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78)
“这样,我让人将孙厂长找来,我们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你这个罐头。如果没有意外,你们分厂就可以生产罐头了。”
“好,那我静候佳音。”
陈社长没让徐婉宁等太久,就带着好消息来找她了。
“经过我们公社领导,以及春华食品厂领导的一致讨论,你们分厂可以生产罐头。只是这定价的问题,还得好好斟酌一番。”
徐婉宁和陈社长算了一笔账。
一个玻璃罐连带着铝制盖子的成本在五毛钱左右,如果大规模要的话,玻璃厂那边的价格可以压到四毛七到四毛八之间。
拧盖抽真空的机器,分厂至少还需要四台,材料陈社长这边可以帮忙联系,手工费在二十到二十五之间。
一个玻璃罐里能装七两到八两的黄桃,这是熬煮过后的重量,新鲜黄桃的话,就在一斤左右。
黄桃的成本不高,光是大江村就有一大片黄桃树,更别说其他几个村子了。
而且等天气渐暖后,水果种类多了起来,就不拘于只制作黄桃罐头了。
但是不论制作什么罐头,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冰糖。
这年头,购买糖还得用到糖票,而冰糖的价格自身不低,这才是最大的一笔开支。
“这样算下来,一个黄桃罐头的成本,大约在一块钱左右。这仅仅只是黄桃罐头本身的成本,不包括人力物力,以及后期运输所产生的费用。”
“所以售卖的价格不能太便宜,至少得在两块钱。”
“两块钱?”陈社长眉头紧锁。
他们原本的计划中,定价最多一块钱,现在成本都要一块了。
定价两块,真的有人买吗?
“陈社长,对于咱们河东镇,乃至黑省的百姓来说,这价格确实不便宜,但您往远处想,咱们的罐头如果能卖到京市海市去,这价格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京市海市的有钱人可不少,之前肯定都从友谊商店里见过或买过罐头。
但友谊商店的东西需要外汇票不说,价格十分昂贵。
徐婉宁记得原身之前买过几次罐头,定价都在五块钱以上,而且里面的量少得可怜。以她的胃口,三两口就吃没了。
而她们分厂即将生产的黄桃罐头,可是实打实的国产,不要票不说,量还大。
根本不愁卖。
“但咱们黑省距离京市海市路途遥远,这罐头能不能运出去还是一个问题。”
就算运出去了,也未必就能卖呀。
徐婉宁笑道:“陈社长,您是不是忘了张部长和徐副局长?”
“这二位都是管理食品安全这方面的,咱们的罐头要真的好,你以为,他们会无动于衷吗?”
陈社长猛地一拍脑袋。
瞧他,竟然将这么重要的事儿忘了。
大江村之所以能超过其他城镇,第一个建立分厂,可不就是因为有徐婉宁这位大有来头的知青嘛!
徐副局长是徐婉宁的亲二哥,怎么着也会扶持一把自家妹妹吧?
最大的顾虑没有了,陈社长当即拍板,分厂就生产罐头!
不过一开始,量还是不能太大。
万一没卖出去呢?
“玻璃罐和机器的制作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得抓紧时间修建分厂,同时我也要挑选分厂的员工,等分厂一旦建成,咱们就要正式投入生产了。”
陈社长很是爽快道:“你是分厂的负责人,挑选员工的事情,你全权负责。至于前期的投入成本,你列一个清单出来,财务部审核过没有问题后,就会拨钱给你。”
跟陈社长敲定细节后,徐婉宁就出了他的办公室。
她刚走出公社大门,就听到有人在后面叫她的名字。
徐婉宁回神,看到了大腹便便小跑着过来的孙厂长。
“徐知青啊,我听徐厂长说,那黄桃罐头是你做的?你看看,能不能先卖给我点,我以私人名义跟你购买。”
那黄桃罐头是真好吃,他身为食品厂的厂长,平时没少吃好东西,但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水果罐头。
“孙厂长,不是我不愿意给您,主要是一共就做出来了两罐,我全都拿到公社来了。不过您放心,等我们分厂建好以后,生产出来的第一批黄桃罐头,我一定给您留上几罐。”
这年头,不论什么厂子都是国家共有,孙厂长不过是任命到了食品厂厂子的位置上,并不是说春华食品厂就是他做主。
所以徐婉宁没必要特意讨好他。
孙厂长只能失望而归。
徐婉宁却心情大好,顺带着又去了趟邮局。
第72章 接班人
徐婉宁在出发前,就在家里写好了一封给徐茂庭的信,只要黄桃罐头的事情一旦落实,她就会将信寄出去。
其实徐婉宁还想将做好的罐头寄给二哥和张部长尝尝,这样他们心里更有谱。
但包裹运输的过程中免不了磕磕碰碰,而罐头的材质又是玻璃,并不安全,所以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到大江村后,徐婉宁先去了大队部,将陈社长盖了章的文书拿了出来。
“现在分厂的事情已经落实了,确定生产水果罐头。咱们第一批就生产黄桃罐头。在分厂建设的这段时间,我得先将分厂的员工选好。”
大队长和村长将文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这才喜滋滋道:“成,我等会儿就将文书抄写一遍,贴在咱大队部的公告栏。徐知青,你准备啥时候招人。”
“就这两天吧。分厂不大,员工也不用太多。我需要两个助手,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流水线的工人暂定在二十人。助手我自己选人,会计和出纳要经过考核。至于工人,就让大家踊跃报名吧,我再从中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