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964)
不过林茂青说的没错,他虽然不是军部的,但也是大领导的人,他所经受的训练并不比徐茂严和林安差。
也就他们三个身体能稍微强壮一些了。
“阿宁,过来坐
徐华景拍了拍自己身边挤出来的空位,等徐婉宁坐下以后,她才问道:“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呢,连招呼都没有打一声,就贸然跑过来了,会不会让你为难?”
“不会呀,只要一想到今年我能跟我的家人们一起过一个团圆年,我就格外开心呢
之前林母提及要回京市过年的时候,徐婉宁还觉得不论在哪儿过年,跟谁过年都是一样的。
但自打徐母来了以后,徐婉宁忽然发觉,自己竟然开始期盼着跟家里人一起过年了。
大概,这就是刻在华国人骨子里的感情吧,一家人,一定要整整齐齐。
只是之前,从她和父母兄弟五口之家的小家,变成了有大伯二伯和姑姑三家人的大家庭。
当然,除了因为怀孕而不能长途跋涉,以及要陪着妻子的二哥二嫂出来。
其他徐家人和林家人,一个不少,完完整整。
徐婉宁宣布,今年过年,将会是她两世为人里,最快乐最幸福的一年。
“那你婆婆那边……”
“阿宁,饭做好了,快点招呼大家吃饭
林母的大嗓门儿从厨房传来。
徐婉宁耸耸肩:“瞧,你们一来我妈就去厨房做饭了,她比我想得还周到呢,说明是真的很欢迎你们
饭桌上,林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时间太赶了,来不及做好吃的,我就做了我们黑省的特色菜猪肉炖粉条,又蒸了些二米饭,你们别嫌弃,等明天,我一定好好做一大桌子好吃的招呼大家
“亲家母,太客气了,这个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来也没跟你们说一声,就突然跑过来了,真是怪不好意思的
“嗐,这有啥,大家都是一家人,就别说那些客气话了,快吃饭,吃点热乎的填填肚子
徐母已经入乡随俗了,身上穿着大棉袄,拿着勺子给大家盛饭,还不忘将猪肉炖粉条盖在米饭上面。
“就是要这样吃才好吃,你们尝尝,亲家母做这道菜的手艺可是一绝,我来了这么久,天天这么吃,也没有吃腻呢
“别说,还真挺好吃的,我年轻的时候来过黑省一趟,当时吃了几顿猪肉炖粉条,就对这个味道念念不忘,但这些年过去了,再没有吃过地道的味道,就是这个味儿,好吃
“好吃就多吃些,这里面还放了干土豆和干豆角,在京市可吃不到呢
见大家吃的开心,也没有嫌弃东西不好,林母这才松了口气。
“荃荃,你快去村里问问,谁家有新做的棉袄,得给阿宁的伯母嫂子们都安排上,要不然这大冷的天儿,可得冻坏了
徐婉宁却道:“妈,村里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买布要布票,买棉花还要棉花票呢,上次能给我妈匀出来一身,就很不容易了
“我这儿倒是有一些布和棉花,做几身棉服是够用了。等会儿找几个做衣服手艺不错的婶子帮忙做几身就行了
林母自己做一两身肯定没问题,但徐家大大小小加起来十几二十个人,她根本做不过来。
所以就只能找村里的婶子们帮忙,布料和棉花他们自己拿,到时候每个人多给一点手工钱就是了。
而此时,林安也带着徐茂严和林茂青找到了大队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要买这么多柴火啊?”
“对,阿宁娘家人都来大江村过年了,所以家里的五个炕都得烧起来,要用的柴火也就多了。一捆柴给两毛钱,谁家有多的,都可以卖给我
两毛钱,已经可以算是天价了。
要知道,在封山之前,将柴火拉到镇子上去卖,有的时候三捆柴才能卖到一毛钱。
“安子,这个价格有点太高了,按照一毛钱一捆的价格就可以了
第889章 做棉袄
林安却道:“现在后山已经封了,大家的柴都是用来自家过冬的,匀给我们的多了,家里能用的就少了,所以两毛钱的价格不算高
柴是不值钱没错,但也要跟时节挂钩。
诚然,他如果给一毛钱一捆柴的价格,也有很多人愿意卖。
但这样的话,林安首先过不去自己心里这关。
因为冬天大家都难熬,要想过的舒坦一些,就得将柴架的旺一些。
大家把柴卖给他们了,自家能用的就少了,所以他就把价格给高一点,这样大家也能多挣点钱,去买点生活必需品。
一捆柴多一毛钱,十捆柴也才一块钱,十块钱就能买一大堆了。足够烧个好几天的。
他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挣钱却比乡亲们轻松一些,不该给的不能给,坚决不当冤大头,但是该给的一定不能少。
“那成,那我用喇叭吼一句,谁家有柴就直接搬到你家去,你再当场给钱就是了
“好。但是我有一个要求,不能偷工减料。一捆柴的量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要是谁想多挣钱所以将柴的数量减少了,那我不要
“这个你放心,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别说你了,我都不同意
跟林安说好以后,大队长就用喇叭通知了这个鞋消息。
“林家果然还是有钱,竟然花钱买柴了!”
“也能理解,毕竟烧炕真的太费柴了。不说了,我先去看看我家能匀出多少柴出来
两毛钱是不多,但也能买点小东西了。
于是乎,林安三人空着手去,又空着手回来。
回到家后,面对徐婉宁疑惑的眼神,林安解释道:“我直接去找了大队长,大队长用喇叭通知了乡亲们,等会儿要卖柴的,会直接送到咱们家里来