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783)
她当然可以买一张火车票去实地看一看,但她师出无名,即便去了当地,没有当地农科院的协助,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试验无法完成。
所以她才会找上孙院士,有京市农科院的帮助,她的实验能够更顺利一些。
孙院士已经将整个笔记本都翻看了一遍,不免有些震惊。
袁老离开才多久,他的学生,就凭一己之力,让实验有了一个大幅度的跨越提升。
“你有理想目的地吗?符合你要求的地方可不少,咱们是不是要一一去验证?”
孙院士说“咱们”,就意味着,他愿意陪着徐婉宁来做这件事。
徐婉宁瞧见了办公桌上的地球仪,便搬过来,指着其中一个地方,对孙院士道:“综合考虑之下,我认为羊城是最合适的。所以,我们可以先去羊城,如果实验失败,再考虑其他地方。湘省是我第二考虑的省份。”
“但,湘省地域辽阔,气候跨度也比较大。”
孙院士颔首:“那就羊城吧。我会提前联系羊城的农科院,等确定好行程后再通知你。在此之前,你要做好准备,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出发。”
徐婉宁不禁有些意外。
她想过孙院士会同意她的请求,但没想到会如此顺利。
顺利到,孙院士甚至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她说羊城,就真的定在了羊城。
看着徐婉宁震惊的双眸,孙院士笑道:“你是袁老的学生,在农学方面的造诣比我们这些老家伙高出不少,你能提出羊城,肯定是深思熟虑过后的结果,我没有必要反对。”
徐婉宁深受感动,不由说道:“多谢孙院士的信任,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孙院士笑道:“你也不必有太大的压力,科学研究,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告别孙院士后,徐婉宁就带着欧少坤离开了农科院。
第721章 甜口还是咸口
欧少坤的怀里还抱着一摞资料。
是临离开前,孙院士特意给他的。
方才让他在隔壁办公室看的那一沓资料,他用最短的时间铭记于心,并且某些方面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因如此,孙院士对他越发器重,在一堆资料里挑挑拣拣,为他选出了最合适的。
“这一堆资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完。”欧少坤耷拉着脸,但若细细看去,能看到他含笑的双眸。
苦一点累一点又如何?他的才华,已经被孙院士认可了。
他再努力一点,说不定也能像徐学姐一样,成为农科院最年轻的科员。
虽然,他的实际年纪,比徐婉宁还要大上一岁。
学校和部队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徐婉宁和欧少坤坐上了不同的公交车。
但徐婉宁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徐家铺子酒楼。
这会儿不过下午三点多钟,过了午餐的高峰期,却还没到晚餐的饭点,按理说是一天当中最空闲的时间。
但让徐婉宁意外的是,徐家铺子不说人满为患、高朋满座,但依旧有七八桌的客人。
瞧见徐婉宁进来,东子急忙上前跟她打招呼。
那张胖了一圈儿的脸,笑到挤成了一团。
“嫂子你来了,吃饭了没有?我让后厨给你准备一点?”
徐婉宁摇头:“我还不饿。”
她的目光却看向正在吃饭的客人。
嗯,意料中的,吃的都是火锅。
东子拉过椅子坐在徐婉宁身旁,笑呵呵地解释道:“嫂子你是不知道,自从咱们酒楼推出火锅后,有多受欢迎。生意简直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唯一不好的是,他之前特意定制的用来吃火锅的桌子和鸳鸯锅太少,以至于每次只能招待十桌的客人。
偏偏火锅又不像炒菜,一顿饭至少要吃一两个钟头,很多客人等不及,就走了。
东子不是没想过再定制一批桌子和锅,但徐家铺子酒楼的面积就这么大,
难道要为了火锅的盈利,取消炒菜?
但是这也岂不是违背了徐家铺子酒楼的初衷?
倒不如,倒不如直接开一家火锅店!
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就再也收不住了。
东子摩拳擦掌,试探着问道:“嫂子,你有没有想法,单独开一家火锅店?”
“有。”徐婉宁毫不犹豫地回答。
东子脸上的笑容愈发明媚,徐婉宁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笑容瞬间僵硬住了。
“但不是现在。”
“火锅是京市刚冒出的新鲜玩意儿,很多人是来吃个新鲜感,未必是真的喜欢,所以来过几次后,这个新鲜感过了,短时间内不会再来。我要是花大笔钱投资一家火锅店,就等着亏本儿吧!”
“那……那咱们什么时候开火锅店?”
徐婉宁笑道:“当然是等到时机成熟,比如说,吃火锅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放心吧,那一天不会太远。”
最多两三个月,京市的冬来了后,天儿越来越冷,爱吃那火锅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嫂子,火锅利润真的很高。翠芬昨天晚上还跟我盘账,火锅一天的利润,都抵得过炒菜两天将近三天的利润了。但是咱们的桌子和锅不够用,每天能接待的桌数有限。眼睁睁看着利润从指缝中溜走,我实在是不舍得。”
徐婉宁望着吃火锅的客人,笑道:“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把原本的桌子,除了几张大圆桌外,都换成吃火锅的专属桌子。”
东子耷拉着脸:“可是,吃火锅的桌子有一个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