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819)
再加上现在天气已经渐渐变冷了,华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天冷就要喝热水,常温的汽水逐渐也无人问津了。
“暂时卖不出去没关系,咱们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来沉淀,将知名度打出去,等明年开春天气转暖,那个时候才会迎来咱们汽水销量的高峰期。”
“张哥,你想想看,咱们的汽水销量一旦上去了,其他食品厂是不是还会跟之前一样眼红?他们大概率又会故技重施,让领导人给咱们施压,逼着咱们将配方交出去。”
“但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咱们完全可以借口他们违背了盟约,从而果断又有底气的拒绝他们。”
虽然领导人默认了他们断了徐婉宁分红的行为,那也只是因为领导人想看到国产品牌百花齐放,能让经济发展再上升一个高度。
不代表他是站在那几个食品厂那边的。
如此一来,他们的拒绝,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持。
“你说的有道理!我就不信,他们会那么厚脸皮,再跟咱们索要配方!”
徐婉宁笑笑,没有接话。
他们怎么可能会不厚脸皮?
只要能为厂子创造效益,哪怕没脸没皮的,他们也会索要配方。
但这一次他们占据道德制高点,完全有理由拒绝他们。
“不只是汽水,我后期会陆陆续续地开发一些新的生产线,我不敢打包票受欢迎程度会超过方便面,但能确保赚到钱。到那个时候,他们只有眼红咱们的份儿。”
同为华国人,同样都是国有厂子的负责人,徐婉宁并不想将事情做的太决断。
但厂跟厂之间也是有竞争力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各个省份。
徐婉宁认为,只要利民食品厂的生产力跟上来,单单是这一个厂子创造的利润就不容小觑。
她完全有底气不跟那几家厂子合作。
再说了,全华国那么多省份,每个省份又都有很多个市,几乎每个市都有自己的食品厂。
她完全可以和其他厂子合作嘛。
只要是为国家创造利益,跟谁合作又有什么区别呢?
张厂长在徐婉宁的劝说下,心情豁然开朗。
但只要一想到徐婉宁没能拿到这个月的分红,他的心情又跌倒了谷底。
“可是这个月的分红你没有拿到手,你的慈善机构该怎么办?”
徐婉宁不以为意道:“我之前不是在咱们厂拿了前几个月的分红嘛,我用了一点,还剩下了一万多,足够支持一个月了。”
“这个月解决了,那下个月呢?下下个月呢?”
“张哥,我知道你很着急,但你先别急,你放心,我的慈善机构绝对不会因为钱的事情而经营不下去。”
徐婉宁压根儿不给张厂长开口的机会:“咱们来谈谈正事儿。”
第754章 方便馄饨
“正事儿?什么正事儿?”张厂长漫不经心地问道。
“谈一谈咱们利民食品厂接下来要研发的新品种。”
随着徐婉宁话音落下,张厂长的眼眸瞬间发亮。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迫不及待地问道:“婉宁啊,我的好同志,你快告诉我,你又想到了什么好点子?”
“咱们把思路打开,方便食品,不一定非要面嘛,咱们可以做粉丝,馄饨,米饭等等。”
“你别等等了,你先等等吧!”张厂长打断徐婉宁的话:“粉丝,馄饨,米饭,说起来简单,但要做成方便食品,可比登天还难!”
“比登天还难,不正好证明了有成功的可能性吗?”徐婉宁拍着胸脯:“交给我,让我来验证一下,咱们的理念是否能变为现实。”
张厂长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婉宁开口,那肯定是没问题的,我看好你!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咱们厂子绝对百分百地配合你。”
徐婉宁跟张厂长讨要了纸笔,写了密密麻麻的一张纸。
“张哥先让人将我要的东西准备好。”
“这个简单。”张厂长打了内线电话,物资部主任用最快的速度狂奔而来。
“徐同志又有什么新主意了?”
徐婉宁:“钱主任还真信得过我。”
“那可不!徐同志每次写清单,不都是要创造奇迹嘛。”
奇迹不奇迹的,徐婉宁暂时还无法确定。
她正在绞尽脑汁地回忆方便馄饨和自热米饭的制作方法。
至于方便粉丝,制作方法和方便面大同小异,她等会儿就能教会厂子的员工。
在后世,方便馄饨和自热米饭,是二十一世纪才冒出来的产物。
倒不是因为之前没有人萌生过这样的想法,单纯是因为所需要的东西太过苛责。
而徐婉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功。
她倒是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之处,虽然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但她的主要目的,一来是方便百姓的生活,二来是拉动经济发展。
反正靠这几样东西挣到的钱,她一分都不会自留,全部都会用到慈善机构,帮助病人。
这样一来,她的心理负担就小多了。
徐婉宁用一下午的时间,教会了工人们制作方便粉丝。
又研究透彻了方便馄饨的做法。
至于自热米饭,则失败了。
一来是自热米饭里自热包需要用到的物质,很多如今世面上都买不到。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今杂交水稻尚未研制成功,能顿顿吃白米饭的只是极少数的人家,条件一般的基本上都是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的米饭,条件差的,甚至连米饭都吃不上,顿顿红薯土豆这样的粗粮来填饱肚子。
而糙米最难熟,即便是用大火煮,都需要大火至少煮半个小时,并且大部分糙米还要提前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