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820)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而自热包燃烧持续的时间太短,压根儿不适应糙米。

徐婉宁到底不是土生土长的七十年代的人,对于这个年代的一些常识,要么是从长辈口中听说,要么是网络科普,所以,对于很多事情她都的感触都不深,才会犯这样的错。

“张哥,我的想法还是太过幼稚,自热米饭肯定是做不成了。”

“做不成就做不成。”张厂长捧着个大碗吃着馄饨:“婉宁啊,你得答应我,方便馄饨一定要做出来,而且一定得是这个味儿!”

这也太好吃了!

张厂长的话,又给了徐婉宁启发。

速冻水饺,速冻馄饨,速冻包子,速冻烧麦等等一系列的速冻食品,都是可以操作的。

但不是现在。

至少要等个几年十年,家里拥有冰箱的家庭越来越多以后,这个计划才能进一步实施。

目前,还是先将方便粉丝和方便馄饨做好。

“这个馄饨的馅儿,是我自己调的。我会将这个配方写下来,以后咱们做馄饨,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好好好。”张厂长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我有预感,方便馄饨肯定能大卖!”

虽然味道单一,不像方便面似的有多重口味可以选择。

但方便面说白了只是面,但馄饨有菜又有肉,口感更加丰富。

徐婉宁还念着回家陪孩子们,再加上她需要将方便馄饨的步骤再精进一下,因此跟张厂长提出了告辞。

方便粉丝的做法她已经教出去了,接下来就是员工们自己摸索,熟悉,等他们熟练以后,就会投入到生产线上。

那就不属于徐婉宁能管的范畴了。

徐婉宁骑着自行车回到家,家里只有徐母在。

“妈,孩子们还没回来?”

“早上写完了作业就出门了,中午回来吃了个饭,连午觉都没睡,一个个就如同脱缰了的野马,都出去串门了。”

林母笑道:“平时我还觉得初念这孩子性格过于稳重了点,明明比锦初还小上半岁,但看起来就跟姐姐似的。现在好了,初念那丫头疯起来可丝毫不弱于锦初呢。”

尤其是那嚎叫的嗓门儿,吵得林母脑仁儿疼。

“孩子嘛,活泼好动才是天性,初念平时有些太压着了,疯一点才好呢,才有个孩子的样子。”

“说的倒也是。”

徐婉宁见林母正在踩缝纫机,好奇地问道:“妈,您在给谁做衣服啊?”

“嗐,前面儿的金家媳妇,瞧见你穿的衣服好看,跟我说了好几次想让我也给她做两身衣服。我实在是拗不过,所以就答应了。”

林母比了三根手指:“布料她自己拿,光手工费,一件给我十五呢!”

两件就是三十。

听起来不多,但林母速度快,两天就能做一件,也就意味着,她四天就能挣到三十块钱。

对于半截身子都埋土里的老太太来说,这个收入,她还是很满意的。

徐婉宁又想到了自己在火车上时闪过的念头。

开一家服装厂,和鞋厂。

但自从在羊城瞧见了那么多款式相对新潮,且价格便宜的衣服后,徐婉宁的念头却有些动摇。

“妈,平时找您做衣服的多吗?”

“还行吧,大多都是你这个年纪的小媳妇儿。

第755章 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二十出头的年纪,爱美天赋觉醒,大概率舍得花大价钱买一身自己喜欢又好看的衣裳。

徐婉宁将自己的顾虑说出来,希望林母能给她一些帮助。

“我倒是觉得服装生意能做,衣食住行,穿衣的重要性可不弱于饮食呢。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京市,有条件的人家多,吃饱以后就该考虑穿暖了。”

“羊城有服装批发市场又怎么样?咱们华国人口基数大,喜欢买衣服的也不在少数,而且但凡爱买衣服的,肯定不止买一套吧?”

“市场这么大,总不可能一家独大,将所有生意都做完。但阿宁,你想开服装厂的前提是,你忙的过来吗?”

又要上学,又要研究杂交水稻,还开着一家酒楼,平时好不容易休个假不去学校了,又会被其他琐碎的事情占据了休息的时间。

徐婉宁笑道:“我也就是有这么个想法,要将想法变成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再说了,要开一家服装厂,可要不少本钱呢,我现在缺少资金支持,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了。”

林母点头:“倒也是,咱们啊,还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婆媳俩正说着话,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喧哗。

徐婉宁好奇地朝着门口张望了一眼,却瞧见自家孩子就如同孩子王似的,身后跟了一群小跟班,横冲直撞地冲进了自家院子。

“妈,您可算回来了!”

锦初直接撞进徐婉宁怀里,扬起小脸望着她,“妈妈妈妈,我告诉春花他们,说咱家有照相机,按一下就能将咱们拍下来,他们不相信,还说我撒谎!妈妈,您能将您新买的相机拿出来给他们看一看吗?要证明我没有撒谎!”

“当然可以。”徐婉宁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相机固然昂贵,但比起孩子的成长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一卷 胶卷,在徐家的时候就已经拍完了,徐婉宁还没有抽空送去照相馆洗照片。

她将胶卷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又收进了空间里,之后又拿了一卷新的装上,这才拿着相机出了卧室。

看到徐婉宁手里的稀罕物,除了徐婉宁的四个孩子外,其他小朋友的嘴巴都长大成了一个圆,可以放下一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