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451)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要是决定这几天就启程回黑省的话,我得先把慈善机构的事情安顿一下。到了年关,慈善机构也有点忙,琐碎的事情太多了。”

“那你先安顿着吧。阿宁,能不能托你哥哥帮忙买几张票?票买到哪天,咱们就哪天走。”

“成。”

三天后,林安再次告别家里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这次他们要跨省做任务,光是路上就要耽搁好几天,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至少过年,他无法陪着徐婉宁和家里人。

临走前,林安紧紧地拥抱着徐婉宁,视线却落在松寒和初林身上。

“你们俩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了,我不在的时候,要保护好家里人,知道吗?”

“爸,您就安心做您的事情吧,家里有我呢!”

“还有我,我也能帮忙!”

林安这才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买的票是后天的,意味着徐婉宁还有不到两天的时间来处理眼下琐碎的事情。

成衣店那边有林母负责,徐婉宁不需要操心,她只好辗转奔波于自己的几家店,进行年终盘账。

第一站,徐婉宁先去了利民食品厂。

自从风干系列打响名气以后,利民食品厂单单是依靠这个,就成为了京市数一数二的大厂,而徐婉宁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样,经常绞尽脑汁地想一些新点子。

只是风干系列,就让徐婉宁赚得盆满钵满。

距离上次拿分红还是三个月之前,这三个月,徐婉宁的分红高达六万块钱。

这还只是风干系列,再加上之前的罐头,方便面火腿肠以及饮料,徐婉宁能拿到的提成,足足有八万块钱。

等会计将厚厚几沓钱放到徐婉宁手中时,就连张厂长都忍不住说道:“婉宁啊,你还真是我们食品厂的财神爷。你只拿净利润的一成,就有八万块钱,可想而知,我们食品厂这个季度,利润有多高。”

“但我觉得还是不够,咱们还是需要加大力度,争取过完年以后的第一个季度,你到手的分红能突破十万!”

“那还真是借张厂长您的吉言了。”

如今,风干系列的市场还没有在全国打开,销量最好的是京市,其次是杨老板坐镇的羊城,以及距离京市最近的冀省,除此之外,其余省份因为距离远的缘故,运输成本增加,所以风干系列并不普及。

张厂长不禁对徐婉宁说道:“婉宁啊,有件事儿,得跟你商量商量。”

“张厂长您说。”

“上头的意思呢,是希望咱们共享风干系列的配方,这样一来,其他省份也能制作风干系列了。”

张厂长不禁想到了之前的方便面。

明明领导人都说了,要让那几个食品厂给徐婉宁一成的净利润分红,结果他们可倒好,就只给了一个月,就各种找借口再也不愿意给了。

亏了徐婉宁还绞尽脑汁地想各地限定,研发适合当地口味的方便面。

可是那些厂长不做人,白白让徐婉宁吃了这个闷亏。

现在,方便面和火腿肠已经是华国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食物了,尤其是对于坐火车的人来说,带上两桶方便面,可比在火车上买火车餐划算多了。

至于那几个食品厂,因为跟徐婉宁产生了矛盾,始终只有那几种味道的方便面。

第1343章

不像他们利民食品厂,时不时地就能更新口味。

“张哥,关于这件事,您是怎么想的呢?”

徐婉宁将问题抛给了张厂长。

张厂长靠在椅背上,不禁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是上面的意思,更准确地说,是上头下达的命令,我作为利民食品厂的厂长,除了听从安排之外,没有别的法子。”

“不过,华国市场这么大,而咱们利民食品厂的生产力也有限,目前的产量刚刚好能供应京市羊城冀省沪省这几个地方,再远一些的,鞭长莫及。”

“所以,哪怕把这个配方给出去,对于我们而言,也没有什么影响。我主要是怕,你心里过不去这一关。”

毕竟,之前方便面的事情,对于徐婉宁而言,到底还是有些不小的打击。

徐婉宁笑笑,“张哥能想到我的心情,我感激不尽。但诚然如你所说,这是上头下达的命令,你只能遵守,而我又何尝不是呢?但这个风干系列毕竟是咱们利民食品厂的招牌,所以肯定京市的口味最多。”

“至于其他省份,还和之前的方便面一样,来一个地域限定吧。至于每个省份适合什么口味的,这个得等我做做功课再决定。我马上就要启程回黑省老家了,等过完年,咱们再慢慢探讨这个问题,张厂长,您觉得呢?”

对于徐婉宁的提议,张厂长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了。

过完年以后再将配方告诉其他省份的食品厂,打了一个时间差,如此一来,利民食品厂的销量又能稳住了。

利民食品厂要当华国所有食品厂的老大哥,地位绝对不容侵犯!

徐婉宁怀揣着八万块钱的巨款出了食品厂,接下来要去的就是华清大学的那条小街。

出了食品厂,徐婉宁骑上自行车,刚穿过一条小巷,就感觉身后似乎有人在跟着她。

她找了一个地方躲起来,连同自行车一起进了空间。

她前脚刚进空间,就有两个人追了上来。

“真奇怪,那人怎么好像原地消失了似的,怎么到处都瞧不见人影?”

“该不会是已经跑出去了吧?”

“不可能,这条巷子我熟悉得很,从这个方向走,只会走到死胡同里。大白天的,真是活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