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77)
林安和徐家人从未见过面,徐婉宁担心他去了徐家,没人认识他,从而不见他,所以得写信说清这事儿。
当然,她的信中用不小的篇幅,对林安大夸特夸。
她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林安过一辈子了,总要让家里人对他有一个好印象。
一家人齐乐美美,这才是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忙完这些琐事儿后,徐婉宁就回了大江村。
戴伟已经换好了黄桃。
“嫂子,我在周边几个村子都寻了一圈,一共只找到这么点儿冻黄桃。有些人家里还有冻梨,我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就没换。”
墙角的一个角落里,整齐地码着三只背篓,里面全都是冻黄桃,约摸着也有上百斤。
足够她拿来练手了。
“就先这些吧,等不够了再换成冻梨。”
冻梨很好吃,但做成罐头的口感没有黄桃好。
按理说用新鲜黄桃最好,但问题这寒冬腊月的天气,大棚又没有普及,哪来的新鲜水果?
所以只能用冻黄桃。
黑省这边天寒地冻,只需要将新鲜的黄桃埋在雪地里,就能保证一个冬天都不会腐坏。
虽然口感上和新鲜的不大一样,但做成罐头后,也不会差太多。
其实制作罐头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削了皮切好块的黄桃放在锅中,再加入没过黄桃的冷水,以及适量冰糖,用大火煮开就行。
徐婉宁指挥着戴伟和林荃帮她削皮,她和林母切块,四个人配合着干活,不大会儿工夫,就收拾出来了一筐黄桃。
“阿宁,要不就先弄这些呗,万一第一次没成功,也不至于糟蹋太多东西。”
“成,我先用一小部分来试试手。”
徐婉宁按照严格的步骤来制作罐头,虽然是第一次做,但身为顶级厨师的她,依旧得心应手。
只是林母三个大人连带着大春四个小的,七个人全都眼巴巴地看着她。
好不容易等到黄桃熬制好,装进了密封的玻璃罐里,徐婉宁才总算歇了会儿气。
“黄桃装进玻璃罐里,可真好看。”
尤其是现在出了点太阳,阳光洒在玻璃罐上,折射出五彩的光,更加抓人眼球。
“这个一定很好吃。”
徐婉宁看着四个孩子眼巴巴的模样,笑道:“得静置两到三个小时,这罐头才算彻底成功。等时间到了,就让你们尝一尝。”
徐婉宁一共做了四个罐头,两个给家里人尝,另外的两个,她准备拿去公社,得让陈社长和春华食品厂的孙厂长尝一尝。
只要他们觉得这罐头能行,以后分厂就要主生产罐头了。
堂屋里挂着一个上了年头的时钟,四个孩子轮流进去看时间。
两个小时一到,幺妹迫不及待地说道:“妈,时间到了,快打开一个给我们尝尝。”
徐婉宁开了两个,大人一罐,小孩儿一罐。
几人都没有争抢,轮流吃。
不大会儿工夫,两瓶罐头就被吃的一干二净。
就连糖水都没有剩下。
“味道怎么样?”
“除了有点凉牙,别的没得挑,真好吃。”
“妈,我还想吃。”幺妹眼巴巴地看着剩下的两瓶,哈喇子都快滴在地上了。
“这东西太凉,吃多了容易拉肚子,今天先吃这么多,等明天妈再给你们做,到时候就不装在罐头里了。”
从锅里盛出来,放凉就可以吃,但徐婉宁得做完整个试验,所以还是将黄桃都装在了玻璃罐里。
这才是完整的罐头。
“嫂子,你是打算在食品厂做罐头吗?”
“对。春华食品厂生产出来的食物,已经足够覆盖周边几个城镇了。所以我们的分厂得另辟蹊径。”
“这罐头还是用玻璃做的,而且制作过程中用了那么多冰糖,成本都不低,售价得卖多高啊?万一人家都嫌贵,不肯买咋办?”
林荃的担忧不无道理。
但徐婉宁却自信一笑,胸有成竹道:“你等着瞧,我们的黄桃罐头一旦面世,肯定会有大批人抢着购买,会供不应求。”
第71章 罐头的成本
林荃不知道供不应求是啥意思,但嫂子脸上明媚且自信的笑容深深地感染着她,让她再没有了质疑的念头。
第二天一早,徐婉宁吃过早饭后,就带着两罐罐头去了红旗公社。
陈社长听说大江村的徐知青来找他,就知道来人是徐婉宁,特意推掉了一个不怎么重要的会议,在自己的办公室亲自接待了她。
“陈社长,年前建设分厂时,我提议我们分厂可以制作水果罐头的事儿您还记得吧?幸不辱命,我成功制作出了黄桃罐头,特意带来给您瞧一瞧。”
陈社长听说徐婉宁当真将罐头做了出来,顿时来了兴致。
他坐直身体,看着放在桌上的两个玻璃罐子。
“这不就是黄桃糖水吗?”
“您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寻常人家做的糖水,只能在家里吃,一旦包装成罐头,就可以长途运输了。”
“您想想看,咱们黑省有这个优势,冬天天寒地冻,食物不容易腐坏,我们完全可以在冬季储存一部分耐放的水果,再将其制作成罐头,这样就能售卖到全国各地了。”
陈社长被徐婉宁说的动摇了。
徐婉宁见状,立刻打开了其中一罐,“陈社长,您先尝尝这个味道。”
陈社长本来没抱太大希望,但清脆又带着清甜的黄桃吃进嘴里,他顿时双眸一亮,“别说,黄桃这样做,味道还真不赖。”
碍于面子,陈社长吃了几口就没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