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80)

作者: 童夕君 阅读记录

我们佳肴,也就是你的郡守夫人好不好?朗哥儿长多大了?”

小吏先送上佳肴的信和银票,才指指门外大路边随丛抱着的黑盒子:

“肖大人已经亡故,南赢郡太远,不好扶灵回来,只能将他的骨灰带回来。”

他自然知道农村人忌讳多,肖弘宣的骨灰盒都没进沈家地界,一闻此文,本来正在看佳肴来信的沈家众人全都惊讶了。

沈母更是不敢相信地问:“你,你说什么?弘宣怎么了?”

那小吏轻叹一声道:“肖大人在南赢郡不堪病痛,自缢身亡了。他的遗言是葬在家乡,所以大人才令我送他回乐安。”

问了许多细节,又看了佳肴的亲笔信,沈家人才不得不信这个事实。

肖弘宣跟沈明觉一个年纪,两人被称为乐安双杰,都是在外地当大官的,想不到他竟然早早亡故了。

沈爷爷叫来沈三郎:“看来你得再进一次山,把这事告诉老肖。小心点,莫让人瞧见。”

自从四叔去了永平,不时照看一下肖大叔,送些东西的责任就交给沈三郎了。

沈三郎道:“上回我去,他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阿爹,献王已经被幽禁,肖老哥应该没事了吧!就让他回村呗。”

沈爷爷叹道:“他自己不愿意回村,并且小心谨慎惯了,我们就尊重他的打算,莫将他的安身地告诉别人。

弘宣的事,听听他怎么说。”

很快沈三郎就去了山林,小吏三人则带着肖弘宣的骨灰去了肖家老宅,那里又破又旧,勉强能站人。

当天半夜肖大叔匆忙回来了,他接过肖弘宣的骨灰盒,重重给三人磕了头,谢过他们远从海外送肖弘宣回家。

然后三人住进了沈家,肖大叔则将肖弘宣葬在了肖母身边,只办了一场简单的法事,只有沈家几人参加了葬礼。

朝廷给的安葬费肖大叔托沈三郎捐到寺里,给肖弘宣和肖母点了长明灯。

而谢清涛另赠的银子,他收了一半,另一半给了沈爷爷,银子他准备留着养小儿子长大了用。

他老了,怕熬不到孩子长大,总得给这对母子留点资产。

就这样,肖弘宣的一生彻底结束,只有寺里的长明灯和那墓碑上的名字知晓他的一生。

而此时的帝都,成郡王非常满意佳肴给的秋千床,专门腾了间卧室,挂了两个秋千床。

睡在这上面,还真有点在船上睡的感觉。到不用跑到湖心睡小船那么麻烦了。

秦王妃很欢喜地发现,儿子和儿媳终于夜夜同房了。

不料进房一看,两个秋千床,并没有婚床。这,秋千床上能行周公之礼吗?多久才能抱孙子?

她去问秦王,秦王便也给房间挂了个秋千床:“要不咱俩试试再说。”

呃,试过一夜之后,秦王妃确定这上面也能行周公之礼。放心了,就等着抱孙子吧!

她决定只要一抱上孙子,立即就给佳肴一份大大的感谢礼!

海清河宴,天下太平,吐蕃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吐䉒败了,献贡万头牛,万头羊,另岁贡多三成为议和礼。

吐蕃想学北疆,也要个公主和亲,却被成郡王怒斥了回去。公主没有,鱼油到是不少,敢要公主,就再送上鱼油火器!

只有漠北的官吏将士和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钦差已经查明了周家谋反案,此案涉及皇家,不能外传,只能先回帝都禀告皇上。

周家人全被押解回帝都,周老将军,也是探花驸马同样解甲押回帝都。

等消息等了半年的漠北战士,怎么也不敢相信周老将军会叛国!皆让钦差再细查,莫冤枉了忠良,寒了边关将士的心啊!

不料周老将军主动现身说法,与北疆一战大周惜败,被焚两城,全是他一人之罪过!朝廷没有冤枉他!

还望边关战士能万众一心,莫有内乱,早日打败北疆,迎回和玉公主!

周老将军和周家几个主将,在漠北的最后一夜,周老将军主动请求见盛将军一面。

因为先皇有说过,边关将军最可信的就是盛将军。

虽然现在蒋家几个主将都查证是清白的,有几个副将跟北疆有生意往来,已经被查办,但是钦差还是觉得盛将军比蒋家军可信。

想着周老将军在边关几十年,对边防和北疆了解可谓最深,说不定他是有什么要事教于盛将军,便将此事告于盛力,见不见周老将军就看他自己的打算了。

不料盛力一听,二话不说携一坛新安酒,切了些卤菜,就去牢房见周老将军。

出于对这位驸马探花,镇守边关几十年的老将军的敬重,他的牢房是一间极干净的房间,甚至有书本笔墨,吃的跟钦差一样,衣衫被褥都是新的。

一见阿力来,周老将军很高兴,让钦差和士兵先出去,他要单独跟阿力聊聊,众人还担忧,阿力却道:“大将军要教我战北疆之策,诸位请先出去吧!”

众人一走,阿力也不催促,与他斟酒挟菜,老将军痛饮了几杯,赞道:“好酒!自从禁酒令之后,就没喝过这么好的新安酒了!”

阿力叹道:“禁酒令已经撤了,这批是新安沈大人送来埋了三年的纯酿。”

“呵呵,盛将军跟沈郡马、谢大人皆情同手足,又得摄政王和先皇看重,极好啊!

以后咱们漠北的军粮军晌就不怕户部给晚了,底下将士小卒也不会再为了蝇头小利与北疆往来生意,最后一世英明尽毁。”

阿力深思道:“大将军说此战是自己之过,就是这个原因吗?属下很好奇,大将军卖什么给北疆了?军械?军粮?还是漠北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