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23)

作者: 童夕君 阅读记录

若事情可以挽回,我就是晚几年嫁人又怎么样?此事未了结,我是不会嫁人的。还请夫人劝劝我母亲,莫再替我焦心。”

佳肴顿时不知该如何劝,就如当初她下定决心,大哥不娶妻,她就不嫁人一样。她也没理由劝夏琳啊!

便笑道:“在新安你们可以放心,这里绝对没有太子一派的人,你们就在这里长住一段时日,散散心。”

夏琳趁机道:“我来时就听说郡主办了所女子技术学院,请了不少名门女先生做老师,我可以去看看吗?”

第574章 夏家姐妹留在学院和找到香料岛

佳肴一听夏琳想去女子学院,顿时笑道:“自然可以!我记得你喜欢刺绣,苏慧纹大师也在学院呢!”

夏琳顿时双眼难掩欢喜,才算把那股忧愁淡去:“太好了!

我曾有幸见过慧纹大师绣的,花卉并草字诗词璎珞,我回家摸临了许久,绣的皆不成样子。”

又感慨道:“慧纹大师早就封了针,竟然能被郡主请来做女先生,女子技校当真了得啊!”

佳肴心一动:“你若在广州府无聊,不如也来技院做先生好了!凭你的绣艺,完全没问题的。”

夏琳一听直摆手:“我哪成啊!我跟着苏大师当学生都不够格,岂能跟她一样当老师!”

当天吃过午饭,夏湘随沈明觉去司农部,悦真就带着夏家四个女子去技校。

若是别的客人,悦真是没心情带她们游玩的,一般都是交给管事,带着在行宫的花园转一转就算了。

但是夏琳和夏楠皆在她的女子技校十分上心,这让悦真有一种自豪感,就如孩子有了珍藏的宝物,想显摆给玩伴看一样。

佳肴则在家哄朗哥儿午睡,没跟着。跟夏楠约好,明天带她去看自家正盖着的堡塞。

当天傍晚一行人才回来,一个下午的观光和拜访老师们,夏琳和夏楠都想留在学院。

只是她俩去当老师,都觉得自己不够格,去当学生,又比别的女学生强太多。

商量来商量去,佳肴给了个好提议:“你俩真想去学院, 可以去当助教。就是协助老师教学,跟在苏老师身边,听她指派。”

夏琳一下子就同意了:“我若有幸跟苏老师学个一年半截,要我做什么我都愿意!”夏楠跟着姐姐猛点头。

夏夫人想到若是这个办法让两个女儿都得郡主庇护,那也是幸事一桩。

至于那个学院只招收平民女的事,她完全没有那些官夫人的想法,觉得自家女儿跟普通女儿一起上学是件丢人的事。

再说,女儿是去跟着苏大师学艺哎,还有宫里出来的姑姑教导礼仪,这是凭他们夏家在常山做县令,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好处啊!

最后夏夫人亲自替女儿交了学费,虽然悦真还没拟好这‘助教’是该学校给发工钱,还是该助教给学校交学费?

但是夏夫人亲自交学费二两,让悦真很是高兴!咱们学院终于堂堂正正地让两位官家女来上学了!

但在签三年合约上有点麻烦,因为夏琳的年纪在学院呆三年,就成了超高龄剩女。最终悦真让夏琳签的老师约,夏楠则签学生约。

全程旁观的贺媛很是羡慕,她也好想到这个学院当老师啊!多有趣啊!回家跟夫君和父亲商量一下,要是能把夫君调到新安为官就好了!

夏夫人了了一桩心事,两个女儿让她也在新安长住,但她怕她也留下来容易惹田家人怀疑,还是随夏湘和贺媛回广州府的好。

就这样,夏琳和夏楠进了学院,悦真是知道夏楠的事的,为此还特地增加了学院外的护卫,与学院内的女护卫。

转眼到了二月,一艘司农部派出的海船回港,带回了大批良种和香料,这艘船去的正是东南亚一带,他们亲眼见到了三季稻。

痛心疾首地说着:“当地人就那么把稻种撒在田地,什么也不管,四、五十天后去收割就成了。偏偏收成还极高,当地人一点也不缺粮吃。

粮食价格极低, 海商用极少的布就能换不少粮食。不过当地粮食还不是最好的,那里群岛相连,漫山遍野皆是香料。

在帝都肉蔻按粒卖,一粒最少两文钱。而在这里,结的漫山遍野尽被鸟琢食。

除了香料,还有上等的檀木、红木、黄花梨,另有一种极美的红鸟,当地人称极乐鸟,他们爱用鸟羽做首饰。

本想捉几只带回来,但那鸟不好养,性子烈,一被捕就要撞笼,直到撞死。

当然,岛上也不光只有这些好东西,还有毒草毒木,有一种树分泌白色的汁,沾在皮肤上像火一样把肉灼个洞。人误食一口,三步必死。

所以我们只管在岛外围采摘香料,收集种子。拿布匹、瓷器和花露水等大周特产,跟岛上的居民交换。一瓶花露水就能抱一根上好的檀木!

香料岛的发现,让司农官吏都兴奋起来,只要记下这条航线,以后就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啊!

有人大胆提议,不将航线报与朝廷,留作司农部专用,得到的财物也不归官吏个人所有,皆为司农部经费。只这一个香料岛,以后司农部就不缺银子了啊!

沈明觉稍一想就摇头否决,别说司农的船回港,消息已经走露,哪怕消息不走露,他们这样隐瞒,朝廷追责起来也是大罪。

如何瞒?香料不卖吗?木头不出售吗?稻种的来源不说清楚吗?

司农部是正规的朝廷部门之一,虽然天高皇帝远,也不能从上到下皆瞒着朝廷发这种意外之财啊!

最终,沈明觉亲自上报司农部的意外发现,航道和香料岛的位置皆上报朝廷。至于朝廷有何打算,就不关司农部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