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251)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征得了徐婉宁的同意后,金老师将笔记本拿起来,看到她书写的内容,颇有种欣慰却又心酸的感觉。

“这是你总结的这段时间的失败经验?”

徐婉宁颔首,娓娓道来:“我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了一下我们这两个月的努力,发现其中有很多被我们无意间忽视了的小细节。虽然我也不确定这些小细节是否就是造成我们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我还是想先记录下来,万一有用呢?”

“你的这种钻研精神我很欣赏。但婉宁,你已经钻牛角尖了。”

金老师叹了口气,在椅子上坐下,苦笑一声,“当年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年长你十几岁,恰好经历过饥荒年代,知道饿肚子的滋味,那真不是一般人可以人忍受的。有些泯灭人性的人,还会易子而食,这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所以我十分迫切地想要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但这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走的弯路,都必须得走一遍,才能正确而又顺利地研究出我们想要的成果。”

“所以啊,一两次的失败不算什么,这并不能否认我们的努力和学识。毕竟我们如今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你得放宽心,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知道吗?”

徐婉宁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机械地点头。

她也清楚,自己现在钻进了一个怪圈子,但如何走出来,不是别人三言两语就能说服的,完全得靠她自己。

金老师见状,也没再多说什么,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叹息着出门了。

如此又过了三日,徐婉宁被突然告知,这一次的研究试验结束,他们可以回去京市了。

能回家自然好,阔别两个月,她无比思念松寒锦初,以及林安。

但这突如其来的通知,却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徐婉宁找上了金老师,这时金老师正在收拾行李。

看到徐婉宁来,忙停下手上正在忙的事情,问道:“怎么了婉宁?”

“金老师,我们的大棚种植还没有成功,怎么就突然要回去了呢?”

金老师已经猜到了她来的目的,因此听她这样问,也没有意外,只是笑着解释了一番。

“不突然。咱们已经滞留一个多月没有丝毫进展了,再这样下去也仅仅只是平白浪费时间罢了。与其故步自封,倒不如先将问题收集起来,等回头再跟其他学校的老师或者好好讨论一下,也许能寻求到新的突破口呢?”

“行了,你也别傻愣愣地站在这儿了,快回去收拾东西吧,再过一会儿车就要来了,总不好让大家等你一个人。”

徐婉宁颔首,“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

她的东西大多都放在空间里,摆在明面上的实在不多,几分钟就收拾好了。

徐婉宁看着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隐约有些不舍。

她将桌子和柜子都摸了一遍,在心里叹息了一番,才将宿舍的门锁上,站在外面的院子里,等待着大巴车的到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外校的几位老师对她已经十分熟稔了。

此时闲着无事,鲁老师还忍不住唉声叹气了一阵子。

“这两个月,辛苦徐同学每天变着法儿地给我们这群老家伙做好吃的了。以往带队出来做两个月的研究,我绝对会瘦好几斤,没想到这次竟然胖了一圈,全都是徐同学的功劳啊。”

鲁老师打趣了两声,冲散了即将分别的愁绪。

徐婉宁大方的回应道:“如果下次还能跟诸位老师一起来做研究,我肯定还将做饭这活儿揽过来。”

“没有如果,下次铁定带你一起!”陈老师笑道:“你这位小同学,看着年轻,但吃苦耐劳肯学肯干的品性,却是真的不错。我们研究小组就缺你这样的!”

谈笑间,车已经到了。

华清大学的老师带着徐婉宁上了前面的车,其他学校的老师上了另外一辆车。

坐在车上后,陈老师挨着徐婉宁坐。

“关于土壤污染那事儿,我一早就上报给学校了,其中特意说明了你的功劳。回学校以后,系主任和许校长极有可能会找到你询问情况,你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徐婉宁哑然:“不是说了,这事儿不跟其他人说吗?”

陈老师看着她天真的模样,哑口失笑。

“小金老师,你跟徐同学熟,给她解释解释,我为啥要违背我们之间的承诺?”

金老师只得接过这个活儿。

“婉宁,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第229章 林安受处分

徐婉宁迷茫地摇头。

“土地污染被治理,那片荒废了好几年的土地重新长出了庄稼,这也就意味着,咱们研究小组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不止如此,陈老师他们连夜将总结好的经验送往学校,再经由学校出面,送到其他区域,再根据当地的情况寻找适合的解决办法。”

“在我们被封闭的这两个月里,其他很多地方的难题也被攻克了。这件事,不仅仅只是能种出更多庄稼这么表面,更多的,意味着我们在学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夸张一点的说,这些都会被载入史册,而这份功勋章,必须得有你的一份!”

听完金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解释,徐婉宁恍然大悟。

同时,她感觉到有一团熊熊烈火在自己的胸腔里燃烧。

格外满足。

那种因为没能解决大棚蔬菜问题的颓败感,也因此而消散了不少。

谈话间,车子已经平稳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