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295)
但这份爱,在牵扯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就会显得不那么纯粹了。
女儿有了房子,但是儿子们却还没有,这让张母怎么能顺得下这口气?
在张母看来,反正二号店能挣钱,不过是一两年的分红,就能让几个儿子都拥有了房子,何乐而不为?
但她从未想过,她的这个要求,是否会让闺女在婆家难做人。
兴许她想过,但是对于她而言,儿子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几人说到这儿都不愿意再往下说了。
毕竟牵扯到张文婷娘家的情况,他们在背后说是非,多少有些不合适。
“对了阿宁,你的化妆品店什么时候开张?我们去给你帮忙。”
“预计在下周一吧。”
这两天,她要把几个同学的工作给落实下来,明天还要带着陈凯去趟养殖场。
另外,化妆品店那里,还有陈设要摆,再加上前期的吆喝,怎么都得个三两天的时间。
“行,等周一,我们去给你帮忙。”
坐了一会儿,徐婉宁就准备回家了。
陶静静起身,将徐婉宁送到了门口。
陈烨知道她们之间有话要说,便没有跟上去。
出了院子,见周围没有人,陶静静才小声问道:“阿宁,我听曼曼说,你有法子可以治好她的病,是真的吗?”
陶曼曼因为受了伤不能生孩子这事儿,在徐家是公开的秘密。
她毕竟是为了救徐茂严才受的伤,再加上徐家人的做派,断不可能因为她受了伤不能生育就不愿意娶她进门。
所以陶曼曼和徐茂严的婚事依旧作数,等今年十月份,徐茂团和毛敏结完婚以后,年底就到他们的婚礼了。
不过对于陶曼曼而言,不能生孩子这事儿,是她心底永远的痛。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女人不能生孩子,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有色眼镜。
所以,听闻徐婉宁有办法能治好陶曼曼的情况,陶家人都放在了心上。
哪怕徐婉宁叮嘱过,在米国医生没有通知之前尽量不要把这个消息说出去,但陶曼曼还是没忍住,跟家里人说了。
陶家人不好当面问徐婉宁,但陶静静却没有这个顾虑。
徐婉宁倒也没有隐瞒,如实说道:“以华国目前的医疗技术,曼曼的情况确实不太好治疗。我托海蒂医生和凯瑟琳帮我问过了,联系到了国外的一个产科专家。那个专家说,曼曼这种情况不算少见,应该有治愈的可能。”
“但具体情况,还要等到医生替曼曼检查过以后才能确定。距离海蒂医生上次联系我,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最晚下下个月就能有信儿了。”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好的医疗专家都是要排队的。
这还是徐婉宁花了大价钱,并且有海蒂医生和凯瑟琳女士帮忙的情况下,才给陶曼曼插了个队,即便如此,也要等好几个月的时间。
说起来,徐婉宁还得抽空跟徐母说说这事儿。
现在七月中旬,等陶曼曼去治病,差不多就得九月份十月份了,估计治好回国就到了年底甚至明年开春。
第1198章
所以,陶曼曼和徐茂严的婚事,得稍微往后推一推。
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儿,哪个新娘子不希望自己结婚的那一天,以最美的状态出现?
好在,现在还没有通知亲友,所以婚期更改也不影响什么。
陶静静从徐婉宁这儿得到了准确的答案,拉住徐婉宁的手泣不成声。
“阿宁,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曼曼她……”
后面的话,陶静静已经说不出口了。
她之前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所以更能体会到个中艰辛。
诚然,徐家人很好,陶静静也相信自己妹妹嫁过去以后不会受委屈。
但是徐家人不说,不代表其他人不说,她实在不忍心看到妹妹遭受那样的非议。
“三嫂,咱们都是一家人呢,互帮互助是应该的,说谢就太见外了。更何况,曼曼还是我最好的朋友。”
更更何况,陶曼曼受伤,是为了救徐茂严。
翌日,徐婉宁早早地到了华清大学,见到了正在校门口翘首以盼的陈凯。
见到徐婉宁,陈凯急忙迎了上去,“徐同学,我们现在就去养殖场吗?”
“你吃早饭了吗?”
陈凯有些尴尬地挠挠后脑勺:“早上起来的太早,还没顾上吃。”
“那不着急,咱们先去吃点东西,再去养殖场也不晚。”
徐婉宁带着陈凯去了统一小食铺。
因为大学生普遍放暑假的缘故,所以小食铺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以往每天要蒸十几笼包子,现在每天只有五笼,但好在也都能卖的完,并不浪费。
徐婉宁要了六个包子,有荤有素,又要了两碗黑米粥,在小菜台装了点小菜,跟陈凯将就着吃了一顿早饭。
陈凯:你的将就,是我的望尘莫及。
吃过早饭后,徐婉宁和陈凯坐上了前往淇州的公交车。
公交车摇摇晃晃了一个小时,下车后,两人又走了约莫五六分钟的样子,就看到杨开骑着一辆三轮汽车过来了。
杨开早就接到电话,知道养殖场要来一个会计,所以早早就出发来接人了。
三轮汽车,还是从老毛和林耀宗手里买的,统一三轮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正儿八经的三轮车,花了徐婉宁整整一万块钱。
贵是贵了点,但谁让养殖场离得远,每次从养殖场往食品厂和二号店运家禽牛羊那些的,就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折腾人不说,关键是运输的量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