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345)

作者: 童夕君 阅读记录

全新安的百姓这才安心,再无人想逃离新安。

从上到下,只有沈明觉一人不安心,他总觉得倭盗随时会来,每天登上新安城墙,忧心忡忡地看着海面,比巡逻的水师对海面的情况还要上心。

转眼四月过去,新安结束了春耕,佳肴这边也积攒了几十箱蕾丝花边,她投资的本钱已经高达三百两,买棉、买纺织机、女工的人工费等等。

她开始患得患失,万一这个时代的人不喜欢蕾丝呢?她找到赵管家,请他帮忙先送一批货到帝都给悦真,请她帮忙在帝都试卖。

又让荷花做了一身女装,从肚兜到外面的大衣裳,领口、袖口、裙裾皆缝蕾丝花边。还做了一些蕾丝绢花和蕾丝帏帽。

又写信给悦真说清楚,这个花边可以用在任何东西上面,让她在帝都请成衣铺的绣娘们帮忙看看,用在什么衣饰上,怎么搭配颜色更好。

这利润跟悦真五五生成,佳肴只管生产跟设计,悦真负责卖。

赵管家很明白地跟她算了一场关于运费的账,这批蕾丝的成本就按三百两银子算,可这运到帝都的运费最少也要两百两,赵管家真心觉得不划算。

佳肴却愿意一试,她去年香水的分红够她试几次,哪怕全亏了也不怕。

除了蕾丝还有织好的棉手套、棉袜子、棉马甲、棉帽子、棉围巾亦送了一批,这一批货让悦真先留着别卖,等冬天的时候再试卖。

佳肴发现自己有惰性,属于有压力才有动力,鞭子抽着才肯走的。

之前新安没危机的时候,她从没想着发展新的行业,特别是谢清涛在的时候,她甚至每天陪他吃吃饭聊聊天,一天过的就很满足。

现在谢清涛去了战场,大哥又天天操心新安城操心的食不知味,一城百姓多的跟下饺子似的,银子流水一样花,让她不得不想些新的行业。

沈四叔跟佳肴和沈明觉商量,他想随成郡王的船,押货到帝都。首先是因为他从未去过帝都,想去见见世面。这有官船坐也稳当。

其次是他已经决定好做什么行业了,那就是组织商队,将新安的东西带出去,将外面的好东西带进来。

佳肴虽提醒:“往新安来的商队够多了,你这初入行就跟那些老牌商行抢生意,怕是难!”

四叔却很乐观:“往来商队是多,可你看,这新安来一次海盗,就无人敢来了。如果是四叔的商队,就算是海盗打来了,我也敢往来送东西。

再说,阿觉不是一直念叨着新安早晚会有海港吗!以后新安只会越来越好,商贸往来越来越多。

我早早建个小商队,等海港建好之后说不定发展成大商队,也买两条船随海商出海去!”

佳肴竖个大拇指:“四叔有志气!比我和二哥强多了,我们守个铺子和作坊就满意的很,四叔是想做大商人呢!侄女支持你!”

口头支持是一方面,资金支持更重要,佳肴投资他三百两银子。

建议他别从帝都进货,等船到江南的时候,从江南进一批紧俏货物回来,到广州府去卖,肯定又能赚钱。

沈四叔很想在走之前去一趟广州府,虽然他嘴上说是想从广州府买些东西带到帝都。可是佳肴知道他是想看冰桃,嘴还硬呢!

第334章 帝都竟然有人坏佳肴名声

可惜船很快就要走了,没时间让沈四郎再跑一趟广州府,他只能留一封信,还不托佳肴带,而是托雪藕帮忙带给冰桃。

除了佳肴的钩织品外,糖作坊的白糖和糖果,香水作坊的香水,还有花露水和蚊香,把这段时间因为战况商队不来,积攒的存贸全给带上,装了满满一船。

这是佳肴第一次用成郡王的船专门运送自己的货物,悄悄给赵管家塞了个大红包,万一成郡王回来追究,他帮忙说好话。

赵管家笑呵呵地收了,却很别有用意地说,成郡王是绝对不会跟她在意这些小事的。

佳肴干笑道:“王爷对你们大方,对我可是小气的很!什么账都算得清!还动不动拿分红威胁我。”

赵管家先是笑,后又是一声轻叹,可惜了了啊,佳肴姑娘已经跟谢大人订亲了啊!

转念一想,沈姑娘就是没跟旁人订亲,自家王爷也不能明媒正娶她,这样鲜活水灵的姑娘,若是弄到深宅大院做妾,还不如嫁给谢大人的好。

就是自家王爷,怕是要苦一阵喽!

……

转眼到了五月,新安已经非常热了,广场的大戏由下午改成傍晚唱,有少数商行开始往新安买货,却是来去匆匆,不敢久留。

但是商行敢来,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外面的人对倭国一战报有十足的信心,认定不会波及到新安城。

这也让满城百姓更加放心,再没人讨论海盗来袭城,讨论的全是作坊的活计和孩子们的读书问题。

妇人们组团回村,给水稻田除草施肥,有时亦在家中过夜。沈明觉睁只眼闭只眼,并不强行让人留在城中。

佳肴每日四餐陪大哥吃着,可他还是越来越瘦,却是越瘦越有精神,背脊挺立,如松如枪,往城墙上一站,那背影如一座高山。

连季将军都不再说他是文弱书生,那气质昂藏巍峨,相隔甚远,亦觉压迫。

不知何时起,满城人只要抬头看到城墙上的沈县令,都觉得有了底气。

甚至有人说:“海盗来了怕什么?有沈县令在,来一个干死一个!”

大哥,终于成了新安守护神一般的存在。

他的眼神不向海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往北看,似乎透过那连绵不绝的群峰,去看向那往帝都奔驰而去的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