈家三兄妹都是挽着袖子大力干活。沈大人一点县令的样子都没。
一见悦真进来,佳肴欢喜打招呼,沈明远只叫了声‘郡主’就接着干活。
只有沈明觉,他匆匆放下袖子,又擦干净手理理衣衫,才拱手行礼道:“郡主。”
悦真却觉得眼前这个一点县令样都没有的沈大人更加好看,正如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她福了一福,轻笑道:“昨日佳肴请我来的,三位这是要蒸糯米?”
沈明远难掩欢喜地高声道:“打糍粑!郡主你爱吃糍粑吗?等我们打好送你一些!”
悦真微笑看着沈明觉:“沈大人爱吃糍粑吗?”
沈明觉看着她的脚尖道:“家乡乐安,腊月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是年桌上必须之物,觉同样甚是爱吃。”
第272章 想爷爷的兄妹俩
悦真一听沈明觉说自己爱吃糍粑,有些欢喜地道:“我也很爱吃,特别煎熟了洒点白糖或是淋点蜂蜜。”
沈明远道:“我们家没那种吃法,我还没吃过白糖呢!”
佳肴轻咳嗽一声:“二哥,后宅的灶台太小,蒸糯米难熟。杏花巷专蒸河粉的灶台大,咱俩把东西拿到杏花巷蒸去。”
沈明远不干,这么多东西搬过去得多累啊!再说,家里的灶台明明就能蒸啊,都是提前量好才定制的木桶!
却见妹妹使劲瞪着自己,用眼神告诉他,敢说个‘不’字就让他好看。
沈明远吓得脖子一缩,喃喃道:“好,好的。去杏花巷蒸也是一样的,蒸好糯米再抬这边打就成了。”
佳肴把糯米捞进木桶里,和二哥抬着走了。跟大哥和郡主道:“麻烦你俩刷簸箕了哈,这糯米最少也要一个时辰,慢慢洗就好!
对了大哥,我锅里煮着红豆的,糍粑打好可以包一点蜜豆糍粑吃,你帮我看着火哈,家里别离了人!”万一你敢以有公务跑了,留悦真一人在这就尴尬了。
一出沈家,佳肴就揉着酸痛的手腕:“二哥我抬不动了,你从侧门牵大青出来拉吧!”
沈明远两只长长的手臂一伸,就将一桶糯米抱了起来:“这才多重,用不着大青!我说妹啊,你到底为啥突然要去杏花巷蒸米?”
佳肴不敢说太直白,怕二哥跟别人乱说引人非议大哥和郡主,便道:“哦,郡主有事单独问大哥,我怕咱俩在影响他们说正事,不如去杏花巷的自在。”
沈明远立即明了:“对啊!我对着大官也浑身不自在,不过郡主倒还好,我都跟她说几次话了,也不觉得怕得慌。”
佳肴见他不再追问,便松了口气,在前头蹦蹦跳跳地往杏花巷去,路上还遇到个精神矍铄的老爷爷,挑着担子卖米酒汤圆。
佳肴如今是看到这样头发半白老人就想到自家爷爷,离乡这么久,她最想的人就是母亲和爷爷了!
小时候过年打糍粑,爷爷总是第一个将热腾腾的糍粑抓一团,揉点奶奶提前炒好的芝麻碎,给她吃:“快吃佳肴,冷了就不好吃了!”
家中的卤锅也归爷爷掌管,卤好肉后切了祭祀用,爷爷切的时候,佳肴就站在案桌前。
看着爷爷切猪耳朵、猪口条之类的,爷爷切几块,就会悄悄拎一条喂她嘴里,跟老顽童一样朝她眨眨眼。
她同样报以调皮一笑,低着头快速把肉吃了。然后不一会爷爷又喂一条,她小嘴吃的油亮。如果被奶奶发现,就开始啐啐念:
“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守着案桌偷吃!以后过二道门的时候,让人家怎么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