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79)

作者: 童夕君 阅读记录

吃过早餐之后才好点,朗哥儿被谢清涛带走了,她能单独试睡秋千床了。

试好后,她将几个秋千床包好,又将南赢郡的土产包一些,和信一起送给秦王妃。

转念想到一事,她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人死烟消,她跟肖弘宣的过往仇或恨,也全都消了。

待谢清涛回家,她便提议道:“肖大人的遗言,想回家乡。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他的骨灰送回乐安吧!”

谢清涛道:“他家乡可有亲人?”

“他爹到是在家乡,可是因为当年在帝都的事,躲在了深山里,怕是不好找。”

“那就送回去吧!落叶归根,他死前写血书,只求回家乡,这点愿望我们该满足他。”

谢清涛还特地派了一个小吏,先去帝都跟朝廷报备肖弘宣死亡原因,像这种官员死亡,只要不是朝廷砍头的,都会发点安葬费。

这笔银子拿到乐安找到他父亲,请他父亲安葬肖弘宣。

当然,谢清涛还另给了两百两银子,也给肖父。如果找不到人,就请沈家族长帮忙安葬。肖弘宣不论怎么说,还是沈家村人。

佳肴想带东西,可是想着人家又去帝都又去乐安,东西不好带。

就给家里人写封长信,另带了三千两银票给沈爷爷,老家的作坊想扩大,就用这笔银子。

就这样,生前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跟家乡人,甚至不愿意跟自己的老父亲联系的肖经宣,想将他出身山村的消息彻底掩埋的肖弘宣,死后却要回归故里,永葬深山。

佳肴回想起她和肖弘宣自相识所发生的一切,有点感慨地对谢清涛道:

“人生一世,走错了路走歪了路都不怕,都有回头是岸的机会。就怕心坏了,心蒙了尘,试不干净,怎么都回不了头了。”

谢清涛揉揉她的额前发:“我当你会说,是读书读坏了心肠呢!”

佳肴拍一下他的手道:“我哥是读书人,你也是读书人,如今我们沈家的男儿,个个都读书,岂能是读书读坏的?

读书让人明理,只是有的人学了歪理而已!岂可一概而论!”

谢清涛的手从头上滑下来,捏捏她的耳垂,佳肴不爱戴耳饰,正好可以玩弄她那晶莹的耳垂。

他明显不想佳肴再想肖弘宣的事,贴在她的耳边上说:“朗哥儿总喊妹妹。”

“他是想元秀了。”

“我觉得不是,他是想让你生个妹妹。所以,当爹的要加油了!”说罢扛起佳肴进了卧房。

佳肴在南赢郡过的极为舒坦,寒星有聘礼的重担压在肩上,虽然夫人答应给他买房买车,可这聘礼几十抬还得他自己来挣。

所以人家除了在谢清涛夫妇这里领双份俸禄之外,竟然也学着做生意了,自己不出面,而是入股。

不许有官身的都是这么做生意的,给商行商铺的东宫做后台,自己入股一些银子,年年领分红就成了。

寒星对自家夫人的生意坚信稳赚不赔,所以只跟人合伙米粉、蕾丝、花茶、新安酒这些生意。

佳肴听冰霜说着,竟然连冰霜都有入股几家商铺,她身边的匠人供奉,不少都合伙在南赢郡做生意,还有一些买田雇佃户,买船租给渔民。

佳肴很高兴,她还怕跟她来南赢郡,门下人会觉得太过清苦呢,现在大家都积极地投入到赚钱当中。

若是自家的人经商慢慢蚕食了本土商人,对谢清涛掌管南赢郡就更有利了!

新安的悦真在养胎,荷花在养老二鹏鹏,盼盼已经开始在小学堂读书了。沈明觉天天带着女儿元秀到司农和码头。

沈明远买了更多的鹅苗,还养了十几头水牛,因为水牛奶生意很好做。

家里几个男孩子都大了,要替他们找差事,盖宅子,还要给阿力攒聘礼。

几个大点的女孩在学院,每月还能攒点银子,虽然不多,有的一两,有的几百文,荷花都替她们仔细收好记账。等她们大了就给她们当嫁妆。

沈明远和荷花,扛着温暖的鹅山庄。给那些苦命的孤儿一个舒适的家。

小皇帝登基后,沈明觉和悦真在岭南的地位更高了,几乎每天都有岭南官员富商来拜访。

第617章 肖弘宣的葬礼与漠北的阿力

乐安的沈家村干面条作坊、手纸作坊、花茶做坊热热闹闹,生意极好。每天码头都有船等着,货物装满一船就发往永平给沈四郎。

而鸭绒小作坊,更是随处可见,乐安鸭绒已经成了全民产业,是乐安最大的商税来源。

连官府都支持百姓养鸭。鸭肉做风干鸭,鸭蛋腌咸蛋,鸭绒就做成冬衣。皆销往附近城镇!

每回县令见到沈爷爷,都大赞他大义,竟将沈家私业鸭绒生意,无偿地教给全村人,接着全镇人,现在就是全县人。

沈爷爷面上笑呵呵接受称赞和大人的敬佩,回到家后就跟沈奶奶叹气:“怎么就没把鸭绒秘方给保管好?

这可是佳肴想出来的法子,平白让别人把好处落去,都没给咱们佳肴一点好处!”

沈奶奶就劝他:“贪多嚼不烂,好名声比银子更重要!咱们现在的几样产业,哪样不赚钱!你那藏银子的箱子,都装几箱了!

这鸭绒就给乡亲们吧!也给咱们沈家儿女在家乡挣一份好名声!”

就在这时一个远从南赢郡的小吏带着两个随从找到沈家村:“请沈老太爷安,我是受谢郡守所差,将贵村的肖弘宣大人送回来。”

沈爷爷还不解:“他人呢?他爹都不在家,他回来可是找他爹的?你是从南赢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