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373)
两个天使相视一望,感觉身上的圣旨又重了几分。他们一路走来小半年,这沈大人立下的功劳,圣上怕是又要重新赏赐了。
本来一路忍受路途颠簸,忍受岭南烟瘴,心中对这片僻壤之地充满鄙视,就是面对节度使,两个天子内侍也未有谄媚之态。
可现在,他们觉得,面对沈大人的时候得客气点。这个沈大人,可不像传闻中那样文质彬彬、才貌双绝。
竟然连对敌手段都如此强硬!来犯大周的海盗,竟然一个不留,全部火焚了!多少军中大将军都做不到这么杀伐果断!
沈大人可当文武双全啊!这样的能臣,皇上是绝对会重用的!更让人在意的是,他还那么年轻,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好!
待两人走到南城门时,看着那片诺大的碳化焦地,想象着这里曾经是怎样一场烈焰滔天!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崩出来“这若传到帝都,沈大人定将再次名满天下!”
沈明觉接待两位天使于驿站,沈家所有人全部到齐,荷花和佳肴手携手,虽秋风凛冽,两人手心却都是汗。
沈四叔和沈明远站在沈明觉身后,两人相视一望,皆紧张的面色发红。
待天使负诏捧敕,尖着声音道:“领特旨!”
沈明觉亲自摆香案、焚香炉、穿官服,领全家跪于中门,恭敬磕头道:“臣,沈明觉听旨。”
佳肴至今未看清那两太监的长相,很想看看是不是真如传说中不生胡须,面色白净之类的。
前世,让她最有印象的太监角色有两个,一个是东方不败,一个是雨化田。
这两俩太监,特别是雨化田,怪不得宫中娘娘不喜皇上喜欢他,那于妖娆和俊朗于一身,简直帅得没边了。
佳肴在帝都的时候就对太监好奇,可惜当时她根本不可能见到太监。这回有机会得见,她是真好奇想看个清楚。
头才一抬,旁边的荷花嫂忙一拉她的手,眼中尽是恐慌,小声道:“别乱动!”
佳肴这才想到这年头大家对传旨的天子使臣的态度,犹如面圣的,如若有不礼貌之处,传到帝都,都能以大不敬之罪论。
忙不敢再抬头,细听那太监洋洋洒洒上千字,重点跟悦真信上说的一样,皇上拟两个官职让沈明觉选,一个是岭南知府,没明说是哪个郡的知府。
二是在岭南设司农部,沈明觉任大司农。
圣旨读完,沈明觉再次磕头:“臣,沈明觉接旨!”
那宣旨太监竟然上前扶起沈明觉,笑意盈盈地道:“恭喜沈大人高升了!”
佳肴想着:这宣旨太监也并不似传说中的嚣张吗,对大哥还挺客气!
几人都站起来,佳肴这才细看两太监,呃,长的比一般还要一般一点。
真是太让人失望了,比起当初她在帝都挤着人群看秦王,结果秦王是个微胖大叔还要让人失望!
前世看的电视小说啥的,太监都阴柔的美,王爷个个帅的惊为天人。果然,传说都是骗人的。
沈明觉郑重地将圣旨卷起收好,这才笑问宣旨太监:“不知陛下给下官的面圣日子定在何时?”
两人一愣,皇上有说让他进京面圣吗?不是他选好官职,上一道折子就直接上任了吗?
两人相视一望,再问沈明觉:“沈大人要面圣?”
沈明觉一幅理所当然的模样:“这是自然!觉得皇上信任,才任一届知县就连升三级,实在心中惶恐。
不论是做知府还是大司农,觉的资历都太浅了,得当面聆听皇上的教诲和指示,才敢做决定。”
这时沈四郎笑着插言:“我家大人明年六月,这新安知县就任满三年,也该回帝都述职了。提前回帝都面圣,才不负皇恩啊!”
两太监才笑道:“沈大人对陛下真是一片赤忱啊!如此,这面圣日期沈大人该与知府和节度使商议,将这新安诸事交待妥当,再行启程亦不晚。
新安离帝都甚远,就是慢个把月也无妨。”
他俩是担心新安才经一场火战,城门外的焦土还灼人,沈明觉就拿着圣旨往帝都跑,留下这烂摊子不是让人为难吗?
沈明觉忙道:“这是自然!如今与倭鏖战正酣,觉无论如何也不敢此时离开新安,自然要等我军大捷消息传回才敢启程。
还请两位替觉先行回禀陛下,待觉面圣过后,再择官职赴任。”
就这样,两太监只在新安留了两天而已,就又在节度使护卫的护送下离开了。
离开前沈明觉还让佳肴准备两大箱土仪做礼物相送,佳肴不禁想到韦小宝教官员送礼,送什么土仪都没真金白银强!
再想想红楼梦中太监往贾府宣旨,几百两相送都是常事。心中一衡量,沈大人的穷是出了名的,银子不能送太多,否则崩人设。
那就把新安最值钱的香水送三瓶,花露水送十瓶,新安酒十坛,再有银锭一百两。
沈明觉觉得礼太重,佳肴道:“走这么远来宣圣,送些礼物是应该的。
再说,你没听人说,皇城最不能得罪的人,一是皇上的内侍,二是娘娘身边的宫女。
这两身份的人,看似无权无势,实则人家稍微对主人说几句坏话,就能影响你的前程。
你在新安这些年,传回帝都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一直以来是靠往来商人。
就是有成郡王的折子为你说好话,也是有限的。
这回好不容易来个天子近侍,只怕他俩在皇上面前说点啥,皇上还更信一些。咱不是说谄媚讨好,这正常送礼该送还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