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450)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他想去做任务,只是凭借着他的一腔热血,想要解救更多的受害者。

跟生孩子这件事比起来,徐茂严个人更倾向于去做任务。

但,陶曼曼受伤,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说白了也是因为他,他无法在明知道陶曼曼诉求的情况下还无动于衷。

在内心经过了一番天人交战后,徐茂严说道:“我跟组织申请一下,这次就不去做任务了。等曼曼的心态调整好了以后再说。”

“阿宁,我知道你每天都很忙,所以我有些难以开口。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多抽点时间陪陪曼曼。三嫂如今每天要照顾时迁,没有太多空余的时间,你又是曼曼最好的朋友,你说的话,她兴许能听一听。”

“知道了,我这几天会跟曼曼好好沟通交流一下。”

得到了这个肯定的答案,徐茂严也起身告辞了。

翌日,徐婉宁推掉了一些工作,和林安一起,带着四个孩子在京市好好地转了一圈。

因为临近年关,他们没有去著名的景点,只是穿梭在京市的大街小巷,年味已经浓郁起来了。

一直到傍晚回到家,林母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

看着林母脸上洋溢着的开心的笑容,徐婉宁以为她是许久没见到儿子才这么开心。

没想到,刚刚落座,就听林母说道:“阿宁,你知道吗?老陈家的裁缝店,倒闭了!”

徐婉宁拿着筷子的手一抖,“倒闭?他们裁缝店开业才多久?”

满打满算连一个星期都不到吧?

虽然成家的裁缝铺比不上成衣店,但胜在价格便宜,所以也接了不少订单。

只要他们不作死,生意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难道,陈家又作死了?

听到徐婉宁如此问,林母撇撇嘴,说道:“可不嘛!他们一开始的定价比咱们成衣店便宜,虽然用的布料是差了一点,但是三十块钱的差价,还是让他们拉拢到了不少客人。”

“按理说,只要他们踏踏实实地做衣裳,就年前的这些订单,足以让他们过一个富裕的年,谁想到他们又故技重施,再次更换了布料。”

“他们家的毛呢大衣,单件的价格虽然比咱家便宜了三十,但是布料不一样,穿在身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但这个价位里,他家的衣服也算不错了,毕竟有这么多年的手艺在,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问题就在,他们可能是盘完账以后,觉得用现有的布料,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又偷摸地换上了更加便宜的布料。”

“舍得花这么多钱来做一件衣服的,哪怕再怎么贪小便宜,那也都是识货的人。所以,当成品出来以后,顾客立刻不干了,几个人合起来在裁缝店门口闹事儿,逼着老陈家把钱给人家退了。”

钱退了,但是顾客可没有把衣服还给他们。

第1342章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次,赔了夫人又折兵。

很多来裁缝店做衣服的,都是熟客介绍,出了这事儿以后,大家也没有藏着掖着,很快就传遍了,所以基本上都找陈家退预订金。

很多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陈家不敢得罪,只好把钱都给人家退了回去。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的裁缝铺,开张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钱没赚到一分,反倒将家里所剩无几的积蓄,全部都搭进去了。

林母说完陈家的事情后,有感而发:“所以说,做生意还是要脚踏实地,专门钻营这种上不了台面的门路,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徐婉宁极其认同林母这话,“对,要想生意做得长久,就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情,要不然啊,眼下赚再多的钱,早晚也是会亏掉的。”

“好了,不说这事儿了,吃饭吃饭!”

看得出来,林母今天心情确实很好,连饭都多吃了两碗。

“对了阿宁,我想问问你,今年咱们在哪儿过年?是还回大江村,还是就留在京市?”

去年过年,徐婉宁主动提出要陪林母回大江村过年,后来徐家一大家子都跟了过去,两家人合在一起,美美地过了一个年。

今年,张文婷和陶静静都生了孩子,孩子月份也都还小,受不了舟车劳顿,再加上黑省那边的气候冷得可怕,林母也担心孩子们冻出个好歹,所以并没有对徐家提出邀约。

“当然是回大江村过年了。”徐婉宁说道:“一年到头,总要回家去看看的。再说了,咱们清明没回去,过年总要扫墓吧?”

林父去世得早,至少徐婉宁脑海里没有关于林父的记忆,但那毕竟是林安林荃的父亲,是林母的亡夫,林母嘴上不说,但肯定还是挂念的。

“那京市这边……”

林母犹豫了半晌,继而说道:“反正安子今年也不能在家过年,要不这样,趁着距离过年还有段时间,咱们拾掇拾掇,这两天就准备回大江村。”

“咱们回去瞧瞧,扫个墓,再赶在过年前回来,这样两边都不耽误事儿!”

林母娘家已经没人了,就只剩下林安林荃两个孩子。

如今一家人都已经在京市落了脚,大江村就只是偶尔回去探望的老家。

要说一年到头都不回去一次,那明显不现实,但回去的时间不一定非要赶在过年。

她更倾向于留在京市,这样徐婉宁就能跟娘家人一起过年了。

徐婉宁替她这个当婆婆的考虑,她这个婆婆,自然也要站在自己儿媳妇的立场考虑问题。

林安马上又要出任务了,所以他的意见并不重要。

林母又问了林荃,林荃表示全都听林母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